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老人上了60岁后,是坚持锻炼好还是静养好?医生说出实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老人上了60岁后,是坚持锻炼好还是静养好?医生说出实话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24965746_121948382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应该如何保持身体健康?是坚持锻炼还是选择静养?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老年人。本文通过一个真实案例,为您揭示老年人运动与静养的科学之道。

医生刘大夫一脸认真地对王大爷说。王大爷刚才还躺在检查床上揉着肩膀,听到医生这么一说,不由得直皱眉。

他今年61岁,刚刚退休,是个小学教师,平时身体健康,生活也比较规律。

最近听别人说,退休后要多锻炼,不然身体会僵硬,所以他一改过去慢悠悠的生活节奏,开始每天早上跑步,隔天还去打两小时的太极拳。

谁知今天一早起床,却发现自己左半边身子竟然僵硬得厉害,稍微一动就疼得要命。

在家人的催促下,王大爷不得不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经过一番检查,医生刘大夫给出了结论:过度运动导致的关节和肌肉拉伤。

听到这个结果,王大爷一时又惊又疑:“刘医生,这不是说越老越要多锻炼吗?我也是听人说上了年纪要多活动活动,不然身体退化得快!”

刘大夫笑了笑,摇摇头:“适量运动确实对身体好,但并不是运动量越多越好,尤其是您这个年纪了。其实,60岁以上的老人,运动是要‘讲究’的,不是拼命练才叫健康。”

王大爷听得一头雾水,便追问道:“那到底怎么个‘讲究’法?”

刘大夫耐心解释道:“您看啊,年轻人运动讲究强度,身体恢复能力强,适当增加肌肉负荷反而能促进体力和耐力提升。

但老人家不一样,骨骼、关节和肌肉都会变得脆弱,运动强度如果过大,反而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刘大夫进一步解释道,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骨密度会下降,关节软骨逐渐磨损,肌肉量也会减少。

特别是像王大爷这样平时运动不多的人,突然增加运动量,骨骼和关节难以适应,容易拉伤肌肉,甚至诱发关节炎。

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人群在不适当的运动后,发生关节炎和肌肉损伤的几率要比年轻人高出近40%。

“前阵子我接诊过一位患者,跟您年纪差不多,为了减肥每天暴走两个小时。

结果没过几天,膝盖疼得不行,一查发现是膝关节软骨磨损严重,必须休养治疗。”

刘大夫提醒说,“老年人运动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一开始就加大强度,否则对关节和骨骼是种伤害。”

王大爷听得连连点头,心里也感到后怕,想想自己这几天“拼命三郎”似的锻炼,确实有些鲁莽。

刘大夫继续说道:“当然,适量运动是非常有益的,尤其是像散步、太极、瑜伽等这些低强度的活动,对于改善老年人的肌肉和心肺功能都有帮助。”

他指出,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老年人增强肌肉力量和保持平衡,从而减少跌倒的风险。

研究表明,老年人只需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低强度运动,比如快走、轻微的拉伸或练习太极拳,就能有效改善肌肉耐力和关节灵活度,减少骨质疏松的风险。

刘大夫还补充说,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心血管健康,有助于降低血压、改善血脂水平,减少动脉硬化风险。

“我们都知道,老年人的心脏和血管功能逐渐下降,适量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的泵血能力。统计显示,定期进行适度运动的老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比不运动的老人低20%。”

他还提到,有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平时每天坚持散步半小时,体检时心血管状况非常好,连医生都夸她心脏健康得像50岁的人。

听到这里,王大爷有些困惑地问道:“那刘医生,是不是有时候适当静养也对身体好?”

刘大夫点头说道:“是的,老人上了年纪后,适当的静养能让身体得到更好的修复。其实,‘静养’并不是完全不动,而是强调适当休息、避免过度消耗。”

刘大夫解释道,老年人的身体代谢率下降,过度劳累或运动量大容易导致身体恢复不及时,从而引发疲劳和免疫力下降。

他指出,有些老人误以为静养就是整天躺着,久而久之养成了“久坐不动”的习惯,结果反而让肌肉逐渐萎缩,血液循环变差。

“静养的关键在于‘适度’,比如可以进行一些轻松的活动,比如听听音乐、做做手工、打打太极等,让身体得到放松的同时也保持一定的活动。”

刘大夫说,“长期久坐不动对血管和关节有害,适当的活动反而能帮助血液循环、消除疲劳。”

刘大夫提醒,老年人静养时可以采取一些舒缓的拉伸动作,像轻微的伸展、按摩等,能帮助舒缓肌肉紧张,减轻疲劳感。

刘大夫总结道:“说到底,老年人的健康养生,应该是‘动静结合’。只有动静结合,才能更好地延缓衰老,保持身体健康。”

他说,科学研究表明,老年人坚持适量运动和适当静养,可以有效延缓肌肉流失,减缓骨骼退化的速度,同时还能增强免疫力。

这种“适动适静”的方式可以让身体在活动中增强体质,在静养中得到修复,从而达到理想的健康状态。

王大爷点点头,终于明白了自己之前的误区,原来并不是运动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年龄和身体情况进行适度的锻炼。

刘大夫还补充了一些具体的建议,比如每周可以安排3天散步、1天练太极或瑜伽,另外3天可以选择在家里做些轻松的拉伸或静坐的活动。这样动静交替,可以有效减少关节磨损和肌肉拉伤的风险。

“我之前有一位患者,78岁的老人了,平时就是保持这种‘动静结合’的生活方式,身体特别硬朗,生活完全能自理。

这位老人每天清晨散步半小时,午后会静坐打坐15分钟,晚上再做些拉伸动作,几乎没生过大病。”刘大夫说,“这就是动静结合的好处,既能让身体保持活力,又不至于因运动过量而受伤。”

王大爷一边听,一边感到豁然开朗,感慨道:“看来,老年生活真是要学会慢慢来,不能急,身体健康才最重要。”

经过医生的建议,王大爷意识到自己之前对运动的理解有些偏差,回家后,他制定了一份“动静结合”的健康计划。

每天早晨散步20分钟,隔天打一会儿太极,午后适当休息,晚上进行拉伸舒展。这样既能活动筋骨,又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负担。

几个月后,王大爷的身体明显感觉轻松了许多,肩膀疼痛也不再反复,心态也逐渐平稳。

他甚至把医生的建议分享给了社区的朋友们,大家也都开始改变以前“大量运动”的想法,纷纷加入了“动静结合”的队伍。

参考文献
[1]黄秀兰,于金芝,李春霞.有氧运动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08):60-62.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