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诉讼中做假证据怎么处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诉讼中做假证据怎么处理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64365.com/zs/3626281.aspx

在诉讼过程中,伪造和隐匿证据是严重的违规行为,不仅会影响案件的正常审理,还可能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本文将详细解析诉讼中涉及虚假证据的处理方式及相关法律规定。

一、诉讼中做假证据怎么处理

在诉讼过程中涉及到的虚假证据该如何处理。若诉讼参与者或其他人员存在以下任何一种行为,根据情节严重程度,人民法院有权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如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处以10,000元以内的罚款以及最长达十五天的拘留;如果该行为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有义务为人民法院提供协助调查和执行援助的人员,对于人民法院发出的协助调查决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无正当理由而故意拖延、拒绝或妨碍调查、执行的行为;
  • 伪造、隐匿、销毁证据或提供虚假证明材料,从而干扰人民法院正常审理案件的行为;
  • 指使、行贿、威逼他人制造假证或威胁、阻止证人作证的行为;
  • 隐匿、转移、变卖、损毁已经被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的行为;
  • 通过欺诈、威逼等非法手段使原告方主动撤诉的行为;
  • 使用暴力、威胁或其他方式阻碍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或以吵闹、冲击法庭等方式扰乱人民法院工作秩序的行为;
  • 对人民法院审判人员或其他工作人员、诉讼参与者、协助调查和执行的人员进行恐吓、侮辱、诽谤、诬告、殴打、围攻或打击报复的行为。

对于存在上述第一款所述行为的单位,人民法院可对其主要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按照上述规定进行罚款、拘留;若构成犯罪,则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罚款、拘留均需经过人民法院院长批准。若当事人对此表示异议,可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复议申请,但在复议期间,相关处罚措施仍应继续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九条: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者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十五日以下的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有义务协助调查、执行的人,对人民法院的协助调查决定、协助执行通知书,无故推拖、拒绝或者妨碍调查、执行的;
(二)伪造、隐藏、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明材料,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三)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或者威胁、阻止证人作证的;
(四)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的;
(五)以欺骗、胁迫等非法手段使原告撤诉的;
(六)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或者以哄闹、冲击法庭等方法扰乱人民法院工作秩序的;
(七)对人民法院审判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诉讼参与人、协助调查和执行的人员恐吓、侮辱、诽谤、诬陷、殴打、围攻或者打击报复的。

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规定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罚款、拘留须经人民法院院长批准。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二、诉讼中隐匿证据该如何判定

在诉讼中隐匿证据的判定主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隐匿证据一般指故意隐藏、销毁或不提供对自己不利的证据。若一方当事人有合理理由应当提交证据而故意隐匿,可能被认定为妨碍诉讼秩序。法官会综合考虑证据的重要性、当事人的行为动机、是否对对方当事人造成实质性损害等因素。例如,关键证据对于案件的定性和裁判结果有重大影响,当事人却故意隐匿,这种行为很可能被认定为违法。隐匿证据的后果通常是对隐匿证据的一方不利,可能导致其承担败诉的风险,甚至可能面临罚款、拘留等司法制裁。总之,隐匿证据是违反诉讼诚信原则的行为,在诉讼中应避免此类行为。

三、诉讼中伪造证据会面临什么处罚

在诉讼中伪造证据属于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伪造证据可能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此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民事诉讼中,伪造证据可能导致败诉,并需承担对方因调查证据、诉讼等产生的合理费用。在刑事诉讼中,伪造证据可能影响司法公正,干扰司法机关对案件的正常侦查、起诉和审判,情节严重的会受到刑事处罚。

司法机关会对证据的真实性进行严格审查,一旦发现伪造证据的行为,将依法予以惩处,以维护司法的公正和权威。

人民法院对诉讼参与者等人员的违规行为可采取训诫、责令具结悔过、罚款、拘留等措施,情节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这些行为包括拒绝协助调查、伪造证据、指使他人制造假证、隐匿财产、欺诈撤诉、阻碍执行职务和扰乱法庭秩序等。单位违规时,主要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将受罚。罚款、拘留须经院长批准,复议期间处罚继续执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