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的增程式电动车为何在2024开启狂飙
“落后”的增程式电动车为何在2024开启狂飙
增程式电动车在2024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据统计,2024年前10个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增幅达40%,其中增程动力车型增幅更是高达97%。这一现象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本文将从市场表现、消费者需求、技术优势和未来前景等多个维度,深入分析增程式电动车为何能在2024年实现"狂飙"。
市场井喷,增程式成销量密码
据统计,近年来增程式电动车的销量持续快速增长,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特别是在中国市场,增程式电动车已经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车型之一。多家知名车企纷纷宣布推出增程式车型,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繁荣。
数据来源于:乘联分会2024年10月分析新能源车市场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10月纯电动批发销量77.6万辆,同比增长32.7%,仍然是新能源领域最重要的分支;相比之下10月增程式批发12.1万辆、同比增长53.9%,远高于纯电车型增速。而且自今年春节后,增程式的增速就进入了加速阶段,甚至在7月实现了115%的同比增幅,市场表现非常亮眼。
而随着市场表现的快速提升,各大车企也纷纷入局。现在的汽车市场上,除了理想、鸿蒙智行、零跑、哪吒这些“老牌”增程式玩家之外,近期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新玩家开始入局。小鹏在2024科技日上宣布将正式进入增程车市场,甚至连一向坚持换电的蔚来也开始在子品牌萤火虫上尝试布局增程车型。
据爱普搜整理的乘联会批发销量数据显示,增程式车型在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呈现出增备受青睐的现象,诸多车企纷纷在增程领域发力并取得成效。例如问界 M9和理想 L6分别在去年底或今年初才上市,就能够跻身新能源车总销量榜前列,其中理想汽车在今年1-10月的销量中,增程式车型更是占到了98%以上。
另一方面,增程式车型也逐渐成为车企的“销量密码”。长安集团旗下新能源品牌阿维塔凭借增程车型成功突围,该品牌原本销量不佳,今年10月阿维塔11 销量只有331辆,阿维塔12也仅有2003辆。而随着9月底阿维塔07的上市这一现象迎来了改变,该车上市2天,大定就已破1.1万辆,10月阿维塔07的销量也来到了5636辆。同为长安旗下的另一新能源品牌——深蓝在今年1-10月的增程车型累计销量达 10.45 万辆,占总销量七成。截止目前,深蓝汽车共5款车型都推出了增程版本,该品牌已然成为以增程为主导的品牌,纯电反而沦为辅助。
图源爱普搜汽车整理的乘联会批发销量
消费者需求,一站式满足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对车辆的核心诉求无外乎有三:无续航焦虑、优秀的驾乘感受、较低的经济成本。这三点叠加,也正是增程式车型最大的竞争优势。
无续航焦虑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24新能源汽车消费洞察报告显示,续航、充电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仍是用户购买新能源车的最大顾虑。而这也是燃油车没办法被完全替代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在当前这个汽车能源结构快速变革的时期,由于长期的认知习惯和对产业成熟度的不完全信任,导致很多用户很难直接抛弃燃油系统、一下切换到纯电。
而增程式则采用可油可电的模式,短途通勤纯电跑、假期出行加油跑,综合续航里程超过1000km也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诸如11月小鹏发布的鲲鹏超级电动体系,综合续航最高可达 1400km;11月初发布的阿维塔12,其综合续航也高达1155km。目前在售车型中,理想L7、L6、零跑C11、岚图free、问界M7等一系列新款车型的标称续航里程均超过1000km。这种续航水准+可油可电的属性,出行信心甚至比纯燃油车还要强。
优秀的驾乘感受
据中国质量协会发布2024 年中国燃油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CACSI)测评结果显示,在用户购车原因中,性能好、舒适性高、质量可靠性高是购车原因的前三位,并且 “舒适性高” 这一因素同比提升了 19 个百分点,这表明舒适性已经成为用户购车时着重考虑的重要因素。
纯电车由于没有发动机,再加上电机的平顺性,先天就具备动力输出平滑、噪声小,驾乘体验舒适的优势。
而通过分析增程式车型的动力架构就能发现,其工作模式相当于在一台纯电车的基础上外挂了一个增程器充电。所以增程式则可以看作是最接近纯电车型的一个变种,甚至在某些特定场景“你几乎可以把它看作一台电车”。
增程式电动车工作原理
当然,增程式车型仍存在一定不足,当增程器介入工作的时候,噪声处理难度大。但由于这个问题太显眼,所以各家车企都在降低增程器噪音方面投入了不少精力。
比如理想就在L9车型开发的过程中,对冷箱体和管路进行了结构优化,并更换了新结构的隔振垫和支架;同时在软件层面对XCU标定策略,使增程器噪声和车速做了更好的适配,以掩蔽噪声。而其他增程式汽车制造商也在不断努力提升增程器的噪声表现。例如,通过采用先进的振动噪声控制技术、优化增程器的布置形式及悬置点结构、设计声学包裹等措施来降低噪声水平。
低经济成本
