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灰背鸫:一种分布广泛的鸟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灰背鸫:一种分布广泛的鸟类

引用
1
来源
1.
https://bird.art/nd/8750

灰背鸫是一种分布广泛的鸟类,以其独特的羽色和悦耳的鸣声而闻名。本文将从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繁殖行为等多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这种迷人的鸟类。

灰背鸫(英文名:Grey-backed Thrush,学名:Turdus hortulorum),是雀形目鸫科鸫属的鸟类。以其鲜明的羽色和悦耳的鸣声著称。成年雄鸟背部呈纯灰色,腹部橙色亮丽,而雌鸟及亚成雄鸟背部为褐色,喉部和胸部带有深色斑纹。广泛分布于山林深处、城市公园及庭院等各类栖息地中,繁殖于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冬季迁徙至中国南部和越南北部。

外形特征

灰背鸫体长20-23厘米,体重61-69克。雄鸟上体为明亮的灰色,过渡至中胸的淡灰色,下胸和两胁为鲜亮的橙红褐色,腹部白色至臀部。雌鸟上体橄榄灰褐色,下体白色至橙色,喉部和胸部有暗色斑点。幼鸟类似雌鸟,但上体有橙褐色斑点和条纹,下体斑点更明显,橙色部分减少。

鸣叫特征

灰背鸫的鸣声优美,通常从树顶发出一系列短促(3-4秒)的响亮变化音节,每个音节通常分为两部分,先是快速重复的哨音,随后是高音颤音。叫声包括柔和的低沉咕哝声、刺耳的‘chack-chack’声,以及警报时尖锐的‘tsee’或‘chee’声。

生活习性

灰背鸫栖息于温带森林,常在落叶层中单独或成对活动,以昆虫、蜗牛和水果为食。它们在春季迁徙至繁殖地,秋季返回越冬地。活动范围包括林缘、荒地、草坡和农田,偏好低山丘陵地带的茂密森林。

生长繁殖

繁殖期为5月至8月中旬,营巢于树木幼枝上的叉点,巢由草和泥土构成,内部铺有干茎。一窝产卵3-5枚,卵色为淡绿色,带红褐色和紫罗兰色斑点。孵化期约为14天,由雌鸟承担。雏鸟孵化后11天左右即可离巢。

区别辨识

灰背鸫雌鸟与乌灰鸫雌鸟的主要区别在于上体颜色更偏灰色,嘴为黄色,点斑仅限于胸部。与黑胸鸫雌鸟的区别在于胸部底色更白。灰背鸫在迁徙季节可能与其他鸫类混群。

保护现状

IUCN:LC(无危)。灰背鸫在中国东北和邻近的俄罗斯远东地区繁殖,种群数量相对丰富。

地理分布

繁殖区位于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东南部和中国东北部,非繁殖区分布于东南亚,包括中国南部和越南北部。迁徙路线经过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

其他

灰背鸫在迁徙和繁殖季节的鸣叫频率很高,尤其在清晨和傍晚。它们对人类保持警惕,鸣叫时通常站在树下的小树枝上,发现人后会迅速飞落地面,通过跳跃前进。

本文原文来自bird.art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