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苏黎世达达运动与阿尔普的艺术探索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黎世达达运动与阿尔普的艺术探索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ooc1.chaoxing.com/mooc-ans/ztnodedetailcontroller/visitnodedetail?courseId=201684310&knowledgeId=125699926&_from_=&rtag=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士作为中立国,其首都苏黎世成为战争叛逃者、无政府主义者和政治流亡者的避难所。在这里,一种荒谬而富有幻想的文学艺术形式——达达主义开始萌芽。本文将深入探讨苏黎世达达运动(1916-1919)及其重要人物约翰(汉斯)·阿尔普的艺术生涯和创作特色。

苏黎世达达运动的起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瑞士,作为中立的国家,其首都苏黎世成为战争叛逃者、无政府主义者和政治流亡者的避难所,在这里,逐渐地一种荒谬而富有幻想的文学艺术形式开始出现。1915年,一群年轻人开始在城市中聚拢,他们联合发表言论,定期举办诗歌朗诵会、噪声音乐会,展出作品,发表著作,以无政府主义的消极、破坏和叛逆行为,歇斯底里地来对抗正在蔓延着的战争。这些人中有德国作家巴尔(Hugo Ball)和胡森贝克(Richard Huelsenbeck)、罗马尼亚诗人查拉、阿尔萨斯艺术家阿尔普等等。


阿尔普,1954年

达达的序幕由巴尔拉开,尽管达达主义运动可以说是始自1915年,但达达的名称是到了次年春天才得以确定并开始使用。事情的经过有点儿滑稽,非常偶然。

有人说是1916年,苏黎世青年艺术家小组的成员们希望为自己的团体起个名字,于是查拉就拿来一本法德词典,用裁纸刀插入其中,翻开内页,刀尖所指的词汇便是“达达”(da da)。也有说是达达一词来自于一本《小拉鲁斯字典》,是几位年青的艺术家一起用裁纸刀随意地挑开一页,取自于该页第一个词汇:“达达”。事实上当时的情况非常混乱,最靠谱的说法是:巴尔和胡森贝克在翻阅德法字典时,“达达”一词在眼前闪起,于是就有了这个名称。“达达”在法文中的意思为儿童的摇木马,也有嗜好或迷恋的含义,在某些方言中,“达、达、达达”之音,也时有出现,比如在查拉的罗马尼亚语中。H.H.阿纳森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中对于达达名称的意义作了如下解释:“不管其来源是什么,达达这名字,主要象征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攻击,对于所有运动的攻击,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具有20世纪初艺术特征的实验性运动均在扫荡之列。”他还说“达达主义者感到,理智和逻辑导致了世界战争的灾难,而拯救灾难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政治的东西。他们的观点,在某方面又回到了康定斯基的内在需要即艺术中的精神问题,但是达达至少在其开端是消极悲观的。”

达达的消极悲观主要体现在对战争摧毁既有生活的憎恨、精神理想的幻灭和道德信仰的混乱之中。巴尔一到苏黎世不久,即在一个叫做Meierer的酒吧里支起了一个为艺术家服务的俱乐部,取名“伏尔泰”(Cabaret Voltaire),作为苏黎世达达最活跃的活动场所,“伏尔泰俱乐部”具备了为各种艺术服务的场地:会议厅、剧场、展览厅等等。于是,这个俱乐部在喧闹声中起步,并且以达达主义者惯有的狂妄和幽默开始散发魅力。

苏黎世达达在最初的两年中,他们的活动主要都是由作家们组织策划的,巴尔是当时的领袖人物。1916年的初夏,巴尔编辑的《伏尔泰俱乐部》出版,几乎同时,他又开了一个很有些轰动效应的抽象诗歌朗诵会,他的诗歌除了有节奏的发音外而毫无内容和意义:"Zimzimurallala zimzimzanzibar zimlaiiazam……"为此,所有的听众都疯掉了,并且非常愤怒,但是,正如阿纳森所言:“人们不能用其具体成就或风格的记录,来评价苏黎世达达。达达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一种精神状态,而不是一种风格或运动。”

关于达达主义者的追求,在《达达》期刊的成长轨迹中,我们大体可以摸到它的脉动。1917年,《达达》的首期和第二期出版,由查拉担任编辑,阿尔普设计封面。此时,尽管查拉力图使言论明晰,但由于事实的混乱,评论文字避免不了胡言乱语,同时文字排版也对传统规范进行了调侃,一切似乎处在无序之中。事实上,这种无序是因忧患而来,忧患于他们如何去颠覆目标,这种意识在《达达》第三期中即有所显现。当时,达达主义者最初是在诗歌中开始的实验,实验的目的是要去开创一种外在的形式,这种形式应该是可以捣毁一切的。在实验中,他们丢弃逻辑和常态,专心致志于偶然中寻找灵感,比如,在一顶帽子里随便放进一些文字而成为诗歌或以帘子的起落作为手段以变换词汇的排列而组成诗歌等等。这种对偶然机遇的热衷和并置手法的采用,使达达精神找到了一种寄托。因此,在《达达》第四、五期中,阿尔普即有意识地更为强烈地颠覆了人们的视觉:字母的大小形态的混乱、排印的倾斜扭曲、颜色的相互侵犯……总之,没人在乎你是否看懂或者喜不喜欢,能够叫人目瞪口呆才是达达主义者的终极。

