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尔新作《精英的傲慢》:高考是机会平等显著的体现,但现实比想象的残酷
桑德尔新作《精英的傲慢》:高考是机会平等显著的体现,但现实比想象的残酷
《精英的傲慢》一书专门探讨了高等教育如何变成一场竞争激烈的分类竞赛,指出这种现象对民主和教育都是不健康的。书中提到,在美国常春藤联盟高校,来自金字塔顶端1%家庭的学生比来自金字塔底层50%家庭的学生加起来还多。
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哲学家迈克尔·桑德尔所著的《精英的傲慢》,旨在激发人们重新思考成功的意义。书中带领读者进入一场对成功本质的深刻反省,探讨如何逃离现代成就神话并寻找真正共融的社会。这部著作不仅是一种文化批评,更是一段促进公共福利的倡议之旅。
桑德尔早年因其对哲学家罗尔斯正义论的批评而蜚声学界,他坚持批判自由主义的个人观,被视为社群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精英的傲慢》是其社群主义视野的最新延伸。桑德尔认为,优绩制造成了社会撕裂、背离正义,也让工作丧失了尊严。
其一,优绩制固化了社会阶层,折断了人们向上攀登的阶梯,实际上造就了新的世袭制。
其二,推行优绩制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结果瓦解了中产阶级。
桑德尔的批评指向了通往成功之路上的"新贵族"。考入顶级学府被视为达到精英阶层的跳板,但是我们不要忘了,成功的标志不仅仅是个人的努力,而是包括家庭背景、社会资源等在内的更广泛体系的好处。这意味着,即使一些学生凭借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整个社会层级系统和阶层壁垒仍旧存在。
几十年来,美国社会的不平等不断加剧,不同文化之间的怨恨不断加深,这直接引发了民粹主义在2016年的愤怒反抗。
当前社会普遍推崇的优绩主义让很多人感觉自己是失败的。那些卡在底层、勉力维持生活的人们,当他们耳边响起"努力就能成功"的说教时,更似是在讥讽他们的无能。《精英的傲慢》正是对这种现象的反击。桑德尔敏锐地指出,社会上缺乏对成功的广义认知,忽视了机遇和环境的作用,而将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个体的努力和奋斗。精英们很容易忘记一路上助力他们的机遇和好运,还有许许多多已下车的曾经做出许多贡献的同行者。
桑德尔让我们看到,优绩主义不仅忽视了每个人在成功道路上的不同出发点,更是制造了社会阶级的固化。它剥夺了努力耕耘的个体理应获得的尊严,将工作和努力的价值归功于为数不多的成功者,使得那些对成功至关重要的群体变得无足轻重。
《精英的傲慢》在"阶层跃升的话语"、"文凭主义:最后可接受的偏见"、"成功伦理学"、"分类机器"、"认可工作的价值"等章节展开了深入阐述。第7章"认可工作的价值"论述说,"人类根本的需求是那些和我们共同生活的人对我们有需要。工作的尊严就在于锻炼我们应对这些需要的能力"。
值得思考的是,桑德尔提出的改变并不是简单的机会平等。他认为我们需要超越这一点,需要为那些不容易成为精英的人提供发展的可能性。他主张,社会应当肯定每一份努力,不论其是否跻身于精英行列。他呼吁我们应当寻求更宽厚、更谦逊的成功定义,一种不那么焦虑、更注重公共利益和集体责任感的定义。桑德尔说,我们为公共利益做贡献,为公共利益所做贡献而赢得同胞尊重的时候,我们就是最完整的人。
《精英的傲慢》激发我们重新思考成功的定义,呼吁更广泛的人群要参与到建立更公平、更包容的制度中来。桑德尔认为,重新探讨和定义成功,是打破现行教育和社会选拔机制下"精英的傲慢"的关键。
恒明读书会简介
恒明读书会创办于2023年10月,由邱恒明、王弘、刘锐、王浚泽、陈亮、江曼、曾兰、王娟、高畅、沈汉军等20多位知名创投人士、商业精英共同发起。关注与探讨新商业、新人文,碰撞新智慧。恒明读书会旨在聚拢更多人一起探讨科技与商业,商业与人文的前沿话题、内在话题,为营造美好商业、美好社会氛围贡献力量,实现个人成长、组织成长,向生命蜕变进发。
恒明读书会信奉"真诚、平等、开放、美好"的信念,真诚说话、真实生活,秉承人人都是分享者、创造者的原则,在易变、不确定、复杂而模糊的世界,一群人以书为媒,跨界交流,温暖互动。恒明读书会每周三在北京有常规线下读书会,2023年10月创办以来,共举办20多期。
邱恒明,财经作家、资深商业观察员、普禾书吧首席荐书官,生命阅读法提出者、推广者。著有《创业大浪潮》《心生喜悦》等14部作品。首届清华大学EMBA媒体公益班学员、原《中国企业家》资深编辑、原中国青年天使会总干事、畅销书《海底捞你学不会》内容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