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精选:戎昱《塞下曲》、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屈原列传、苏轼《题西林壁》
古诗文精选:戎昱《塞下曲》、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屈原列传、苏轼《题西林壁》
戎昱的《塞下曲》描绘了汉将凯旋的壮丽场景,展现了边塞的雄浑风光。
塞下曲
汉将归来虏塞空,旌旗初下玉关东。
高蹄战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
赏析
这首诗是戎昱在安史之乱后,看到唐朝军队收复失地时所作。诗中通过描绘战马高蹄、旌旗招展的场景,展现了胜利的喜悦和边塞的壮丽风光。"虏塞空"暗示敌人已被驱逐,"玉关东"点明战场的地理位置,"三千匹"形容战马众多,"落日平原秋草中"则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壮美的意境。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喜悦。诗中通过描写诗人听到消息后的各种反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喜悦。"涕泪满衣裳"形容诗人喜极而泣,"漫卷诗书"表现诗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庆祝,"放歌纵酒"描绘了诗人与家人共庆的欢乐场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则表达了诗人急于返乡的心情。
屈原列传
屈原,名平,楚国贵族出身,曾任楚怀王左徒。他博学多才,擅长辞令,深受楚怀王信任。然而,由于上官大夫的嫉妒和谗言,屈原逐渐失宠。在楚国与秦国的外交斗争中,屈原多次进谏,但均未被采纳。最终,屈原因忠诚而被放逐,最终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的遭遇反映了战国时期忠臣的悲剧命运。他的《离骚》等作品,不仅展现了高洁的品格,也表达了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屈原的死,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永恒的悲剧。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游览庐山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观察事物角度的思考。诗中通过庐山的比喻,阐述了观察事物需要全面、客观的观点。"横看成岭侧成峰"形容庐山从不同角度看形状各异,"不识庐山真面目"则说明只有跳出局部才能看清整体,"只缘身在此山中"点明了主观局限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