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达摩祖师面壁九年后说:修行误区在此处,不解此意枉费千年苦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达摩祖师面壁九年后说:修行误区在此处,不解此意枉费千年苦功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110/16/33306100_1144231180.shtml

达摩祖师,禅宗初祖,东土禅宗的开创者。相传他从南天竺来到中土,一路北上直至嵩山少林寺。在寺中面壁九年,直至皮肉剥落。这九年的面壁修行,不仅是一段佛门传奇,更蕴含着修行的终极奥义。许多人想知道,达摩祖师究竟悟到了什么?为何说修行误区就在此处?

阳光穿过薄雾,照进少林寺的达摩院。一群僧人正在院中诵经。这座千年古刹,始终保持着古老的清修传统。

年轻僧人了空放下手中的禅杖,来到达摩洞前。相传这里就是当年达摩祖师面壁的地方。洞壁上依稀可见一个深深的凹痕,据说是达摩祖师目光所致。在这里,初祖面壁九年,冬来春往,日复一日。

站在洞前,了空想起自己刚来少林时听到的故事。达摩祖师初到嵩山时,正值隆冬。他选择了这个偏僻的山洞,开始了他的面壁修行。当时很多人不理解,有的说他是在逃避,有的说他是在故作高深。但达摩祖师始终不为外界所动。

面壁修行的第一年,达摩祖师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寺中的玄悟师父曾这样讲述,

"当时正值隆冬,山洞内外冰天雪地。祖师身上的袈裟早已褪色,但他依然一动不动地坐着。"

第二年,来访的僧人渐渐多了起来。他们带来食物和衣物,但达摩祖师都婉言谢绝。

有人问他为何要如此苦行,他只说了一句话:"未到时节。"

第三年,一位自称已修行二十年的僧人来访。他对达摩祖师说:

"我已持戒二十载,日日诵经礼佛,为何还是不得开悟?"

达摩祖师闭目不语。那僧人等了三天三夜,最后失望而归。

第四年,来了一位叫善信的修行人。他的故事在当时传颂一时。善信苦修二十年,每日只吃一顿,终日打坐不辍,人称"铁人"。他专程来向达摩祖师求教。

善信对达摩祖师说:"弟子修行二十载,日夜不懈,为何还是不得开悟?"

达摩祖师问:"你是如何修行的?"

善信答:"弟子每日打坐六个时辰,吃素念佛,持守戒律,从不敢懈怠。"

达摩祖师又问:"你打坐时在想什么?"

善信说:"想着要断除妄念,求得解脱。"

达摩祖师笑了:"你可知道,你现在的这些想法,正是最大的妄念?"

第五年,又有一位修行人来访。这人自称已经开悟,要和达摩祖师印证。

达摩祖师问他:"你见性否?"

那人滔滔不绝地讲了一通自己的见解。

达摩祖师说:"你说的这些,都是知见,不是见性。"

第六年,山下的居士们发现达摩祖师面壁的洞壁上出现了一个凹痕。有人说这是祖师目光如电,久视成痕;也有人说这是祖师以心印心,留下的无言心印。

第七年,一场大雪封山。达摩祖师所在的山洞被厚厚的积雪掩盖。等到雪化时,人们发现祖师的衣物已经与身体粘连在一起,但他的面容却愈发祥和。

第八年,前来求法的人络绎不绝。有人问:"何为佛法的究竟义?"

达摩祖师答:"等你放下手中的粥碗时,自然明白。"

第九年,达摩祖师终于开口说话了。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修行误区在此处,不解此意枉费千年苦功。"

了空听玄悟师父讲到这里,忍不住问道:

"师父,达摩祖师为什么要面壁这么久?他到底看到了什么?"

玄悟师父正要回答,这时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和尚走了过来。了空认出这是寺中的明照长老。

"师父,"

了空恭敬地行礼,

"弟子有一事不解,想请师父开示。达摩祖师说的'修行误区在此处'究竟是什么意思?"

明照长老看着远方,缓缓说道:

"这句话的来历,说来话长。让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达摩祖师这九年是在看什么?"

