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常见同物异名中药,你知道几个?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常见同物异名中药,你知道几个?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F1JVQ000514G4C7.html

患者曾经询问医生,为什么药方中出现“首乌藤”而不是“夜交藤”。这是因为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来源丰富,而由于历史、文化、地域、方言等差异,同一种中药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医家中的命名却有所不同。

首乌藤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藤茎,因其藤茎在夜间会相互交合,又有安神助眠的功效,所以又称为夜交藤。首乌藤味甘性平,归肝、心经,具有养血安神,祛风通络的作用。临床内服常用于治疗心神不宁,失眠多梦,血虚身痛,风湿痹痛,同时还有祛风止痒之功,多外用治疗风疹、湿疹、疥癣等皮肤瘙痒症。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使用注意:燥狂属实火者应谨慎服用。

所以首乌藤才是正名,夜交声是别名,药房并没有给错药哦!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

因为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来源丰富,而由于历史、文化、地域、方言等差异,同一种中药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医家中的命名却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广东地区常见的同物异名的中药还有哪些。

黄芪(别名:北芪)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主产于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因盛产于我国北方,所以又习称其为“北芪”。其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的功效。主治脾虚气陷证,肺气虚证,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或久溃不敛。同时黄芪还有生津养血,行滞通痹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9~30g。治气虚卫表不固、疮疡脓成不溃、溃后不敛者,多用生品;蜜炙可增强其补中益气作用,多用于气血不足、中气下陷、脾肺气虚证。

使用注意:阳热实证的疮痈不宜使用。

山药(别名:怀山、淮山)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根茎。因古怀庆府为道地产区,故又名“怀山药”或“怀山”。后因“怀庆”与“淮河”混淆、外形相似、地方品种众多等原因“淮山”之名渐渐被南方大部分地区所接受,甚至见于文献、地方中药材标准之中。

山药味甘性平,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主治脾虚证,肺虚证,肾虚证,消渴气阴两虚证,兼能收敛止泻、涩精止带。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麸炒可增强补脾止泻作用。

海螵蛸(别名:乌贼骨、鱼骨)

海螵蛸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或金乌贼的内壳,故又名乌贼骨;而乌贼亦称墨鱼,所以乌贼骨也称为鱼骨。

海螵蛸性温,味咸、涩,归脾、肾经。具有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的功效。内服常用于治疗崩漏,吐血,便血及外伤出血,遗精带下,胃痛吐酸等;外用能收湿敛疮,常用治湿疹湿疮,溃疡不敛等。

海螵蛸 图片

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适量,研末撒患处。

使用注意:阴虚有热,大便秘结者不宜用。

全蝎(别名:全虫)

全蝎为钳竭科动物东亚钳竭的干燥体。因其为虫类药,又以全体入药故又称为“全虫”。

全蝎味甘辛,性平,有毒,归肝经,走窜透窍之力强,具有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之功,可用治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喎,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半身不遂,治诸疮肿毒,瘰疬结核等证,内服及外用均可。

用法用量:煎服,36g。研末吞服,每次0.6g1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不可过量使用。因属窜散之品,故血虚生风者慎服;孕妇禁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