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八档优质播客推荐:从文化到商业,从艺术到音乐
上海八档优质播客推荐:从文化到商业,从艺术到音乐
上海的播客节目正在蓬勃发展,从文化、商业到艺术、音乐,各种主题的节目应有尽有。本文精选了八档来自上海的优质播客节目,带你领略这座城市的多元文化魅力。
《魔都剧好看》:聚焦沪上各类舞台作品
《魔都剧好看》这档播客节目脱胎于另一档老牌播客《井户端会议》的一个栏目,内容精彩且稳定,从今年开始独立成为一档播客节目,作为聚焦上海舞台表演作品的聊天播客,包括聊的内容包括话剧、音乐剧、舞剧等各类演出和艺文活动。每一期都会请来一些行业内的嘉宾,比如邀请音乐剧演员顾易、徐泽辉聊聊音乐剧的那些事儿;请来“一台好戏”的幕后人员来揭秘《阿波罗尼亚》的诞生和沉浸式小剧场演出的未来,让听众了解亚洲大厦是如何在这一年里成为最炙手可热的沉浸式戏剧聚集地;请来导演和主演来聊聊小剧场新戏《冰孔雀》背后的故事;还有《沉默的真相》主创团队来说说改变热门IP背后哪些故事……
同时,“魔都剧好看”的主播也非常优秀,由沪上知名博主、媒体人梵一如和戏剧产业工作者陈兜兜主持。喜欢听播客的小伙伴都知道,熟悉日本文化和大文娱产业的主播梵一如同时还有另外两档播客节目,分别是《井户端会议》和《东亚观察局》。当然,听众的一个隐藏福利是,爱看演出的小伙伴时常能够在上海话剧中心、上海文化广场等演出场地“偶遇”梵一如,毕竟主播的看剧频率非常之高!
《忽左忽右》:连续3 年获得苹果最佳播客
《忽左忽右》是播客公司JustPod旗下的一档播客,作为一档诞生于上海的文化沙龙类播客节目,2018开始连续三年获评苹果的最佳播客!甚至有听众评价《忽左忽右》为“可能是最好的中文文化知识节目”。
主播之一程衍樑曾是媒体人,长期从事文化报道工作,2018年创办中文播客《忽左忽右》,JustPod正是程衍樑与朋友杨一共同创办的数字音频公司,虽然他们自己曾形容这家公司更像一个兴趣小组,但是事实上JustPod如今已经成为播客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头羊”!旗下有「忽左忽右」「杯弓舌瘾」等16档原创节目,还会举办PodFest年会,简直一票难求。
打开《忽左忽右》的节目列表,你会发现它的内容都非常“硬核”,有非常多元的关于历史、文化、国际政局等各个方面的话题,既会讨论18、19世纪的欧洲、春秋与三国,也会聊到冷战时代的大国博弈、国际共运史,还会聊聊城市文化与小众运动…… 《谍海轶闻:魔都上海的情报往事》、《上海正在成为中国滑板的加州?》、《与肖一之漫谈19世纪英国文学》……虽然看起来小众,却吸引了一大票听众直呼过瘾,还会在评论区和听友群里疯狂互动。
《去现场》:从媒体与传播的角度观察世界
《去现场》是JustPod旗下的一档原创播客,主播杨一有很多身份,他是JustPod的联合创始人,也是资深媒体人,曾在第一财经电视工作8年,长期关注非虚构以及那些需要进入现场收集素材再进行写作的工作者,这一档节目的特色也在于“关注与媒体相关的人和事,也尝试从媒体与传播的角度观察世界”,节目嘉宾也多是媒体人,不论是仍在媒体行业的“老兵”,还是已经离开媒体行业进行新探索的嘉宾。他们对话的视角非常丰富,会让听众得到很多思考和启发。