《达达》杂志的第三期,刊登了达达派的第一个宣言,这份宣言起草于1918年的3月,由查拉执笔。宣言称:“达达的反感,消灭记忆:达达/消灭考古:达达/消灭未来:达达/绝对的、无可争辩地信仰所有神,刻不容缓的自生性产品:达达”。查拉的文笔和措词,似乎能够让世人耳闻目睹到达达主义者们一边呐喊着一边挥动棍棒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敲击。对于资本主义文化,他们讥讽道:“像你们的希望一样,什么东西也没有;像你们的政治一样,什么东西也没有;像你们的英雄一样,什么东西也没有;像你们的艺术家一样,什么东西也没有。”宣言为达达下了如下的定义:“自由:达达、达达、达达,这是忍耐不住的痛苦的嚎叫,这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的东西和不合逻辑的事物的交织:这就是生命。”由此可见达达主义的颠覆性与破坏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所带来的物质贫困和精神混乱,导致了形而上的思想革命和对旧秩序的不满,当时在西方社会否定一切的思潮已时有出现,而所发生的行动也常常是过于偏激。这是一个对历史发生怀疑的时期,许多人的思想因困惑而不知何去何从,人们从动摇到产生怀疑,从怀疑转向苦闷,而当苦闷难以超脱之时,便开始厌世抑或转向无目标的反抗。达达就产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达达的无政府主义,达达的个人主义,以及达达我行我素向一切宣战的个性,必定导致达达艺术上的反审美、以及对艺术的诋毁和个人主义的再造。

我们都知道,在达达主义诞生之际,欧洲很多国家的前卫艺术已经发起了对传统艺术领域的冲击,比如抽象派、立体派、野兽派、未来主义等等,虽说达达宣称否定一切,但达达主义者与各个团体间的秉承关系还是存在的。在赫伯特·里德(Herbert Read)的《现代绘画简史》中,提供有一段较为客观的对当年他们小组的宗旨的概述,这段文字出自1920年胡森贝克的一本题为《达达史》的书中。他说:“伏尔泰集团的成员,对于新近得到的一些艺术可能性非常敏感,就这一点而言,他们都是艺术家。巴尔和我曾积极活动,以促进德国表现主义的传播。巴尔是康定斯基的好友,他和康定斯基合作,试图在慕尼黑建立一个表现主义的剧院。阿尔普在巴黎曾经和立体派运动的领导人毕加索、勃拉克有过密切的交往,他坚信,有必要反对任何形式的自然主义概念。罗马尼亚人特里斯坦·查拉,这位有文学才能的浪漫的国际主义者,由于其热忱的宣传,使达达得到巨大发展。在那期间,当我们一夜夜地在酒馆里跳舞、唱歌、朗诵时,抽象主义对我们来说,是倍受重视的……阿尔希平柯被我们推崇为造型艺术界的一位无可比拟的楷模,他主张艺术既不应该是现实主义的,也不应该是理想主义的,它必须真实。他的主要意思是:任何对于自然的模仿,无论怎样隐蔽,都是谎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达达派就是要赋予真实一种新的原动力。达达派将成为抽象能力的一个集中点,伟大的国际艺术运动的一个持久的弹石弓。”

的确,达达的影响由我们今天回溯来看,确如“持久的弹石弓”,但我们必须了解的事实是:这个持久的力度并不是来自其团体本身,而应该归功于几位杰出的艺术家。因为达达主义者的政治主张和美学观念从一开始就不是一致的,他们一致的更多的只是达达的热情,所以到了1922年,达达就出现了内部分歧而直到最后各奔东西。

苏黎世达达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雕塑家阿尔普。

阿尔普(1887-1966)是20世纪最重要的雕塑家之一,他的艺术活动和创作与许多艺术运动有关联。他1887年出生于斯特斯拉堡,这个地区当时为德国管辖地,后又被法国收复,所以阿尔普具有两个德法不同的名字,一个叫汉斯·阿尔普,另一个是约翰·阿尔普。

阿尔普早年生活就在斯特斯拉堡度过,16岁时进了当地的工艺学校学习,但他的感觉并不美好,他认为不停地复制拷贝那些被制成标本的小鸟以及枯萎的干燥花,不只让他觉得在毒害绘画,而且也在破坏自己对于所有艺术活动的口味,因此他从诗中寻求寄托。

