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低至正常值1/16,死亡率90%!宁波女子在这里重获新生
血小板低至正常值1/16,死亡率90%!宁波女子在这里重获新生
近日,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输血科与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通力合作,成功应用离心式血浆置换技术救治了一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作为浙江省输血治疗中心,该院方桥院区的输血治疗技术处于领先地位。近一年来,风湿免疫科和输血科通过新型血液治疗手段,成功抢救了多位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NCA相关血管炎及TTP等急危重症患者。这种多学科联合模式及新型血液治疗手段的应用,为救治危重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大年初三,王阿姨(化名)突然出现发热头痛症状,小便发黄并伴有大量泡沫。经检查发现,她的血小板计数仅为8×10^9/L,远低于正常值(125~350*10^9/L)的最低限度的1/16。王阿姨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和TTP病史,本次检查显示外周血破碎红细胞8.0%,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伴有微血管病性溶血,肌酐轻度升高,直接抗人球蛋白阴性。综合各项指标,医生高度怀疑其为TTP急性发作,立即安排TTP相关确诊检查项目——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及抑制物抗体测定,并紧急转入EICU进行治疗。
TTP是一种罕见但极其严重的血栓性微血管病,年发病率仅为每百万人中26例,多发于1550岁的女性,多数病因不明,少数与妊娠、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有关。该病极易误诊,死亡率高达90%。
经风湿免疫科、输血治疗中心、EICU等多学科会诊,医疗团队决定采用离心式血浆置换治疗。这种技术能迅速去除患者血液循环中的抗ADAMTS13自身抗体,并提供足够水平的ADAMTS13蛋白酶活性。经过3次血浆置换治疗,王阿姨的血小板计数从入院时的8×10^9/L迅速上升至127×10^9/L,乳酸脱氢酶也恢复至正常水平,成功脱离生命危险。后期通过离心式血浆置换巩固并结合药物治疗,王阿姨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目前已康复出院。
血浆置换是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分离成血浆和细胞成分,将患者的血浆舍弃,然后以同等速度将新鲜血浆、白蛋白溶液、平衡液等血浆代用品代替分离出的血浆回输进体内的过程,达到减轻病理损害、清除致病物质的目的。血浆置换能迅速地消除体内的有害物质,改善机体的机能状态及免疫调节,恢复受累器官的功能。
血浆置换适应症广泛,包括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症、急性发作期/复发期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免疫复合性进行性脉管炎、难治性进行性红斑狼疮、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某些肾病、输血后紫瘢、甲亢危象、中毒、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肝功衰竭等百余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