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壶口瀑布:自然之美与民族精神的交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壶口瀑布:自然之美与民族精神的交融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renrendoc.com/paper/388688213.html

壶口瀑布位于山西与陕西交界处,是黄河上最著名的瀑布景观。它不仅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闻名于世,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将带领读者领略壶口瀑布的自然之美,并探讨其背后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什么是游记?

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

  • 记叙型游记:以记录行程为主
  • 抒情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
  • 写景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
  • 说理型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

游记一般包括三个要素:

  • 所至(游踪)
  • 所见(风貌)
  • 所感(感想)

壶口瀑布的形成

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雨季与枯水季的壶口瀑布

雨季特点

  • 声势:隆隆冲去、轰然而下(刚)
  • 景特点: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 感想:不禁打了一个寒噤

枯水季特点

  • 声势:汩汩如泉、潺潺成溪、哀哀打旋、如丝如缕(柔)
  • 景特点:凝重、猛烈;龙槽深不可测;大水“向龙槽隆隆冲去”时“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 感想:喜:“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 感想:怒:“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 感想:哀:“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 感想:怨:“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
  • 感想:愁:“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

定点换景的观察视角

作者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立足点是“河心”,视角反复转换:

  1. 俯视龙槽:写“壶口”得名的原因,景物特点是“奇”;
  2. 仰观河面:看滚滚而来的黄河水,景物特点是“雄”;
  3. 随河水跌入龙槽:碎为水雾,景物特点是“险”;
  4. 平视龙槽两边:细写千姿百态的河水,以及水雾和彩虹,景物特点是多姿多彩;
  5. 描写河底巨石:展现河水的真正力量,景物特点是震撼人心。

水与石的关系

  1. 壶口瀑布是水和石共同造就的;
  2. 从观景的角度看,定点观景,最后把视线收归脚下,非常自然;
  3. 作者所感慨的奇景正是产生于石头对水的束缚;
  4. 写被河水侵蚀的石头,能够展现河水的真正力量。

写作特色

  1. 多种修辞并用:主要借助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2.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景不是孤立的写景,而是在写景中抒情言志。一是将赞美之情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景物描写之中,课文在描写壶口瀑布时,寄寓了惊叹之情。二是在写景时加以联想,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文章主旨

作者叙写了自己两次观看壶口瀑布的所见所感,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壮丽的气势,赞扬了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精神。作者赞美黄河精神,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