无论是购车成本还是出行成本,当前增程式电动车都有相对优势。相比于同级电车,增程式的价格要更低一些;而相对同级插混,增程式的电池则要更大。比如最近上市的阿维塔12,其增程版与纯电版最低配起售价相差了2万元;而面对插混,以零跑C11和宋PLUS DM-i为例,同样15.58万元的版本,前者的纯电续航里程为300km,而后者则仅有112km。
同时,增程式车辆在用车成本上,也有着用电电费低、用油油耗低的优势。以增程式车辆最火爆的一个细分领域中大型SUV为例,可以看到在两张油耗榜单中,增程式汽车这边第九名的油耗表现,比燃油车那边第一名都还要好。这主要是因为增程式车辆有电池作为蓄水池中转能量,不同于燃油车发动机有较多的低效率工作区间,增程式车辆上的增程器可以更多的处在高效区间工作,燃油的燃烧效率更高。
数据来源于:易车中大型SUV油耗实测榜
前文也提到了,与同价位插混相比,增程式的电池容量更大。其实大电池容量解决方案,原本是应对增程式车辆馈电状态动力输出肉,而做的代偿性配置。结果发现,电池做大了之后,反而增加了纯电的利用率和行驶里程。这就导致,增程式虽然油耗可能比不过插混,但纯电里程更长,有充电条件的话,增程式的用车成本还更低。
从技术角度来看,增程式的控制逻辑更简单,相比一些复杂的混合动力技术(如动力分流、串并联等),增程式电动车的发动机不直接参与驱动车辆,只负责发电,动力传输路径相对清晰简单。并且其不需要像传统燃油车那样考虑复杂的变速箱、传动系统等机械结构的匹配和协同工作,这也导致了其在维护成本上也更具优势。
以理想 ONE 为例,在全加油状态下,每 1 万公里保养一次,更换机油和机油滤清器,费用为 599 元;充电比例较高的情况下,每 2 万公里保养一次,包含机油、机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和空调滤清器,费用为 998 元,6 万公里时全加油状态保养总费用为 5679 元,充电较多状态下为 3483 元。而与之价格相近的汉兰达,每 1 万公里保养一次,使用全合成机油,费用为822元,6 万公里的官方保养套餐费用为 8729 元。
成本低、落地快,车企加速入局
对于车企而言,增程式技术具有诸多显著优势,这些优势在产品落地速度、成本控制以及提升产品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主要由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增程器以及相关的控制系统组成。其中增程器通常是一台小型的内燃机,它的主要作用是发电,为电池充电或直接供给驱动电机,并没有发动机直驱的模式。
增程式电动车驱动原理
这相对于插电混动而言,增程式不需要考虑复杂的传动装置和多套动力耦合机构、也不需要复杂的能量流串并联管理控制策略。就是简单直接的增程器发电、电机驱动车辆行进的单一驱动逻辑即可。
这些特点意味着,开发增程技术可以省去很多复杂的动力分配的积累和研发过程,只需要考虑纯电的动力分配模式即可。同时,省去的零部件,也直接对应供应链环节的简化和采购成本的降低。而且由于增程器在增程式车辆的驱动中,唯一的作用就是发电,反而其工况相对单一,对发动机高效工作区间的要求也更低,这就进一步降低了增程器这块的成本。
省出来的这部分成本,对于车企而言,加到电池、内饰、悬挂等能更直观感受到的维度上,其实对提升产品吸引力反而更好。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最早切入增程式赛道的普遍都是新势力为主的后发品牌,而传统车企最开始则更倾向去做插电混动。但随着现在增程式在产品落地速度、成本控制和用车体验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突出。最近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也提出:“增程式电动车是最先进的,具有节能减排的优势,是纯电混动的终极形态。”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在2024中国(郑州)新能源汽车生态伙伴大会上发表演讲
而这一观点也是基于市场需求和技术路线综合考虑后的中肯看法,所以现在如长安、东风等传统车企的部分品牌也开始加入增程式的阵营,这也是市场用脚投票的结果。
“狂飙”才刚刚开始
增程式电动车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一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增程式电动车的综合性能将持续提升,更加符合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另一方面,随着车企在技术优化与产品质量打磨方面的不懈努力,增程式电动车类似电池馈电时的动力衰减、发动机启动时的噪音等问题也在持续得到改善。
至于增程式车型的黄金时期还会有多久,这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从技术角度看,增程式电动车作为纯电动的过渡方案,其生命周期可能会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和充电设施的完善而逐渐缩短。
然而,鉴于全球能源结构的多样性和区域市场的差异性,增程式电动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占据一定市场份额。此外,增程式电动车在中大型车、高端车市场具有天然优势,这也为其长期发展提供了空间。
明年,势必还会有众多增程式车型的推出,目前有明确计划的就包括:小鹏计划25年下半年量产其首款增程车;大众计划在2026年推出两款增程式车型;北京现代则计划在2026年推出三款增程式车型;东风日产则宣布了其增程式动力技术路线,计划两年内推出增程式车型。除此之外,诸如广汽、奇瑞、长安等传统自主车企,也将陆续推出增程式车型。
综上所述,增程式电动车迎来“第二春”是市场需求、技术优势和销量反应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持续扩大,增程式电动车有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