了空思索片刻,答道:"看墙壁吧。"

"那你为什么不去看墙壁?"明照长老问。

"弟子资质驽钝,恐怕看不出什么道理来。"了空低头说道。

明照长老笑了:

"你看,这就是误区所在。你以为达摩祖师是在看墙,所以你不敢去看。你以为他是在修行,所以你也要修行。可是,谁告诉你达摩祖师是在看墙呢?"

了空愣住了。

明照长老的声音忽然变得庄严:

"达摩祖师面壁九年后的那句话,道尽了修行人最容易陷入的迷障。你可知道,为什么善信听完祖师的开示后会放声大哭?"

了空的心剧烈跳动起来。他忽然想起自己这些年的修行历程:每天按时打坐、诵经、礼佛,事事讲究,样样不落。但此刻听完这个故事,他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困惑。

"一切的关键,就在祖师说的这句话里。"

他预感到,自己即将听到一个足以改变一生的答案。

明照长老注视着洞壁上的凹痕说道:

"达摩祖师面壁九年,不是在修什么特殊的法门,而是在示现一个极其深刻的道理。你刚才说自己资质驽钝,不敢去看墙,这正是大多数修行人犯的根本错误。"

"人人都以为面壁是一种特殊的修行方法,所以达摩祖师一定是在修什么高深的法门。可你想过没有,一个人怎么可能对着墙坐九年?除非,他根本就不是在看墙。"

了空若有所思:"那祖师在做什么?"

"他在示现'无修'的境界。"

明照长老说,"很多修行人,包括那个修了二十年的善信,都在追求一个所谓的'修行'。他们定课要念多少遍佛号,要打多少个坐,要持多少条戒。这些都不错,但问题是,他们把这些当作了修行的目标。"

"善信听完祖师的开示后大哭,就是因为他突然明白:他苦苦追求的'修行',恰恰成了他的障碍。他每天想着要断妄念,要得解脱,这种想法本身就是最大的妄念。"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真正的修行,不是要得到什么,而是要认识到本来具足;不是要除掉什么,而是要明白本来清净。"

"达摩祖师面壁,看似是一种苦行,实际是在示现:当你不再执着于修行,不再追求开悟,不再想着要得到什么的时候,本来面目自然显现。"

了空问道:"那祖师为什么要面壁九年之久?"

"正是要打破人们对'修行'的执着。"

明照长老说,"第一年,人们说他是在逃避;第二年,人们说他是在装模作样;第三年,有人来考验他的修为;第四年,善信来求开悟之法;第五年,有人来印证境界;第六年,人们说他目光如电;第七年,说他已经成就;第八年,人们以为他掌握了什么秘诀..."

"但这九年里,祖师始终如如不动。他不认同也不否认这些说法,因为这些都是人们的妄念。真正的修行,不在这些相上。"

"所以他最后说'修行误区在此处',就是在告诉我们:只要你还在追求修行,还在期待开悟,还在分别境界高低,你就已经落入了修行的误区。"

"不解此意,就算修一千年,也只是在相上用功,永远触不到实相。就像你不敢看墙,因为你以为那是一种特殊的修行。可实际上,墙就是墙,看就是看,本来没有什么特别的。"

了空忽然感到一阵轻松:"是不是就像禅宗说的'吃饭吃饭,睡觉睡觉'?"

"正是如此。"

明照长老点头说,"达摩祖师面壁,不是在教我们一种修行方法,而是在告诉我们:放下对修行的执着,回归本来面目。当你真正明白这点,才算是懂了祖师的用心。"

"修行不是要成为什么,而是要认识本来是什么。不是要得到什么,而是要认识本来具足。不是要除掉什么,而是要认识本来清净。这才是达摩祖师面壁九年的真正含义。"

从那以后,了空的修行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不再执着于要做多少功课,要达到什么境界。他依然精进用功,但心中少了一分造作,多了一分自在。他终于明白,达摩祖师面壁的深意:真正的修行,原来就在日用平常中。

这个公案在禅宗广为流传,提醒后人:修行的关键不在外相,而在于能否认识本来。正如达摩祖师示现的:面壁九年不是苦行,而是一种回归;不是追求,而是印证。当我们真正理解了这一点,就会明白:原来我们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家。

就像《六祖坛经》所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或许就是达摩祖师留给后人最珍贵的修行启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