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原】都是以张桂梅校长的真实事迹为蓝本,《山花烂漫时》凭什么能胜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原】都是以张桂梅校长的真实事迹为蓝本,《山花烂漫时》凭什么能胜出!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29/19/83814439_1135354217.shtml

《我本是高山》和《山花烂漫时》两部作品均以张桂梅校长的真实事迹为蓝本,通过影视艺术手段展现了她在贫困山区创办女子高中、引领女孩们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感人故事。然而,尽管两部作品的主题相同,但在剧情处理、人物塑造、剧本细节及观众反馈等方面,《山花烂漫时》和《我本是高山》展现出了不同的结果。

去年《我本是高山》上映时遭到了全网痛骂,今年《山花烂漫时》热播却收获了好评如潮,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同样都是改编张桂梅校长创建女高的真实事迹,为什么观众的评价差距如此之大?

对真人真事进行影视化改编,本身非易事,改编一个伟大的人物更是难上加难,而《我本是高山》和《山花烂漫时》口碑两级分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个在魔改现实,一个是在力求还原现实。

《山花烂漫时》总编剧袁子弹说:“我们不能用普通人的逻辑去解构一个英雄,不能用一颗平凡的心去揣测一个伟大的人,所以我们在改编时定下来的创作思路,就是’非常人、非常事、非常情’,但核心依然是人,而非造神。”因此想要将一个对社会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女性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个过程不仅需要大量的采风走访,深入了解人物背后的故事,更需要找到不同的创作思路。

从剧情处理上来看

张桂梅校长今年67岁,她人生中40多年都在云南贫困山区教学,为了让山里的女孩也有读书的机会,她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同时自己节衣缩食,每天生活费不足3元,将省下来的每一分钱和奖金,全都用来供给学生读书。迄今为止,张桂梅帮助了2000多位贫困女孩上大学,给了她们真正改变命运的机会。

张桂梅校长奉献了自己,点亮了她人,她心中是有信仰的,抓住她心中的信仰。将信仰凸显出来,是塑造好这一角色的关键。

《我本是高山》不被观众认可的核心在于 “魔改”,这时一个致命的错误。不仅没有写清楚张桂梅校长创办女高的动机,还将张佳梅校长投身教育事业的动力归因于对早逝亡夫的怀念,每当张桂梅校长办学遇挫时,影片都会插入一段与亡夫的回忆,似乎亡夫才是支撑她走下去的精神支柱。而非她亲眼目睹山区女孩命运的悲惨和对党与革命先烈精神的坚定信念。这种改编削弱了张佳梅形象的崇高性,且对爱情元素的过度依赖让观众感到不真实以及对张桂梅校长的不尊重。

电影还擅自改变了一些角色的性别和情节设定,如酗酒与家暴者改为女性,以及虚构山区女孩贪玩逃课去网吧的情节,这些设定在现实中显得牵强,误导了观众对山区孩子的认知。

相比之下,《山花烂漫时》在剧情处理上更加忠实于原型和现实。剧组通过长达三年的采风走访,深入了解原型人物,还原了真实的张桂梅校长。她是因为想要去改变山村女孩的困境,所以才想要创办女校,希望她们能通过读书走出大山。

她说,“我毕生唯一的梦想,就是创建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个受过教育的女性,可以让自己不再成为依附他人的藤蔓,可以选择自己想过的人生;一个受过教育的女性,可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改变三代人的命运。”

该剧通过细腻的记录,如实反映了山区孩子们的学习日常和生活中的艰辛与坚持,没有矫揉造作的情感纠葛和刻意营造的戏剧冲突,只有对现实的忠实还原与对人性的深度挖掘。同时也将张桂梅校长的信仰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了出来。而且该剧极为尊重现实,剧中保留了酗酒者与家暴者的男性原型,不偏不倚地呈现了每一个角色及其原型的真实面貌。

剧本细节

受限于电影时长,《我本是高山》将镜头几乎全部聚焦于张佳梅校长,视角单一,氛围压抑,剧情想让观众迅速共情张桂梅校长的苦情和脆弱,但这也难以让观众感受到角色内心的丰富情感与生活的多元色彩。张桂梅校长遇到的所有困境,几乎都是靠编剧的金手指来解决的,削弱了张桂梅校长的参与性,几乎不能反映出张桂梅校长为人处事的智慧。

而得益于更充裕的篇幅,《山花烂漫时》展现了更多生活细节,既有孩子们刻苦学习的一面,也融入了轻松幽默的日常片段,使剧集更具生活气息,让观众看到了山区孩子们真实且多彩的一面。例如,张佳梅校长得知学生早恋时的反应,以及她亲自“侦查”情事的逗趣场景,都增加了剧集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而且《山花烂漫时》前八集的剧情,详细展开了张桂梅从无到有创建了华坪女高的全过程,去党代会发言、在飞机上拉赞助、说服县政府拿地、招老师找生源,每一步张桂梅都走得很艰难,但每一步都走得很坚定,越是在所有人都说不能的时候,张桂梅总能想出奇招妙招来破局,并且用自己的理想感染周围人加入这个伟大的事业。

观众反馈

《我本是高山》,由于剧情魔改、情感渲染过度及演员与角色契合度不高等问题,该片的口碑出现了滑坡,至今未敢公开评分。

片中,《我本是高山》中,海清饰演的张佳梅校长被批评为在表演时过于强调角色的“苦”,时常紧锁眉头,与张佳梅校长年轻时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形象相去甚远。

而且《我本是高山》也很难体现出女性互助的精神,为了在剧情中设计冲突,编剧刻意加入了恶毒女教师的人设,让她在背后毁谤张桂梅校长,这样的设计让角色变得很割裂,也让观众产生质疑 “为什么一个愿意来山区帮助贫困孩子的女老师会这么恶毒?”

而且《我本是高山》将原型中酗酒的父亲改成了母亲,这样的改编不仅扭曲了事实的真相,还强化了对女性的偏见。这一改编也让影片备受诟病。

而《山花烂漫时》,该剧自播出以来,不仅收视率多次破3,稳居全国收视榜单第一,而且在豆瓣上的评分也高达9分,显示出了年度剧王的势头。观众对这部剧的普遍好评,主要源于其对原型的尊重、对生活的细腻刻画以及演员的精准演绎。

《山花烂漫时》中,宋佳饰演的张桂梅校长则更加贴近原型,她通过注入东北人特有的幽默感,展现了张佳梅校长年轻时的精神风貌。尽管在外形上与张佳梅校长不完全相似,但她那神采奕奕、健步飞扬的姿态,恰恰捕捉到了张佳梅校长的精神特质。

剧中除了高度还原了张桂梅校长的英雄形象,《山花烂漫时》也更深刻地揭示了大山里的女性困境。

开篇,张桂梅到山里去找辍学的小女孩谷雨,14岁的谷雨被酗酒的父亲逼迫放弃读书,辍学嫁人。这是大山里女性的常态,在重男轻女的氛围下,女性只有结婚生子这一条路可以选。

张桂梅校长正是看到了这些女孩的困境才下定决心,要用建女高的方式来帮助这些女性。让她们平的接受教育、享受权利。

综上所述,改编张桂梅校长的事迹并不简单,《山花烂漫时》在剧情处理、剧本细节、演员表现及观众反馈等方面均优于《我本是高山》,它更加忠实于原型和现实,通过细腻的记录和生动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张桂梅校长及其团队的感人形象,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