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0X3D vs 14700KF:从实用主义出发的深度对比分析
7800X3D vs 14700KF:从实用主义出发的深度对比分析
CPU作为主机的核心,在装机时大多数人都会从CPU出发再回到CPU——根据自己的使用场景和性能需求选定CPU,再根据CPU特性圈定主板、内存、散热器、电源等。
在2024年这个时间节点,会触发很多DIY玩家选择困难症的一组CPU,就是7800X3D vs 14700KF。
这一对处理器作为AMD和英特尔务实主义至上的次旗舰CPU,性能位于同一层级、价格处于同一区间,但作为AMD和英特尔两个品牌的实力战将,这两个选择将会决定两种完全不同的装机甚至是使用思路。如果是第一次装机的话,它们还可能会决定你以后是会选择成为「AMD Yes」还是「Intel Inside」。
事关重大,我们就从实用主义出发,来讨论一下,7800X3D和14700KF两款处理器,哪一款会更适合你。
首先,自然是游戏性能。
当你将7800X3D这颗游戏特化型CPU纳入候选时,显然意味着游戏会是你的重度使用场景之一。
7800X3D之所以被称为「游戏特化型CPU」,关键在于它的集成的3D V-Cache技术,这项技术让7800X3D拥有了超过96MB的L3缓存,而L3缓存对于现代游戏尤其是多人竞技类网络游戏降低内存延迟、优化多线程性能、提升复杂场景处理能力至关重要。再加上帧率对于L3缓存也相对敏感,所以巨大的96MB L3缓存对于7800X3D的游戏性能提升非常关键。
在数据层面,7800X3D在大型网络游戏上的表现确实是相对更好一些,如《LOL》、《CS2》以及《PUBG》都相对14700KF有一定的优势。根据测试数据,前两款游戏7800X3D都有1%的微弱领先,后者领先幅度达到了6%。
当然也有例外,在《永劫无间》上7800X3D就有点失准,被14700KF反超21%。
相比R7 7800X3D,i7-14700KF的优势在于更强的单核性能,尤其是对于多线程优化不到位的经典游戏和策略类游戏而言,睿频频率更高的i7-14700KF会带来更显著的性能优势。表现在游戏性能数据上,包括《赛博朋克 2077》、《荒野大镖客 2》、《黑神话:悟空》、《孤岛惊魂:新曙光》这些单机3A大作和《全面战争:三国》、《骑马与砍杀 2》、《银河破裂者》、《坦克世界》这些即时战略类/战争模拟类游戏对i7-14700KF更为友好,几乎普遍领先R7 7800X3D,尤其是《赛博朋克 2077》和《黑神话:悟空》这两款单机游戏,前者i7-14700KF拿到了15%的性能优势,后者甚至飙升到了22%的领先幅度。
所以从游戏性能测试数据来看,游戏特化型CPU R7 7800X3D相比i7-14700KF并没有显著的性能优势。虽然3D V-Cache技术赋予了它超大的L3级缓存让它在大型网络游戏这一领域形成了一定的性能优势,但这一优势其实并没有被放大太多,相反在单机游戏上被睿频频率更高的i7-14700KF攻城略地。考虑到大部分游戏玩家都不会是针对特定某款游戏的「忠实玩家」、很容易被层出不穷的游戏新作「勾引」,i7-14700KF显然相对来说就更具有普适性。
然后,是日常办公和多任务处理能力。
作为一款次旗舰处理器,R7 7800X3D和i7-14700KF显然并不会仅仅只是被禁锢在游戏处理器这个角色上,在比如像是内容创作等领域,R7 7800X3D和i7-14700KF也是非常具备性价比的选择。
那二者在内容创作领域的表现又有什么区别呢?
