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比亚迪再抛“核弹”,又一大国运级技术——固态电池量产时间定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比亚迪再抛“核弹”,又一大国运级技术——固态电池量产时间定了

引用
1
来源
1.
https://xueqiu.com/3528243749/324229560

全固态电池,这个年年提年年都没有落地的技术,终于在2025年有了回响。近几天,比亚迪透露了自家全固态电池的动态,在2月15日的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比亚迪锂电池公司CTO孙华军透露,2024年,比亚迪已经下线60Ah全固态电池;将在2027年左右启动全固态电池批量示范装车应用,2030年后实现大规模上车。

头脑清醒的并不止比亚迪一家,这几年持续在固态电池上投入的车企不少,把装车计划定在2026年—2030年之间也似乎已经成了大家的共识。

比如,早在去年,太蓝新能源就联合长安汽车发布了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并计划于2026年开始进行装车测试,无隔膜全固态电池则预计于2027年实现批量生产,在特殊领域开展示范性应用。

奇瑞也表示正在研发鲲鹏固态电池,计划在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的定向运营、2027年批量上市。

广汽集团官宣已成功打通全固态电池的全流程制造工艺,预计该产品将于2026年正式装车,并搭载于昊铂车型上。

此外,上汽、蔚来、赛力斯、长安、东风、江淮等车企也均在固态电池领域有所布局。 外资企业如日产、三星SDI等全球领先的制造商,奔驰、大众和通用汽车等跨国巨头也已进入全固态电池的试制阶段。

据《固态锂电池技术发展白皮书》显示,整个产业正朝着2027年左右上车、2030年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的目标规划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2026—2028年有望成为国产新能源汽车全固态电池搭载集中上市窗口。

可以说,看似平静的车圈,背后关于固态电池的竞争,早已是波涛汹涌了。而这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之战,真正开始了。

在这场纷争中,是不是谁有了固态电池技术,谁就能赢呢?这个问题,或许我们可以更为辩证的去看待。

固态电池是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对于行业来说,技术水平的高低,是否具有先发优势,可不可以普惠于民,才是能否取胜的关键所在。

一般来说,新技术率先给豪车用是常态,就像高阶智驾,到现在也不能说它是完全普惠的。

再加上固态电池的成本原本就比普通电池高很多,宁德时代就说过,硫化物电解质成本是液态电池的十倍。

超高的成本意味着,普通老百姓可能压根买不起这些搭载了固态电池的车型。所以,有这项技术顶多是拿到了入局的资格,而要想获得更大范围用户的支持,最终看的还是谁的技术更牛,谁能率先突破成本线。

目前我们可以想象到的是,如果比亚迪真的可以实现“固液同价”,其在这一轮电池竞争中的优势基本上就没什么悬念了。

不管怎么说,当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涉足固态电池技术,不管最终谁是其中的赢家,这个趋势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必然是有助推意义的。

而如果要说有什么“坏处”,那可能就是燃油车的生存空间可能会因此被进一步压缩——当纯电续航都能达到上千公里的时候,燃油车的补能优势也就不复存在了。

不过,大家也不必过于纠结如今要不要买车,要买油车还是新能源的问题。短期内固态电池的材料与成本还是会比较高,要想在短期内替代当下的液态电池或是燃油车,可能性并不大。

就像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所说的,电池不是一天就可以被颠覆的,企业做固态电池需要先解决电解质问题,然后解决负极问题,再解决正极问题。

虽然目前普遍认为2030年会实现固态电池的大规模产业化,但是这么一系列问题解决下来,最终“上车”的效果如何,能不能让大家满意,这都是个未知数。

总的来说,固态电池技术是一场电池领域的技术革命,早来晚来都是要来的。对于车企来说,这是一次“刷新”名次一跃而上的好机会,而作为消费者,我们只需要静静等待,等到技术完全成熟的时候,选择靠谱的车企“上车”,那就足够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