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为何册封50岁阴丽华为皇后?不仅仅是痴情
刘秀为何册封50岁阴丽华为皇后?不仅仅是痴情
在电视剧《秀丽江山长歌行》中,阴丽华被描绘成一位武功高强、智勇双全的巾帼英雄,她参与了"舂陵起兵",跟随军队攻城略地,手刃大司徒王寻,一路跟随刘秀征战河北,并且数次挽救刘秀,为东汉的创建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这些情节大多是虚构的。那么,为什么刘秀会在建立东汉后先立郭圣通为皇后,后又废郭圣通而立50岁的阴丽华为皇后呢?
对阴丽华一见钟情的刘秀,在26岁时就娶了19岁的阴丽华,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小目标"娶妻当去阴丽华",然而新婚燕尔仅仅有三个月的好时光,刘秀就被派往洛阳,此后又渡过黄河征战河北,在河北娶了郭圣通为妻子,建立东汉后,拥立郭圣通为皇后;但是,又过了17年,刘秀却废了郭圣通,册封了年逾50的阴丽华为皇后,这其中到底经历了什么?
这是像《长歌行》中所演绎的刘秀对阴丽华痴情的原因吗?既然痴情,为何要拥立郭圣通为皇后呢?既然不是痴情,为何不嫌年老色衰年逾50的阴丽华,还要册封她为皇后呢?透过影视剧解读真实的历史,我们继续往下看:
刘秀为何娶郭圣通,还要册封她为皇后?
对于为何娶郭圣通,原因已经很明确,笔者就不多累述,无非大概就是以下三点;
第一,郭圣通与刘秀的婚姻是一场政治联姻,郭圣通是带着河北真定王刘杨的10万大军嫁妆来的,也就是说郭圣通就是汉武帝的陈阿娇,刘秀能够建立东汉,与郭圣通的联姻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第二,刘秀建国后,其身边的大部分功臣都是从河北依附而来的,都是倾向于郭圣通的,如果贸然立阴丽华为皇后,恐怕不能服众;而刘秀政权不稳,急需安抚刘氏、郭氏宗室,立郭圣通为皇后正是解决这些难题的一把钥匙。
第三,郭圣通生有长子刘疆,阴丽华没有子嗣又大力退让皇后位置,在情感上,刘秀虽然痴情于阴丽华,刘秀夺得河北并称帝离不开豪门大族的支持,刘秀是南阳郡蔡阳人,阴丽华是南阳郡新野人,郭圣通是常山郡真定人,当时天下未定,立郭圣通为后显然更有利于得到各地豪杰和豪门大族对刘秀的认可和支持。
第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当时郭圣通已经生有皇长子刘疆,而阴丽华没有子嗣,不要小看这个,一大帮人跟着你打天下,是否有继承人在当时来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否则大家辛苦一场最后却便宜了别人。
《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军中不见光武,诸将不知所为"。吴汉曰:"卿曹努力!王兄子在南阳,何忧无主?"
刘秀有一次失踪,众将焦虑不安,以至于大臣吴汉不得不抬出刘秀的侄子来安抚众将,由此可见一个继承人对于君王新生政权是多么重要。
《后汉书·皇后纪》记载:‘后固辞,以郭氏有子,终不肯当,故遂立郭皇后"。
所以综合以上分析,刘秀夺取天下后,立郭圣通为后而没有立阴丽华,是有出于很多现实的考虑,当然阴丽华也非常明白这一点,所以坚决辞让皇后位置。
刘秀为何要废郭圣通皇后呢?
