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指南:如何科学评估购房能力与预算
购房指南:如何科学评估购房能力与预算
在当前的房地产市场环境下,如何合理评估自己的购房能力并制定合适的买房预算,是每个购房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解析购房前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帮助你做出明智的购房决策。
一、预估可支配的投入
在购房前,首先需要明确自己可支配的投入资金。这主要包括:
- 银行存款
- 可变现资产,如可以套现的股票、基金等理财产品,可以上市出售的旧房等
- 短期借款
- 已缴存的公积金
二、预估各种购房费用
除了房屋本身的价款外,购房者还需要考虑一系列其他费用。虽然这些费用的金额可能不大,但种类繁多,容易让人感到困惑。因此,购房者需要对这些额外费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三、预估购房后的家庭收支状况
购房后的家庭收支状况是决定购房决策的重要因素。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每月固定的收入,以及每年可提取一次的公积金。月供是家庭支出中最大的一块,其金额取决于选择商业贷款还是住房公积金贷款,以及月还款方式。
专家建议,购房还贷支出应控制在家庭总收入的30%以下。如果收入预期增长前景较好,这个比例可以适当提高。
四、预估购房总价
在明确了可支配投入和购房后的收支状况后,就可以估算自己能够承担的房价范围。据业内人士测算,购房总价控制在家庭年收入的6倍以下比较合适。在这个价位下,若首付20%、贷款20年,购房后每月偿还贷款的支出将在“不超过家庭月收入50%”的范围,其余50%的收入还能够较好地维持丰富多彩的生活支出。
五、注意事项
公积金虽然在购房前不能提取,但在取得购房合同或购房协议、购房发票后就可以申请。缴存比例高、时间长的公积金将是一笔不小的可支配投入。
大多数购房者都会使用贷款,可支配的资金至少要满足最低首付款金额,使用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的首付比例是有差异的。
可支配的投入千万不能满打满算,认为只要能付得起首付款就可以做出购房决定了,后期往往会出现因手头资金不足延期收房,收房后没钱装修等窘境。
计划通过银行按揭贷款买房的购房者,一定要估算自己的家庭还款能力,每月的收入一定要能够保障除了月供之外的正常生活开支等,才能避免陷入“买得起养不起”的尴尬局面。最好每月还能有一些盈余存入银行。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综合考量,结合自身的财务状况,合理预估购房总价,才能确保购房决策既满足当前需求,又不会给未来生活带来过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