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行业的未来:技术进步还是就业危机?
网约车行业的未来:技术进步还是就业危机?
网约车行业作为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在技术进步、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多重作用下,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本文将从行业运行数据、平台发展特点和无人驾驶网约车的公众接受度等多个维度,探讨网约车行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行业运行
2024年取得经营许可的网约车平台数量稳定逐月增长,截至年末达到360家以上,较去年同期增长超8%;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车辆运输证均创新高,在行业预警和强监管并存的背景下,增速在下半年有所放缓。
从代表性网约车平台来看,行业依然保持着“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头部企业的地位相对稳固。滴滴出行凭借超1亿的月活跃用户规模(MAU)处于绝对领先地位。T3出行、曹操出行等自营平台以超过200万的MAU在市场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行业活力指数综合行业规模及变化趋势、企业招聘规模/活跃度及季节性波动、求职者规模/活跃度因素等,反映网约车行业的活力水平。行业健康指数则分别从司机收入水平和合规程度、行业招聘和求职匹配程度等方面反映行业发展和招聘供需的健康程度。
网约车平台发展
从平台性质来看,市场上目前以自营型和聚合型平台为主面向消费者提供服务,以不同优势切入市场,从不同维度满足网约车消费者的差异化、多场景出行需求。
目前聚合型平台玩家大多来自互联网巨头,利用流量优势、算法技术、高精地图等技术优化能力切入市场,以寻求自身业务增长机会丰富互联网业务生态布局以及拓展更多变现方式。
聚合平台利用平台经济模式整合多个网约车企业的运力资源,撮合网约车服务订单,并向自营型网约车平台提供算法规则、位置导航、数据分析等服务,以获取交易服务佣金。
目前乘客用车习惯更加成熟,希望在保证网约车聚合平台能保持性价比的同时,对安全性、服务质量、支付安全等都有更高期待。
由于聚合类平台司机准入门槛低、对司机背景审核宽松、接入的小型平台存在管理不完善等情况,乘客对聚合类平台的安全性和服务体验存在一定的担忧。
无人驾驶网约车
7月以来,无人驾驶网约车引发了不少热议。从价格便宜、订单暴涨,到安全性争议、行业影响,一波又一波的讨论让Robotaxi、无人驾驶、L4级自动驾驶等词汇进入大众视野。
对于无人驾驶,大众普遍关心安全性(87.3%)、出行效率(60.3%)和价格(53.9%)这三个因素。
在社交媒体上,讨论岗位替代的声音也很多。一种观点认为挤压司机群体的生存空间,“AI要替代危险工种、体力强度大的工作。而不是抢普通人饭碗”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未来网约车行业会分化,AI可以去接简单、不太需要灵活性的单子,“人”则可以提供更好、甚至是定制化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