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2024年人文社科(历史)重点图书书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024年人文社科(历史)重点图书书单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1NKOS50511DCTQ.html

2024年,历史研究领域涌现出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著作,涵盖了明代航海、社会史、商业文书、东北亚研究、工业史、金融史、城市史、南极科考等多个领域。这些著作不仅展现了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也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历史的新视角。

1.《明代中国的大航海——郑和下西洋论稿》

作者:万明 著

出版时间:2024年12月

内容简介:

本书集中呈现了作者在郑和下西洋这一领域不断深耕拓展的过程。郑和下西洋反映了明代中国在古代丝绸之路上达到的新高度,成为人类航海史上的巅峰时代。本书作者长期耕耘明史,在经济史、中外关系史等领域卓有建树。本书将作者在郑和下西洋领域 30 多年爬梳整理文献史料的研究论稿结集展现,以飨读者。论稿收录中文 40 篇,外文 5 篇。其中中文论稿分为史实考析、回眸思考、史料开掘、意义阐释、文化视域、全球视野六部分,外文论稿另附其后。通过郑和下西洋的视角,作者揭示了15世纪始自中国沿海,经过马六甲海峡,远至非洲东海岸的贸易交往盛况。

2.《生活与制度:中国社会史的新探索》

作者:常建华、闫爱民 主编

出版时间:2024年11月

内容简介:

2018 年 9 月,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举办“生活与制度:中国社会史的新探索”国际研讨会。为了集中展示这次会议的学术成果,本书以会议论文为主共收文 13 篇。依据文章的内容及所论的历史时期大致分为四组:第一组侧重唐宋时期衣食住行物质文化生活的探讨;第二组主要从礼法制度实践与民间生活的角度开展研究,时段为宋以后特别是明清时
期;第三组论文从多元角度讨论生活与制度的关系,问题集中在清代;第四组讨论近现代城市中的生活与制度问题。全书旨在讨论中国历史上日常生活与国家制度的关系,对生活史与制度史的连接、国家与社会研究框架的突破、小历史与大历史的关联等议题展开讨论。

3.《中国古代商业文书史》

作者:丁海斌 著

出版时间:2024年11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首部关于“中国古代商业文书”的通史类著作。全书从商业文书的起源开始展开叙述,时间上涵盖了从上古至清代前期(1840 年以前)的全部中国古代历史;书中介绍的中国古代商业文书以商业契约类文书为主,兼顾国家法规和管理类文书;在中国古代商业文书的来源方面,包括出土文书和文献记载文书。书中除较具体地介绍了各时期商业文书的情况外,也对各时期商业文书产生与存在的历史背景做了简单介绍,以便读者对各时期商业文书本身及其历史发展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4.《东北亚研究论丛》第12辑

作者:郑春颖 主编

出版时间:2024年9月

内容简介:

本书共设东北亚历史与考古研究、东北亚民族与疆域研究、东北亚国际关系研究、东北亚文献整理与研究和海外译介 5 个专栏,收录 19 篇论文(包括韩国和日本学者 3 篇论著的译文),内容涉及乐浪木简、好太王碑拓本、北朝乐浪王氏、高句丽渤海研究现状、辽代大族与西京、东北亚古代文献整理与研究等诸多方面。

5.《资本品与部门创新:中国机床工具工业的演化(1949—2019)》

作者:严鹏 著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内容简介:

机床工具工业是一个在经济与军事上同时具有高度战略性地位的行业。机床工具工业的创新,是人类制造能力发展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也是国家战略安全的基石。本书从“机床工具工业”这一具有战略性地位的行业发展史入手,运用档案、口述史料、企业内部报刊与文件、未公开厂志、行业协会成系列报纸等多种前人未曾使用过的原始史料,完整刻画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该行业的发展历程、发展路径、发展特点、发展成就及影响,特别是中国工业界以引进为基础,坚持持续创新的奋斗历程及其成绩,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诠释和展示了新中国发展史和改革开放史。作者运用演化与创新经济学的理论工具分析了该产业追赶与创新的机制,总结了工业史与工业创新的规律,深具学术价值,对于促进中国资本品部门“由大变强”以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6.《近代天津银号与华北区域金融市场化研究(1900—1937)》

