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逻辑学中的条件关系分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逻辑学中的条件关系分析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413/10/440216_1120247066.shtml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逻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帮助我们理解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本文将从假言判断的基本定义出发,重点讲解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定义、逻辑形式和真假值,通过具体例子帮助读者掌握这一逻辑概念。

一、假言判断

(一)定义

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假言判断是断定某一事物情况的存在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
假言判断研究的是事物间的条件关系。

例如:

  • 如果你经常锻炼,就会更健康。
  • 只有通过笔试、面试、政审、体检和公示,才能成为公务员。
  • 当且仅当男子年满22周岁,才是法定结婚年龄。

(二)组成

假言判断由前件(p)、后件(q)和假言联结词组成。

  • 前件,就是假言判断中反映条件的肢判断。
  • 后件,就是假言判断中反映结果的、依赖该条件而存在的肢判断。
  • 假言联结词,是联结前件和后件的词项,比如“如果...就...”等。

(三)分类

根据反映条件关系的不同,假言判断可以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假言判断。

二、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一)定义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就是断定某一事物情况(前件)是另一事物情况(后件)存在的充分条件的判断。
简单地说,就是断定前件与后件之间具有充分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比如:

  • 如果你违反法律(p),就会受到惩罚(q)。
  • 一旦粮食歉收(p),农民就有损失(q)。

只要前件“你违反法律”,后件“受到惩罚”就一定存在,“你违反法律”是“受到惩罚”的充分条件。
只要前件“粮食歉收”存在,后件“有损失”就一定存在,“粮食歉收”是“有损失”的充分条件。

即,如果p存在,那么q一定存在。
但要注意,如果前件p不存在,后件q并非一定不存在。
“你违反法律”存在,则“受到惩罚”一定存在;
但如果“你违反法律”不存在,你没有违反法律,你也可能因其他原因“受到惩罚”,比如违反道德准则、公序良俗或者被人恶意攻击等。

(二)逻辑形式

如果p,那么q,即p→q。
其中,“→”是“蕴涵”的意思,读作p蕴涵q。
在逻辑学中,表达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常用假言联结词(即逻辑常项)还有“如果……就……”“倘若……就(便)……”“一旦……就……”“假如……就(便)……”“若是……就……”“只要……就……”等。

(三)真假值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或真或假的性质就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值,它可以分四种情况来分析。
如果你不吃饭(p),就会饿(q)。

01 若p为真,q也为真,则“p→q”必为真。
如果你不吃饭,就会饿,符合实际情况。

02 若p为假,q也为假,则“p→q”必为真。
如果你吃饭,就不会饿,符合实际情况。

03 若p为真,q为假,则“p→q”必为假。
如果你不吃饭,就不会饿,不符合实际情况。

04 若p为假,q为真,则“p→q”必为真。
如果你吃饭,就会饿。
因为造成饿的原因很多,未必一定是“不吃饭”,还可能是运动过多,或吃得少,所以p的假不影响q的真。

05 由此可知,当且仅当前件为真,后件为假时,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才为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