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增强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识”——英语组王文洋老师和李玉霞老师的研讨课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增强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识”——英语组王文洋老师和李玉霞老师的研讨课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mlzx.com.cn/index.php?m=home&c=View&a=index&aid=5810

在梅岭中学“跨学科协同育人”主题教研活动中,初一年级王文洋老师和初二年级李玉霞老师开设了两节研讨课。她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展示了英语学科的魅力,体现了跨学科教学的创新实践。

王文洋老师以创新的教学理念引领学生们遨游于中西合璧的文化长河之中。本节课选自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5,“The ghost in the park”的Reading部分,王老师以中国古典名著《聊斋志异》作为切入点,点燃了学生们对于“Amazing things”这一主题的浓厚兴趣,打开了一扇探索中西文化奥秘的大门。

通过传统四段式的解构,王老师将文章巧妙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强化学生对文章脉络的清晰认知,引领学生对故事内涵的深入探索,传递学生于生活哲学的以小见大。

在深度剖析中,王老师引导学生们寻找细节信息,深挖主人公的情感演变,续写故事脉络的未来走向,锻炼学生的阅读与再创作能力,提升他们的思辨与多重分析能力。多媒体影像的结合,多学科博物性的认知,让学生们在享受英语课堂乐趣的同时,激发探索新事物探索的活力,感受到青春里成长的喜悦。

李玉霞老师授课内容为牛津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5的Reading部分“When in Rome”。本节课以“校园广播采访”为线索,深入探讨了英国人的礼仪习惯。 课堂伊始,教师利用一系列生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在校园里发生的的文明与不文明的举止,进而判断这些行为是否恰当。

随后播放了一则与英国礼仪相关的视频,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融入到情境中,为接下来的深度阅读做好铺垫。接着,引导学生们仔细阅读文章的四个部分,通过细致的讲解和提问,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文章中的细节信息,了解英国人的礼仪习惯。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创设了一系列的活动。首先假设朋友要去英国旅游,要求学生制作英国礼仪卡片,帮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接着,带学生们回到最初留下的问题上,引导学生说出“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这一经典谚语,强调尊重当地习俗的重要性。

此外,考虑到扬州近年来吸引了大量游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分组讨论并总结出扬州的礼仪习惯。在这一环节,教师巧妙地融入了语文学科的内容,引用了李白的诗歌,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鉴于访谈语篇的特殊性,教师还设计了一个采访活动作为最终的输出方式。创设的情境是近期刚刚结束的“扬州半程马拉松比赛”,让学生扮演采访者和被采访者进行一次采访。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还能够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们对比中英礼仪习惯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学习社会生活中的传统美德。

在课后研讨过程中,来自高邮菱塘中学、平山实验学校、扬州树人学校和北京新东方外国语学校的同行,聚焦新课标理念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市英语教研员张利琴教授对两节课分别进行了点评——


王文洋老师对于阅读文章理解后的读后续写/改写部分的探索,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目光已放眼至高考题型,非常符合当前的高考英语要求,在潜移默化中衔接初高中之间的教育。这种教学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能力,更重要的是培育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王老师借助“The Amazing Things”教学背景,课堂的内容超越课文本身的边界,扩展到中西方文化思想内核的探讨上,展现给学生一个跨文化的视角。

李玉霞老师的这节课内容丰富、互动性强,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导入环节以学生在校园里的行为切入,学生兴趣浓厚。既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力,也加深了他们对礼仪重要性的认知。制作英国礼仪卡片、分组讨论扬州的礼仪、采访活动,活动形式多样,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到中英礼仪习惯的差异以及相似之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提升了能力,也增强了跨文化交流的意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