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黄刺蛾: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黄刺蛾: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5sn.cn/Wechat/Index/showDiseasesN/diseId/5983

简介

英文名:Oriental moth
异名:刺蛾、八角虫、八角罐、洋辣子、羊蜡罐、白刺毛
黄刺蛾学名: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
属鳞翅目,刺蛾科

为害桑、苹果、梨、桃、李、杏、樱桃、山楂、海棠、枣、柿、石榴、栗、核桃、柑橘、茶、榆等多种果木。

分布范围: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东向靠近边境线,西向自陕西、甘肃、青海折入四川、云南,止于盆地西缘及横断山系峡谷间。南、北局部地区,有些年份密度大,是国内刺蛾科中最为常见的种类。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前苏联及北美洲。

为害症状

幼虫食叶。低龄啃食叶肉,稍大食成缺刻和孔洞,严重时食成光杆。

发生规律

  1. 发生世代:在东北和华北地区一年发生1代,在山东为1~2代,在河南、江苏、四川等地为2代。
  2. 越冬及初次虫源:以老熟幼虫在枝条上结茧越冬。发生2代的地区,越冬幼虫在5月上旬开始化蛹;发生1代的地区,如在辽宁兴城,越冬幼虫于6月上中旬化蛹。
  3. 发生因素:
  4. 天敌:主要有上海青蜂和黑小蜂等。上海青蜂的寄生率很高。徐克顺等在安徽准南观察,一年发生 2 代,以老熟幼虫在茧内越冬,翌年 5 月中下旬越冬幼虫化蛹,5 月下旬羽化。第1代幼虫在 6 月上中旬发生, 7月中下旬羽化第1代成虫;第2代幼虫在 8 月上旬发生,9 月上中旬开始结茧越冬。

形态

  1. 成虫:成虫体长13~17mm,翅展30~40mm。体黄色,前翅内半部黄色,端部褐色,内面有一条深褐色斜纹伸到中室,为黄色与褐色的分界线,中室部分有一大黄褐色圆纹,后翅灰黄色。触角雌性丝状,雄性双栉齿状,喙退化。
  2. 卵:扁平椭圆形,长约1.5mm,淡黄色。
  3.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9~25mm,体肥大,头小,缩入前胸。体绿色,背面有“8”字形紫褐色斑。每节有4个疣状突起,上生枝剌,其中胸部背上的3对及臀节背上的1对特大。气门红褐色。气门上线黑褐色,气门下线黄褐色。臀板上有2个黑点,胸足极小,腹足退化,第1~7腹节腹面中部各有1扁圆形“吸盘”。
  4. 蛹:长11~13mm,椭圆形,黄褐色。
  5. 茧:椭圆形,似鸟卵,石灰质,表面光滑,长约12mm,灰白色,上有数条褐色条纹。

习性

  1. 成虫: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羽化后不久即交尾产卵。卵多产于叶背,排列成块,偶有单产。
  2. 幼虫:初孵幼虫有群居性,多在叶背啃食叶肉,稍大后逐渐分散取食。随着虫龄增大,食量大增,大量发生时常将叶片吃光。幼虫共8龄。老熟幼虫喜欢在枝权和小枝上结茧,先用其大领啃咬树皮,深达木质部,然后吐丝并排泄草酸钙等物质,形成坚硬蛋壳状茧。

防治

  1. 农业防治:结合果树冬剪,彻底清除,或刺破越冬虫茧。在发生量大的年份,还应在果园周围的防护林上清除虫茧。夏季结合农事操作,人工捕杀幼虫。
  2. 生物防治:将越冬茧收集于铁纱笼里,网眼大小以黄刺蛾成虫不能飞出为宜。将纱笼挂在果园,待寄生性天敌羽化飞出后,将黄刺蛾成虫集中处理。
  3. 药剂防治:防治关键时期是幼虫发生初期。常用药剂有20%米满悬浮剂1 500倍液,或5%卡死克乳油1 500倍液,或20%好年冬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JG 1 500~2 000倍液,或青虫菌800倍液等+特效王。也可在防治其他害虫时兼治。

本文原文来自365农业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