在《秀丽江山长歌行》中,郭圣通被刻画为保后位,不择手段,种种胡作非为触怒了刘秀,其实历史上这些事情都不存在的,郭圣通深受家庭教育熏陶,她气质优雅,端庄高贵,并非剧中恶毒之妇,很有母仪之德,所以这种原因导致郭圣通被废,几乎不是主要原因。
如果说,当初在刘秀打天下时与郭圣通的联姻带有政治性的,坐稳天下后,刘秀通过"退功臣进文吏"、"偃武修文"政策,善待这些开国功臣,只解兵权,给其荣誉,让其享受荣华富贵,轻而易举地牢牢掌控国家大权,已经能够掌控"废后易储"给朝廷带来的影响,这使的维持刘秀和郭圣通关系的根基不复存在,所以进行废后,其实也不是废后的重要原因。
刘秀对郭圣通的感情还是非常好的,刘秀是郭圣通一生最爱的人,也是对刘秀恩情最大的女人,刘秀也没有必要小题大做,但是从刘秀废后的诏书来看,理由并不充分:
《后汉书》说:"皇后郭氏,后以宠稍衰,数违教令,数怀怨怼。建武十七年,遂废为中山王太后。"
仅以"数怀怨怼"为由将其皇后位置剥夺,其实,这也是刘秀对她爱的一种表现,废后理由不充分,也就为后面大量赏赐郭圣通埋下了伏笔,郭氏整个大家族都受到了刘秀的赏赐和封爵,不仅如此,郭圣通母亲去世时,刘秀临丧,并以国葬的礼仪将其与郭昌合葬,追封郭昌为阳安侯,并一直保持郭家的显赫地位,直到明帝、章帝时,郭家地位都尊贵无比,这也是为了给郭圣通的一个安慰。
可以看出,刘秀废郭圣通皇后,并不是郭圣通不好,而是因为受其个人感情的影响,那就是刘秀太爱阴丽华了。
刘秀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刘秀是一个追求完美人,表现在方方面面,无论是治国理政,还是为人处世,无论是朝廷还是家庭,他都追究做得最好,特别是在感情方面,刘秀堪称史上最完美的人。
我们先来看看刘秀对功臣的感情,刘秀打下江山后,他并没有采取赵匡胤用近乎于胁迫的"杯酒释兵权"办法,他为了不破坏君臣关系,也为了维护大臣们尊严,刘秀亲自上阵,苦口婆心地劝说大臣放弃兵权,目的直截了当,推心置腹地和大臣们谈,用情义感动大臣;刘秀真正做到了让开国功臣享受荣华富贵。
刘秀对百姓的感情:刘秀是一个以民本思想为基础的治国名君,他建立东汉后,整顿吏治,废除苛捐杂税,与民休息,提倡节俭,深得百姓喜欢,他释放奴隶和囚徒,废除酷刑,使奴隶得解放,这也释放了劳动力。
刘秀曾多次下诏书释放奴隶:"吏人遭饥乱及为青、徐所略为奴牌下妻,欲去留者,态听之,敢拘制不还,以卖人法从事。"、"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态听之,敢拘执,论如律。""男子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妇人从坐者,自非不道,诏所名捕,皆不得系。当验问即就验,女徒雇山归家。"
刘秀对子女的感情:刘秀一生中有11个儿子,其中郭圣通生了5个,阴丽华生了5个,许美人生了1个,刘秀在每个孩子面前都是最好的父亲,每个儿子他都辛勤栽培,甚是珍爱,即使郭圣通被废后,刘秀也没有废太子刘疆之意,在刘疆多次请辞下,刘秀才勉强答应,最终写下改立太子的诏书:
"春秋大义,立子以贵。东海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皇太子强,崇执谦退,愿备藩国。父子之情,重久违子其以强为东海王,立阳为皇太子,改名庄。"
刘疆退太子做藩王后,刘秀在封地和礼仪上都给予极其特殊的有待,"优以大封,兼事鲁郡,合二十九县,赐虎责旎头,官殿设钟兴之县,拟于乘舆。"而刘疆非常谦虚,几次通过太子刘庄要返还东海郡,刘秀不许,并对刘疆"深嘉叹之",并将其告示朝廷,以表示自己对儿子的嘉许,可见,刘秀对刘疆一直是充满父爱的。
本文原文来自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