1904至1907间,阿尔普逗留在德国、法国和瑞士之间,先后在魏玛美术学院、巴黎朱利安学院学习,开始接触现代派绘画。1908年至1910年,他多半住在瑞士,这个时期他对自己艺术风格的探求正式起步,对抽象艺术的表现形式发生了浓重的兴趣。1911年,阿尔普联合荷德勒(Ferdinand Hodler)、马蒂斯、毕加索举办了一个联展,并造访慕尼黑,还与康定斯基结为好友,到柏林参加他们青骑士社的活动,并于1912年参加了在瓦尔顿举办的第一届秋季沙龙。1914年的8月,正当阿尔普去往巴黎的途中,战争爆发了。他不想陷入战争,于是到处躲避,但其间他一直与阿波利奈尔、毕加索、莫迪里阿尼、雅各布、德洛内保持联系。1915年,阿尔普抵达苏黎世。


《画室里裸体》纸 油彩 65x50cm 1898年 亨利·马蒂斯


《舞》 (第2号)布 油彩 260x391cm 1909-1910年 亨利·马蒂斯


《流浪艺人一家》布 油彩 212.8x229.6cm 1905年 毕加索


《查拉肖像》彩色木板浮雕 1916年 阿尔普

作为苏黎世达派的创始成员之一,据他人描述,阿尔普是很少出现在伏尔泰俱乐部现场的。但他对那里的一切却很清楚,他曾有过如下的叙述:“在一个低谷、杂乱而挤得水泄不通的酒店的舞台上,有一大堆古怪而超乎想象的人物,查拉、贾科(Janco)、雨果·巴尔,以及胡森贝克,还有你身边那些谦虚的侍应生,都算是其中的代表,这简直可以用牛鬼蛇神来形容。围绕在我们身边的这些人,有的吼叫、有的大笑,不然就是做各种表情动作。中世纪喧闹主义者(Bruitistes)的打嗝声、吟诗声、牛叫声,以及猫叫声,全部一起出笼。查拉的屁股从后面像是东方肚皮舞一样扭呀扭;贾科学着在拉小提琴,猛拉猛刮的;轩尼诗夫人(Madame Hennings)装着一幅圣母玛利亚一样的脸在那边劈腿;胡森贝克不停到敲着大鼓,要把鼓打破似的;而巴尔则在旁边用钢琴伴奏,铁青的脸像全身发白的鬼。”

与许多人一样,阿尔普在苏黎世这个世外桃源中得到了压抑的释放,同时也对自己今后的人生在做选择。在伏尔泰俱乐部,他最成功之处是认识了索菲亚·泰乌博(Sophie Taeuber),一位来自于瑞士的女艺术家,这个女人在绘画、设计和工艺上均有造诣,正是这样的一个背景,加上泰乌博的鼓动与支持,阿尔普的新艺术观得以形成。后来他们结为伉俪。

从1916到1918年间,阿尔普与泰乌博经常一起工作,他们没有采用其他达达派艺术家的无边无际的对艺术的毁坏手段,却表现出了与构成主义和荷兰风格派的东西非常相似的倾向。为了表现手法的强烈,他们用切纸机制作各种形状的线条和几何图形来创作拼贴画,后来,阿尔普将纸片演进为木板,这样,他的第一件木刻浮雕随之产生,这便是阿尔普在雕塑领域的最初探索。这个时期,著名的作品有:《查拉肖像》、《艾纳克的泪珠》、《植物锤子》等等,这些以彩色木板做成的图像,抽象掩盖了实体,而如果一定要找到具象元素的话,那我们只能用一个词来描述,那就是“力度”。


《艾纳克的泪珠》彩色木板浮雕 1917年 阿尔普


《植物锤子》彩色木板浮雕 1917年 阿尔普


《鱼缸中的鸟》彩色木板浮雕 1920年 阿尔普

阿尔普对自己的作品有过这样的解释,他说:“这些图画本身是一种实体,没有微言大义,没有让人思考的意图。我们……有权利做充分自由的直接的自发的反应。既然层次的处理、色彩和比例看来纯粹是出于偶然,我宣布这些作品和自然一样是按照偶然的法则来安排的;对我来说,机会是深不可测的理性存在的一个有限部分,是在整体上不可企及的次序的一个有限部分。”所以,在阿尔普的作品中,尽管达达主义者的典型特征偶然性被反复强调和运用,但阿尔普的拼贴画也好,浮雕、雕塑也好,却都以简洁安详的形态出现,显然,这种意味与查拉、胡森贝克的无序和颠覆行为大相径庭,也正是这点,最终导致了达达主义的分裂。

战后,阿尔普离开苏黎世去了巴黎,并于1925年应邀参加了在巴黎皮耶画廊(Galerie Pierre)举行的超现实画展,进入到了另一个时期的创作。


《浮雕绘画》拼贴 88cm×75cm 1915年 阿尔普


《山、桌子、锚和肚脐》硬纸板 油彩 拼贴 1925年 阿尔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