虽然高达96MB的L3级缓存是R7 7800X3D为游戏场景量身打造的,但实际上超大的L3级缓存对于内容创作工具比如Lightroom、Photoshop、DaVinci Resolve、Blender其实是具有一定裨益的。比如像是Lightroom在导入、导出、生成预览和批量处理大量照片、尤其是RAW格式照片这种需要频繁进行数据交换的操作时,R7 7800X3D的96MB L3级缓存就会加速这些操作、降低等待时间。但在其他操作中,实际上Lightroom的性能瓶颈还是在于处理器单核和多核性能。还是以Lightroom举例,比如像是编辑照片这种不能完全并行化的操作仰仗的依然是单核性能,而导入、导出、生成预览时,多核性能也至关重要。
所以,R7 7800X3D的大容量L3级缓存实际上在创意创作领域是不如i7-14700KF的高单核/多核性能更有优势的。实际测试数据也对这一观点有非常明显的支撑:
i7-14700KF在所有这些常用创意创作工具的性能测试中,都领先于R7 7800X3D,尤其是在Blender的Blender Monster、Blender Junkshop和Blender Classroom三项测试中更是分别以71%、71%、68%的幅度领先。而像是Photoshop和DaVinci Resolve这种大家常用的图像和视频工具中也有10%以上的性能优势。
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说,作为游戏特化型CPU,R7 7800X3D是有很明显的偏科倾向的。它为了强化游戏性能选择强化了L3级缓存而不是优化单核/多核性能,这种错位竞争策略在游戏层面确实有明显的收益,但在单核/多核性能构成瓶颈的创意创作层面,却无异于饮鸩止渴。
之后,是平台外设和配件兼容性。
目前的消费级桌面处理器市场,英特尔和AMD的市场份额已经相对稳定,自2012年开始,双方的市占额基本都是前者以绝对优势领先于后者。
更高的市占额意味着英特尔的软硬件生态相对来说更为繁荣和成熟,反映在DIY的选择性上就是英特尔平台的外围设备和配件选择更为充沛。比如主板制造商通常会为英特尔平台提供更多型号和更多配置的主板,主板的更新频率也相对更快以确保用户能最先体验到最新的技术和功能。i7-14700KF可搭配的主板型号就包括了B760、H770、Z790、W680、Q670、H610、H670、B660、Z690等。
更成熟的生态也意味着英特尔平台的兼容性也相对更优秀,AMD则或多或少会有一些DIY阵痛,就连R7 7800X3D这种次旗舰处理器也难逃此命运。在发布接近一年半时间的今天,网络上依然有大量的R7 7800X3D用户需要付费定制调优方案以解决硬件BUG,这对于英特尔用户来说是很难想象的。
另外,i7-14700KF和R7 7800X3D相对而言比较接地气的一点,是前者向下兼容了3200MT/s的DDR4内存,而R7 7800X3D只支持最低4x2R DDR5-3600的DDR5内存。好马配好鞍当然可以理解,不过显然i7-14700KF在内存选择上给用户的冗余更大。
当然,ZEN平台相对酷睿的散热优势也被保留到了R7 7800X3D上,它的120W TDP直接使用风冷散热就可以压制,而不需要像i7-14700KF一样采用庞大的水冷散热来保证性能的完全输出。
最后,当然得是保值率。
市占率较小的一个隐性影响,就是AMD桌面处理器的价格波动大、保值率比较低。R7 7800X3D作为一款次旗舰处理器,而且「游戏特化型CPU」的名声在外,更是加剧了它的价格波动。之前R7 7800X3D曾经一度从3299元的国行首发定价降价到了2100元左右,但最近突然因为缺货而猛涨到3000元以上。
价格的剧烈波动容易引发非官方市场的质量问题,比如在闲鱼上R7 7800X3D就趁着这波缺货的东风出现了大量的网吧拆机U甚至改装U。
相对来说,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的保值率要高很多,官方的渠道管控得力、二手价格有迹可循。目前i7-14700KF的正品售价已经降到了2699元,相比R7 7800X3D的3000元有很明显的价格优势,非常有性价比。
所以整体来说,虽然R7 7800X3D的「游戏特化型CPU」名声在外,但实际上相对于更成熟老道的i7-14700KF,无论是在整体的游戏体验、创意创作性能、平台扩展兼容还是在保值率上,它相比于i7-14700KF都有不小的劣势,仅仅是在某些特定的方面由于自身特性的加持展现出了一定的竞争力。
其实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另一组AMD vs 英特尔的直接竞品处理器上,R5 7600X3D vs i5-14600KF。
在游戏体验层面,R5 7600X3D和R7 7800X3D如出一辙,仅仅只是在L3缓存敏感的大型在线游戏比如《英雄联盟》、《永劫无间》这类游戏上有更好的表现,而在战争模拟类游戏比如《全面战争》、《微软模拟飞行》、《骑马与砍杀 2》等游戏上被i5-14600KF全面碾压。在创意创作工具软件的测试环节中也是完全无法与后者抗衡。
所以最终,在AMD Yes之下,更合理的选择仍然是更老道的英特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