很多对杨一声音熟悉的人会知道,他有种“足球实况解说员那种浑圆妥帖的声线”,非常适合声音这种介质,听他采访是一种无比舒服的体验。因为他极其善于提问,总是能够和嘉宾聊到非常动人和深刻的层面。选题也都很有趣,比如《新的一年,“逃离”媒体ing》、《十年「寻路中国」舶来的非虚构如何打开中文特稿写作新思路》《前凤凰记者的“牲口”岁月》《为春节补刷综艺的你 翻看这本综艺密码簿》……让你更深入地了解传媒行业,也能够同时反观自身的生活和工作。
《商业就是这样》:《第一财经》旗下的商业话题播客
因为内容扎实并且紧跟新形势、新动态,《第一财经》(曾经叫做《第一财经周刊》)的内容备受认可,除了杂志、微信公众号、MOOK书等形式,第一财经也推出了自己的播客节目《商业就是这样》。其实早在推出播客之前,第一财经就已经关注到了播客行业,并且有自己深入的观察和分析,2019 年和 2020 年先后发表过《中文播客的进化之路》和《中文播客,正在蓬勃生长》两篇长报道,基本梳理出一条中文播客的清晰发展脉络!在今年举办的 “未来商业秀”活动中,甚至专门设立了一场关于播客的圆桌论坛,讨论播客商业化,主题正是“争夺注意力:有关'听'的新生意”。
第一财经旗下的播客名为《商业就是这样》,两位主播肖文杰和许冰清均是《第一财经》杂志主笔,本身是非常资深的媒体人,同时有各自观察深入的商业领域,两个人搭配默契,每一期通过半小时左右的节目,讨论一个商业相关的议题,不仅能梳理出话题主线,还会从报道者的角度给出自己的判断和态度,信息量满满。
每一期播客的主题也都非常贴近消费者和用户,完全不会枯燥,比如《主题乐园是不是好生意?》《自动驾驶被过度营销了吗?》《两次上市都没成,虎扑遇到什么难题?》《“抽成”如何演变为平台之罪》……非常适合对财经、商业话题感兴趣的听众。
PS:《第一财经》旗下的《未来预想图》同样有一档自己的播客《现在进行时》,主播是“未来预想图”主编赵慧,内容同样非常精彩!
《撕票俱乐部》:三位看剧达人的真诚分享
之所以取名为“撕票俱乐部”,是因为不论是去看展览、看演出、看电影或参加音乐节,入场时检票员都会撕下票根,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为生活中的重要体验,所以这档播客的slogan正是“花过的钱没白搭,撕过的票都算数”,节目的主要内容正是三位主播自己的看剧感受和参加线下活动的经历等。
三位主播分别是唐小友、大卫卫和Lucia,之前接受采访时,三位主播都分享过自己的“撕票”和看演出经历,其中“唐小友会在年末盘点自己这一年里撕过的票根;大卫卫看完剧后会在自己的公众号里发布剧评;Lucia的豆瓣账号里累积了1300多个评论影视和线下体验的词条……(根据“三明治”报道)”。每位主播喜欢看的剧各不相同,但是共同点是三人均为重度剧场爱好者,他们会在下班后的夜晚和周末的不少时间,都穿梭在上海街头的各大剧场看话剧、看演出,大卫卫老师去北京出差时,还不忘见缝插针去北京的鼓楼西剧场看一场丁一滕的《我是月亮》,以及在北影节期间看几部影片;唐小友更是会跨城去杭州看演出。
每个月的重磅节目是《X月撕票收藏夹》,三位主播会在每个月的月末聚在一起,分享自己本月看演出的经历和感受,分为“推荐”、“吐槽”和“悬案”等部分,其中“悬案”的意思是主播之间未能在推荐/吐槽达成一致的作品,每位主播也会各抒己见,发表自己观看这部作品后的真实观感。毫不夸张地说,听完每个月的“撕票收藏夹”节目,就好像跟着主播们进行了一场魔都本月剧目巡礼!
