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伤破皮,怎样护理才能不留疤?
摔伤破皮,怎样护理才能不留疤?
摔伤破皮后,正确的护理方法不仅能促进伤口愈合,还能减少疤痕的形成。本文将详细介绍湿性愈合的护理步骤,包括清洁、涂软膏、贴敷料和换药等关键环节,帮助读者掌握科学的伤口护理方法。
注意,此篇科普仅针对伤及表皮层和部分真皮层的伤口居家护理作为参考,比如擦伤、摔伤等,较深的伤口或者感染严重的,建议就医处理。
甲叠好后咱们就进入正题吧,设置一个前提,小亮在球场不甚摔倒,膝盖有轻微擦伤,想用湿性愈合,首先要清洁。
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推荐用小支装,能减少大瓶装开封后用不完过期浪费的情况。小支装的开口较小,可以挤压瓶身使液体保持一定的低压冲洗伤口上的异物和细菌,有注射器的也可以借助注射器,冲洗至伤口没有肉眼可见的异物为止。
(图源网络)
如果没有生理盐水,也可以用自来水替代;或者身边只有少量生理盐水,不保证能够完全清洁伤口的,可以先用自来水冲洗一遍,把肉眼可见的异物冲洗干净,再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生理盐水冲洗后可以自然晾干,也可以用纱布轻压吸干,如果接着就是涂软膏。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没有消毒?咱们这里举例是小亮在球场摔倒,伤口没有太大污染的情况下可以不消毒,而且消毒剂某些成分可能阻碍伤口愈合。如果你摔倒的地方比较脏,比如在沙滩上,判断伤口已经感染或有感染风险,可以用碘伏或葡萄糖酸氯己啶(洗必泰)等消毒剂消毒。在伤口和消毒剂充分接触后静待几十秒至几分钟,再用生理盐水冲洗掉粘附的消毒液,这有助于将残留消毒液对伤口细胞造成的损害降至最低。
涂软膏可分两大类,一类是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软膏、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等;另一类是油性软膏,如凡士林、湿润烧伤膏等。比较常用湿润烧伤膏和红霉素软膏,选其一种使用即可。(避免使用抗生素软膏≥两周,否则可能会诱导耐药菌出现)用棉签蘸取软膏在伤口处薄薄涂一层,其目的是为了便于后续清洁,避免厚痂形成,同时也便于时刻观察伤口情况;不建议厚涂,主要是没有必要,也不便于二次清洁和观察伤口情况。
(图源网络)
贴敷料的首要目的是维持创面环境的湿度,包括伤口敷料、薄膜敷料、泡沫敷料、藻酸盐敷料、水胶体敷料、水凝胶敷料、水活性敷料等。没有一种敷料适合所有伤口类型,而且随着伤口愈合的和渗出液量的减少,一种敷料可能不适合不同的愈合阶段。咱们这里举例是摔伤,推荐用伤口敷料和水胶体敷料。伤口敷料可以保持伤口湿润的愈合环境,同时吸收渗液速度快,最主要是便宜,性价比高,前期渗液比较多时推荐用伤口敷料,涂抹药物后就贴上。在伤口愈合中后期渗液逐渐减少时,可以用水胶体敷料,这种敷料的胶质成分吸收渗出物,形成湿润的环境,适用于少到中等渗液量的伤口。
换药要每天清洁,尤其前2-3日可能会有黄白色渗出,需及时清洁,一日1~2次,或者观察敷贴上渗液较多时也可以更换。换药的步骤跟第一次差不多,用生理盐水或者干净流动自来水清洁,把残留的药膏和分泌物冲洗干净,再薄涂药膏,然后贴上伤口敷贴。换药过程中观察伤口情况,避免形成厚痂,一旦形成厚痂,可能会出现持久红斑,也可能会形成痂皮下创面愈合,留下凹陷瘢痕。观察伤口及创面周边,如果伤口基底和周围红肿伴有疼痛,或者有异常分泌物出现,可能需要考虑创面合并感染,建议尽早到医院处理。通常3-4日渗液减少后可以改用水胶体敷料。使用水胶体时可以不用涂抹药膏,或者薄薄涂一层,可以一天一换或者两天一换,具体根据渗液情况。大多数小伤口可在7-10日内愈合,但创面如果两周还没好,建议就医处理。
Q&A
1.生长因子要不要涂?可以涂,但小伤口没必要,而且它的价格相对较高,从性价比考虑,其实不太推荐。
2.渗液/化脓怎么分辨/怎么办?渗液是伤口愈合过程一种正常现象,富含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对伤口再生是有用的,一般呈淡黄色或透明色,质地较清,无异味。而化脓则是伤口感染的标志,由白细胞、细菌、坏死组织等混合而成,呈黄色、绿色或棕色,可能伴有腥臭或腐臭味,还能导致伤口周围红肿、疼痛加剧,甚至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渗液可以在换药时用生理盐水冲洗,化脓则需要用消毒液冲洗,如果化脓情况严重或范围较大,建议就医处理。
3.伤口怎么算长好了呢?新生的肉芽组织长出来了,就是伤口覆盖了一层淡粉色表皮,就算好了。
湿性愈合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从没听过的、新奇的伤口护理方法,居家尝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可以的话,建议从小伤口开始尝试,慢慢摸索经验;如果伤口情况不好把握,还是建议就医处理。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