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控技术建议:小麦茎基腐病防治从现在做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控技术建议:小麦茎基腐病防治从现在做起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943345

随着小麦进入秋播时期,做好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是确保苗全苗壮的关键措施之一。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石家庄市小麦播种期的病虫害防控技术建议,重点聚焦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方法。

小麦即将进入秋播时期,做好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是确保苗全苗壮的关键措施之一,也是控制小麦整个生育期病虫害的基础。播种期病虫害主要防治对象有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黑穗病、蝼蛄、蛴螬、金针虫、麦蚜等。现提出以下防控技术建议:

农业措施

(一)选用良种。

合理布局抗性品种,可有效预防流行性病虫害的发生。

(二)清洁田园。

清除田间及周边杂草,能够减少田间菌源、虫源基数,同时还可破坏灰飞虱的栖息场所,减少病毒病的传播。

(三)适期晚播。

对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等重发田块,适期晚播,可有效减轻病害的侵染,还可有效避开传毒昆虫(灰飞虱、蚜虫)传播丛矮病和黄矮病的盛期。

(四)深翻灭茬。

深翻 25-30厘米,2-3年深翻一次,不仅可改善土壤结构,还可消灭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特别是节节麦、雀麦等恶性杂草发生严重的地块,播前深翻能够有效压低杂草发生基数。

药剂拌种

根据往年病虫害发生情况,可选咯菌腈·噻虫胺、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戊唑醇·吡虫啉等药剂拌种。小麦茎基腐病发生重的地块,可选三氟吡啶胺、丙硫菌唑·戊唑醇等药剂拌种。拌种时严格按照农药标签登记剂量使用;随拌随用,不宜久放。

近年来,随着种植制度和耕作方式变化,小麦茎基腐病呈逐年快速加重趋势,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对粮食生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小麦茎基腐病在小麦抽穗后逐渐显现,表现为植株矮化,萎焉、青枯、和干枯,灌浆期典型症状为“白穗”,籽粒秕痩或无粒,茎基部为黑褐色腐烂。

小麦茎基腐病与其它“白穗”病症区别:在茎基部根腐病和赤霉病无明显病症;纹枯病有波纹病斑;全蚀病有“黑膏药”状菌丝体。

小麦茎基腐病呈现逐年加重趋势,由零星病株,扩展为成片发病,再扩展为连片发病。

小麦茎基腐病致小麦减产10% - 70%。

小麦茎基腐病防治,重点要落实预防措施,抓好保健栽培防病、药剂“一拌一喷”等关键环节,控制病菌前期侵染,降低后期发病程度。

播种期是预防小麦茎基腐病的关键时期!

加强保健栽培防病

(1)选用抗耐病品种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有效措施,各地要根据近年田间观测和抗性鉴定情况,选择种植适合当地条件的小麦茎基腐病抗耐病品种,或抗逆性强的品种。

(2)合理轮作

常年发病较重的小麦-玉米连作区,每隔2—3年,玉米与大豆、棉花、花生、蔬菜等作物进行轮作,切断菌源连续积累的途径,降低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危害。重病田改种大豆等经济作物。

(3)适当深翻

小麦—玉米连作秸秆还田地块,秸秆尽量打碎腐熟还田,播前土壤深翻,深度约30厘米左右,将表层秸秆或残留物翻至土层下,压低病原菌基数,降低病害发生危害。每隔3年深翻一次。

(4)适期晚播

各地应根据当地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和天气情况,适当推迟小麦播种时间5—10天,晚播地块需要适当加大播种量并控制播种深度,适宜的播种深度为3—4厘米。

(5)精耕细管

土地深翻后,耙细整平。合理施肥,忌偏施氮肥。天气干旱有利于发病或加重病情,田间管理中需注意及时浇水。盐碱地区采用深层地下水浇地易导致发病加重,宜采用地表水灌溉。

加强种子处理

秋季小麦播种后至越冬前是小麦茎基腐病菌侵染的关键时期,采取种子包衣或拌种处理是有效预防发病的关键。

可结合小麦其他病害的预防,选用含有咯菌腈、戊唑醇、种菌唑、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胺等成份的药剂进行种子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兼治效果。

如采用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戊唑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或吡唑醚·灭菌唑种子处理悬浮剂包衣或拌种处理小麦种子,在防治小麦散黑穗病或纹枯病的同时,对小麦茎基腐病也有较好的兼治效果。

另据田间部分省试验结果,如三氟吡啶胺等一些新型药剂防效较好,各地可在进一步试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示范应用面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