作者:左海军 著

出版时间:2024年7月

内容简介:

中国内生金融制度的创新与发展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本书以近代天津银号为研究对象,在系统分析中国内生钱业的阶段性发展基础上,揭示近代开埠以后中国内生金融制度的机构形态、业务体系、资金运作、社会网络及其与金融市场关系的发展与演变,具体探讨了银号的组织方式、运作方式、社会金融网络以及资本与资力的关系,并尝试对钱庄、银号在近代金融格局中的定位、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核心机制做出解释,有助于拓展近代中国金融细分市场、金融需求与差异性化金融供给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7.《唐长安城坊古今注》

作者:崔凯 著

出版时间:2024年7月

内容简介:

本书从城市建筑、历史文献、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学科角度对唐长安城进行解读,图文并茂,主要叙述记录唐长安城人居生活的主体—坊,整体结构继承传统志书体例而有所创新,主要内容共分为坊名释义、古今地址对照、历史考证、坊中诗文等部分。除此之外,在各坊中又选录了相对应的部分出土或传世文物和碑刻拓片的图像,将《旧唐书》《新唐书》中涉及各坊史料进行了全面整理,对历代长安图存佚情况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力图使大众通过本书对唐长安城有十分直观深入的了解,使这座旷世名都更加立体、细致、生动地呈现在大众面前,以多样呈现方式填补了中国城市建筑史研究领域的空白。

8.《大穿越:秦大河南极科考行记》

作者:秦大河 著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内容简介:

今年是中国开展极地科考事业第40个年头,谨以本书的出版向以秦大河为代表的老一辈极地科考工作者致敬!为保护人类居住星球的健康和子孙后代的生存,1989—1990 年,一支由六个国家六名队员组成的国际科学考察队首次徒步穿越了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秦大河为中方队员。本书记录了这次人类有史以来穿越南极活动策划、筹备、训练及实施的全过程,读者从中不仅可以感受到人类此次代价高昂的南极穿越所经历的各种艰难险阻,考察队员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科学家精神和友谊,而且可以领略到南极洲的自然风光和绮丽的冰雪世界。根据秦大河穿越南极日记绘制的包含 217 个宿营地的详细的行进线路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重现了这一段历时 220 天、跋涉 5896 公里的艰险征程。为加强科普图书的知识性,本书还绘制了包括秦岭站(2024年2月7日刚刚建成)在内的南极科考站分布图,编制了中国南极科考大事记。

9.《历史地理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潘威 主编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内容简介:

21 世纪初,中国历史地理学界开始尝试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引入研究实践,并发展出“历史地理信息化”这一新兴方向。在当前国家“新文科”发展战略下,“历史地理信息化”在高校历史学的科研、教学中日益重要,因此有必要对“历史地理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探讨与总结。本书系统介绍了历史地理信息化的学科发展历程,实际操作中的应用软件与工具,以及分析方法。针对古旧地图的信息化处理和管理还进行了举例分析,并通过实践案例介绍了历史地理信息化在具体研究中的操作过程。

10.《跨界的观看:没有文字的历史》

作者:邓启耀 主编

出版时间:2024年3月

内容简介:

面对纷纭世间万象,人如何观看?不同学科、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观看。本书汇集国内外艺术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在跨界观看和跨媒介实践与传播方面学养深厚的学者专家,针对当代艺术学、视觉文化与人类学、影视民族志等跨学科交叉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旨在提供跨界观看的新视野。本书内容涉及人类学家通过观看多重视觉文化现象所挖掘的隐藏其背后的视觉语义认知,影视民族志导演和传播学者反思文化承载者的主观性及镜头背后的学术伦理,建筑学者探讨空间装置如何使意识具象化,艺术家阐释如何在虚拟现实中进行图像建构,新媒体专家尝试通过高科技手段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医生解析“内景反观”的附象与误读,警官直入死亡现场感受视觉阈限,等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