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设计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设计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book118.com/html/2025/0118/8006072004007023.shtm

物质的溶解性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涉及化学原理,还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本文将通过实验设计和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物质溶解性的相关概念。

教学目标

  1. 观察生活及实验中溶解变化的性质和特征。
  2. 通过实验设计,建立对比实验中条件控制的意识。
  3. 微观层面上认识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4. 构建溶液饱和状态的定义及转变方法。
  5. 对物质的溶解性特点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的实验探究。
  2.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教学难点:

  1. 对比分析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教学主线

通过具有中国传统中医药学文明开篇,围绕“三看一张药方”来展现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及物质溶解形成的溶液状态。

教学环节一

(一)设问质疑:同为一碗药汤,为何不同草药会抓取不同用量?

实验探索:碘、高锰酸钾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情况。

引导结论: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延伸拓展:

  1. 生活、生产中不同物质的溶解性;
  2. 微观角度看待溶质种类不同对溶解性的影响;

(二)设问质疑:为何草药既可以用水煎,又可以用酒泡?

对比分析:同一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三)设问质疑:草药为何要煎熬?

对比分析:溶解性受温度的影响。

(四)学以致用:如泡茶、泡枸杞、干洗等生活、生产中很多现象就是运用了物质溶解性受溶质种类、溶剂种类、温度的影响。

教学环节三

(一)设问质疑:为何草药要反复煎汤?

实验探索:氯化钠在水溶解情况。

分析解疑:

  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
  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加溶质、蒸发水,加水”的方法相互转换。

实验探索:硝酸钾在冷、热水中的溶解。

分析解疑:

  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加热、降温”的方法相互转换。
  2.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教学参考

素材一:干洗的历史

干洗是用有机化学溶剂对衣物上的污渍溶解,从而进行一种干进干出的洗涤方式。

干洗是由法国人乔利.贝朗在19世纪初发明的。乔利出生于贫苦家庭,在贵族家庭当杂工。一次乔利将煤油滴到了贵妇交给他的衣服上,他发现被煤油浸过的地方不仅没脏,反而将原来的污渍清除了,经过反复试验,乔利又在煤油里加了其他的一些化学原料,终于研制出了干洗剂。

干洗诞生后的50年间,使用的是苯、煤油、汽油等溶剂,这些溶剂都具有可燃性,易造成火灾。1897年,德国人吕德维格.安特林发明了四氯化碳作干洗剂,洗涤效果好,不易燃,但有刺鼻的气味,对设备也具有一定的腐蚀性。1918年,欧洲开始使用三聚乙烯代替四氯化碳,干洗业渐渐发展起来。

目前常用的干洗剂是一种从石油中提炼出的溶剂——四氯乙烯,四氯乙烯容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没有起火危险。刚洗完的衣服仍然残留有少量的四氯乙烯,但在通风处放置一段时间,即可去除。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