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孤独症儿童的才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孤独症儿童的才能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046789

孤独症儿童往往在某些领域展现出惊人的才能,这种现象被称为“学者综合症”。虽然孤独症儿童在社交和行为方面存在明显障碍,但他们在艺术、学术等领域却可能拥有超乎常人的能力。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探讨这一现象,并分析相关理论假设。

心理学家很早就注意到这一现象,并称之为“学者综合症”(Savant Syndrome):虽存在认知缺陷,但在某一方面,如艺术或学术,却有超乎常人能力。

学者综合症虽然不是孤独症人群的专属特征,但和孤独症有较强的关联,一般认为:10%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个体有学者综合征,50%的学者综合征是ASD,而非ASD人群的学者综合征发生率只有1%。

学者综合征也有谱系特征,其中“超凡学者”(prodigious savant)数量最少;最常见的是“天赋碎片技能”(splinter skills),亦称之为岛状能力,形象地说明这种能力之局限。常见的才能包括:①日历计算专家,他们不借助任何外在辅助工具,回答出认知功能正常的健康人无法回答的日期相关问题;②绘画:只经过简单地扫视复杂场景就可以精准绘画或者创作;③数学:闪电算法和数字计算;④视空间记忆:对已经发生过的事件和时间、地点、路线有超常记忆力;⑤音乐:即使非常复杂的音乐只要听完就能进行演奏。

至今尚无被广泛认可的理论可解释ASD患者同时存在社交障碍和超常能力的内在关联机制。

相关的假设有:

01

大脑代偿

左脑发育容易受损,右脑则代偿性发育,解剖学表现为左半球长距离脑区间连通性不足,而右侧大脑短距离神经环路连接性增强,右脑逐渐变为优势半球。孤独症孩子语言能力落后可能由右脑功能的突增实现补偿。

02

认知理论

孤独症儿童神经认知及社会认知的特征异于常人。认知理论为孤独症核心症状及伴随症状的解释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着眼点。关于孤独症儿童认知理论中,超系统化理论和弱中央统合理论既能解释其认知和社交的缺陷,也能解释其优势方面。

03

弱中央统合理论

弱中央统合理论:孤独症认知模式是以偏好局部多于整体的信息处理,其原因可能是:①被细节所吸引,②局部处理偏差,③能力上无法整合。

04

超系统化理论

超系统化理论:系统遵循规则,系统化的过程是试图找出支配的规则且能预测系统的运行的行为。分析或构建的动力系统,即系统化。系统化的过程是寻找规律的过程,“如果是星期五,我们就吃鱼”“如果切换档位,灯就亮起”。孤独症儿童是识别刺激中的重复模式的专家。

超系统化理论看到孤独症对细节关注的高度目的性,“并非迷失在细节里”,关注细节是为了理解系统。对细节的关注是积极的:为了达成一个系统(无论多么小和具体)和最终理解系统。

孤独症儿童会以重复刻板的行为反复尝试,以检查是否每次都得到相同的结果。加上其对细节超乎寻常的关注,以及感知觉的超敏感,最终形成超系统化的能力。

孤独症大脑为了弥补某一部分的功能缺失,会有某部分大脑变得发达。与其把目光停留在短板的部分,不如思考作为补偿而突出的部分是什么。这将成为今后特殊教育的重心。应该做一些让孤独症的大脑感到开心的事。这是让其进步的最好方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