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焕活林下经济 以"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丽江焕活林下经济 以"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丽江,坐拥61.2%的高森林覆盖率和广袤无垠的2225万亩林地面积,但长期以来,由于思路窄、基础薄、资金缺、项目弱等瓶颈制约,巨大的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发展优势,丽江山区群众一度陷入"捧着金饭碗要饭"的困境。近年来,丽江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将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推动"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重要路径,引领丽江全市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资源转化新路径,林下经济显成效
立足于藏菌于林的资源禀赋,永胜县在长坪山建设了万亩林下示范基地。该基地不仅发展了食用菌种植,还融合了森林康养、产业科普、餐饮服务等多元产业,形成了农文旅融合的示范园区。据统计,园区已完成羊肚菌、金耳等食用菌种植5201亩,鸡枞菌等保育促繁7799亩,每年带动就业2.16万人次,增加劳务收入388.8万元,项目区村集体收入每年增加43.5万元。
华坪县新庄乡腊么村曾是该县20个贫困村之一。近年来,腊么村通过发展核桃林复合经营模式,成功实现了从"穷山恶水"到"金山银山"的转变。在核桃林里,村民们种植了豌豆、魔芋、蔬菜、药菊、中药材等多种作物,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的同时还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腊么村已投入项目资金690万元,对4000亩坡地、5800亩台地实施了核桃低效林改造,建设了200亩综合技术集成创新示范园。
资金技术双驱动,林下经济添活力
发展林下经济,没有资金是最现实的问题。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丽江分行发挥货币政策精准"滴灌"作用,加大再贷款投放力度,丰富再贷款使用场景,为林下经济注入"活水"。据统计,2024年,丽江市金融机构共为21家企业解决贷款1.12亿元,有力破解了涉林企业融资难问题。
发展高质量林下经济,科技赋能是关键。为破解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科技难题,林草部门与中国科学院、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成立科技小院,坚持一地一策、分片包干开展技术指导,已初步形成国家、省、市、县、乡五级科技支撑体系。
"曾经荒草丛生的他留山,现在已经是老百姓的致富山啦!"丽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专家李庆华,是永胜县六德乡千亩油橄榄产业发展的见证者、推动者。2019年以来,李庆华带领科技人员攻坚克难,逐步解决了油橄榄苗木扦插成活率低、规范化种植管理技术缺乏、种植模式单一等问题,为油橄榄产业提供了科技支撑。
回望过去,丽江结合"一县一业"的发展思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林下经济的规模化、组织化、园区化发展。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一个个林下经济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一项项"丽林"品牌成功走向市场,一条条值得推广复刻的经验逐渐成熟,为全市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起好了头、扩宽了路,更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群众投入林下经济产业鼓足了信心。
展望未来,丽江将继续秉承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通过政策引导、科技创新、金融支持等措施的持续发力,丽江的林下经济必将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共赢贡献更多丽江智慧和丽江力量。
本文原文来自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