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国庆节探秘:除了10.9韩文节,还有多个国庆日?
韩国国庆节探秘:除了10.9韩文节,还有多个国庆日?
韩国不仅有我们熟知的10月9日韩文节,竟然还有五个不同的国庆节!这些节日承载着韩国丰富的历史文化,从民族独立到文字诞生,每个节日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故事。
文化交流的盛宴,等你来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迎来其75周年华诞,举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欢庆之中。群众游行、文艺汇演以及绚烂的焰火,共同编织了一幅幅国庆盛景。人们翘首以盼,期待着这系列精彩活动。全国各地弥漫着浓厚的节日氛围,仿佛每一个角落都在为祖国唱赞歌,为新中国鼓掌喝彩。国庆节的庆祝方式因各国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那么,在韩国,这个与我们有着深厚渊源的邻邦,他们的国庆节又是如何度过的呢?你是否知道,韩国其实拥有五个不同的国庆节?
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国庆节,而韩国则因历史背景复杂,竟拥有五个不同的国庆节。它们分别是:纪念民族独立的“三一节”,定在每年的3月1日;庆祝制宪的“制宪节”,设在7月17日;纪念光复的“光复节”,在8月15日隆重举行;而“开天节”和“韩文节”则分别于10月3日和10月9日来临。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寻这五个国庆节的由来与意义吧!
三一节
三一节,即“民族独立运动日”,是韩国为了纪念民族独立运动而设立的节日。它定在每年的3月1日,是韩国国庆节中最早的一个。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以缅怀那些为民族独立而英勇奋斗的先烈们。同时,三一节也象征着韩国人民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以及对历史传统的尊重。
三一节的由来,与日本的殖民统治紧密相连。在1910年至1945年期间,日本对朝鲜半岛实施了长达35年的残酷殖民统治。为了推翻这一统治,恢复国家主权,韩国爱国人士在1919年3月1日奋起反抗,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旨在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争取国家独立,然而,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镇压,最终运动未能成功。这场运动后来被载入史册,称为“三一运动”。
也正是由于这场运动旨在追求国家与民族的独立,因此,每年的三月一日也被韩国人定为独立日,以纪念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众多殉难者中,柳宽顺的名字最为人所知。她是一位杰出的韩国女性独立运动家,被誉为“韩国的圣女贞德”。
制宪节
制宪节是纪念韩国独立运动的重要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回顾那段艰难的独立斗争历程,缅怀那些为国家和民族自由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柳宽顺,这位杰出的韩国女性独立运动家,被誉为“韩国的圣女贞德”,她的名字在独立运动的史诗中熠熠生辉。
制宪节不仅是对韩国独立运动的纪念,更是对1948年7月17日制定并颁布的《宪法》的庄严致敬。这一历史性的日子,不仅被设定为“制宪节”,同时也是朝鲜王朝的“建国日”。值得一提的是,大韩民国的第一部宪法正是在这一天,于中国上海通过。尽管在1919年,韩国临时政府也曾公布过一部宪法,但因日本对朝鲜半岛的占领而未能实际施行。在追求民主的道路上,韩国历经政治风波,宪法也多次修改,最后一次重大修订是在1987年10月29日,诞生了第六共和国宪法。
光复节
光复节,是对韩国民族独立和光复的纪念。这个节日不仅象征着韩国民众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历史的铭记,更彰显了他们为追求独立和尊严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韩国的光复节与我国的国庆节有着相似的起源,它们都是为了庆祝一个国家或民族摆脱殖民统治,重新建立起独立政权的辉煌时刻。光复节对于韩国而言,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象征着韩国民众对自由和独立的深深渴望,以及对那段历史的深刻铭记。
开天节
“开天节”,在韩国亦被称为“民族奠基日”,是朝鲜民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纪念日。这个节日旨在缅怀檀君,这位传说中朝鲜民族的始祖太阳神之孙,他在公元前2333年建立了古朝鲜国。原本,“开天节”是在农历十月初三庆祝,然而在1949年,这一节日被改为了阳历的10月3日。
那么,檀君究竟是何方神圣呢?这还要从韩国流传的“檀君神话”说起。传说中,天神桓因得知庶子桓雄渴望凡间生活,便选定三危、太白两地,并赐予桓雄三个“天府印”,作为其天上神仙身份的象征。桓雄带领三千门徒,降临至太白山顶的一株神檀树下,建立了“神市”,自封为“桓雄大王”。他设立了“风伯”、“雨师”、“云师”等职位,掌管农业、疾病、刑罚、善恶等人间事务。
在此期间,一只熊和一只虎因同住一洞而结缘,它们向桓雄大王祈求能变为人类。桓雄大王赐予它们一炷艾和二十头蒜,要求它们服下后藏匿一百天,不见阳光。熊严格遵循指示,仅需二十一天便提前化为人形,而虎因疏忽未能做到,故未能如愿。化为人形的熊女因无配偶而向桓雄大王求助,桓雄大王便与她结合,诞下了王俭,即坛君。坛君便是古朝鲜的开国君主,据传他在尧帝五十年即公元前2333年即位,以平壤为都城,统治长达一干五百年之久。最终,他隐居阿斯达成为山神,享年一干九百零八岁。这一神话故事也为韩国人对熊的独特崇拜情怀增添了色彩。
韩文节
这一每年10月9日的纪念日,旨在缅怀李氏朝鲜王朝世宗大王于1446年10月颁布的《训民正音》,这标志着韩国所使用的文字的诞生。在世宗大王的倡导下,郑麟趾、申叔舟、崔恒等杰出学者共同创制了韩文,结束了韩国长期借用中国汉字的历史。为纪念这一伟大创举,韩国政府特将每年的10月9日定为“韩文节”。
若有机会赴韩留学,你定会发现,在韩文节这一天,无论是学校还是地区,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诸如写作大赛、诗歌朗诵等。韩文,这一并非自然演进的文字,而是在世宗大王的引领下,由郑麟趾、申叔舟、崔恒等杰出学者共同精心创制的产物,既体现了科学的理念,又蕴含了合理的结构。其卓越性已为全球所公认,日复一日地承载着纪念与颂扬的双重意义。尽管韩文的辅音和元音字母仅有40个,但它却能灵活标注超过11000个发音,这无疑彰显了其极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正是有了韩文这一伟大发明,韩国的文盲率才得以在全球保持最低水平。如今,这一文字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不言而喻。愿我们怀揣敬意,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深刻体会韩文在日常生活中的独特魅力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