《COMMON FM》:像杂志选题一样做音乐播客
对于喜欢音乐类播客的听众来说,绝对不能错过这档《COMMON FM》。主播健崔是乐评人、音乐经纪人,曾在多家潮流文化媒体供职,他本身的聆听深度和广度都很厉害,还拥有无敌的音乐知识,voicer的编辑曾说“健崔是探索音乐世界未知领域时的绝佳引路人”。
COMMON FM的话题不止音乐,还聊科技、设计、生活方式等,但是最被人记住的还是音乐类节目,你能听到无比广泛的音乐类型,完完全全不会限制自己的耳朵,而是能跟随主播的音乐品味,听到无数未曾相遇的好音乐,有听众曾表示“Common FM感觉非常奇怪,它经常会出现我不大能接受的音乐……但正是这些有趣的惊喜,形成了Common FM的特点。”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独自主持,健崔有时也会邀请嘉宾来一起聊音乐,比如邀请朋友“大胡子阿细”带来自己的歌单等,可谓充满惊喜!
《伐要去管它》:一款不止有态度的搞笑电台
这档《伐要去管它》真的非常敢于表达!长期困顿于“媒体表达边界”的内容创作者,甚至会觉得它的不少节目有点“虎”,但是不得不承认,听起来非常爽!究其原因,一定与节目主播StormXu徐风暴的个人风格有极大关系。StormXu有个称号是“杨浦一哥”,作为沪上非常资深的单口喜剧演员,他的段子总是非常辛辣,非常敢说,当然,也非常好笑!StormXu还是喜剧联盒国创始人,这也是沪上非常知名的单口喜剧品牌。
Storm曾在《伐要去管它》节目里很尖锐地批评过某些脱口秀综艺节目演员创作“偷懒”的艺术态度,他甚至直白地表示,远离舞台就是停留在舒适区,本质上是一种“背叛”单口喜剧的行为(太敢说了!)。《伐要去管它》这档节目有一种难得的生猛和真诚,对于这个有语言边界的时代来说尤为难能可贵。
PS:喜剧联盒国旗下还有一档脱口秀类播客节目《嘻谈录》,同样精彩。
《吃茶》:在线杂志Voicer的声音栏目
不少关注设计与生活方式的小伙伴都是在线独立杂志Voicer的忠实拥趸,同时Voicer还推出了一档声音节目《吃茶》。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听Voicer与朋友们,边吃好吃的茶,边聊有营养的天。在「吃茶」,我们聊生活与城市,烦恼与梦想,美味与旅行,冒险与爱。”
《吃茶》的风格与Voicer一以贯之,你依然能够感受到蕴藏在声音里的属于Voicer的独特生活美学,以及不少非常酷的年轻人的故事。比如最近一期采访于贞,你可以听到于贞为你从头到尾、倾情介绍首张EP《耳朵听什么》!于贞上方文山的作词课是一种什么体验?写歌背后的不易;采访Megan的节目也很酷,被称为“亚非拉文化推广大使”的Megan不仅是PentFair阁楼的主理人,还曾经去过80+国家旅行,其中不乏一些极其小众的旅行目的地,《EP34:她冒着战火淘过货,也因为打赌摸过狮子屁股》这一期里面可以听到不少旅行过程中惊心动魄的故事……总之,《吃茶》总能用声音带你去到更远更辽阔的美妙世界。
《艺术折叠》:一档聚集中国当代艺术顶流的艺术类播客
《艺术折叠》由看理想app和好好虚度时光联合出品,同时授权喜马拉雅同步播出,一共20集,主播是作家、策展人祝羽捷。在这档节目中,祝羽捷采访了艺术家徐冰,丁乙老师,策展人崔灿灿、朱朱,艺术史学者巫鸿、张宇凌,美术馆的馆长王薇、张然,藏家陆寻,还有美术馆安保人员,艺术工人,艺术品物流商人……许多名字都是当代艺术中自带璀璨BGM的。
祝羽捷向艺术家提问为什么艺术越来越难懂了?问策展人为什么展览语言“晦涩难懂”?问美术馆张如何挑选艺术家,如何看待网红展?……不少问题都是看展观众也感到好奇的,通过这档播客节目,可以基本把当代艺术的一整条流水线——从生产到展览、运输、售卖、收藏等各个环节,都有一定的了解。
更多精彩播客等待你的探索
精彩的播客节目还有很多,你喜欢哪一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