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链蛇是中国最有争议的蛇类之一,它们到底是毒蛇还是无毒蛇?
赤链蛇是中国最有争议的蛇类之一,它们到底是毒蛇还是无毒蛇?
赤链蛇在中国属于最常见的蛇类之一,主要因为其分布范围广泛,且常出现在人类居住区域附近。这种蛇以其红黑相间的环纹和独特的习性而闻名,但关于其是否属于毒蛇的争议一直存在。本文将为您揭示赤链蛇的真实面目。
赤链蛇广泛分布在中国20多个省份,几乎在除高原和沙漠以外的所有地区都能找到它们的踪迹。它们属于中等体型的蛇类,体长一般可达1米至1.5米。赤链蛇的体色主要由红黑色的环纹组成,这是一种警告色,表明它们具有一定的攻击性。
赤链蛇被定义为无毒蛇的主要原因是它们不像普通毒蛇一样有毒牙,无法通过毒牙注射毒液到猎物体内。此外,很多人认为它们的头部是圆形的,而大多数毒蛇的头部都是三角形的。然而,事实上赤链蛇是有毒液和毒牙的,只是它们的毒液存储在脖子上方的达氏腺内,而且它们的毒牙属于后沟牙。赤链蛇与虎斑颈槽蛇一样属于毒蛇,但属于微毒蛇。赤链蛇如果要注射毒液,需要死死咬住猎物才能注射毒液。
赤链蛇的毒液主要作用是消化食物,而不是杀死猎物。它们的毒液来源主要是蟾蜍,这与箭毒蛙类似,箭毒蛙的毒液来源于捕食的昆虫,而赤链蛇的毒液则来源于蟾蜍,因此它们只是毒液的搬运工。
赤链蛇的食物来源非常广泛,包括蛙类、蟾蜍、泥鳅、鱼类、蜥蜴和鸟类等小型动物。此外,它们还有食蛇性,可以捕食五步蛇、竹叶青、原矛头蝮等蝰科毒蛇,以及银环蛇等剧毒蛇。因此,赤链蛇也被称为蝰科杀手。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一些体型较大的赤链蛇甚至会捕食体型较小的赤链蛇,包括同一窝的赤链蛇。
2017年,在湖南省石门县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曾拍摄到赤链蛇捕食一条无毒的翠青蛇。两条蛇体型相当,但赤链蛇凭借其强大的攻击性最终战胜了翠青蛇。
赤链蛇捕食猎物的方式与其他毒蛇不同。其他毒蛇只需一口就能注射致命毒液,而赤链蛇则需要死死缠绕住猎物,然后才能注射毒液。它们的毒牙属于后沟毒牙,需要咬住猎物才能不停地注射毒液。这也是为什么在野外看到赤链蛇捕食蟾蜍时,它们需要用身体缠绕住蟾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