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高考地理】盐湖海鲜养殖与碳汇渔业详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考地理】盐湖海鲜养殖与碳汇渔业详解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CJK63D0516DHVE.html

盐湖海鲜养殖和碳汇渔业是近年来高考地理中的热点话题。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个主题的相关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原理、实践和意义。

盐湖海鲜养殖

盐湖海鲜养殖指在盐湖环境中,利用其高盐度水体模拟海洋生态,养殖虾、蟹、贝类等海产品。

  1. 原理:盐湖盐度与海水相近,经处理可适配海鲜生存。通过调节水质参数,添加微量元素,营造类似海洋的生态环境。
  2. 优势:能利用闲置盐湖资源,拓展养殖空间,减少对天然海域依赖,降低病害传播风险。
  3. 挑战:需精准调控水质,应对温度变化、降水等气候因素影响,还得解决运输销售问题,确保产品新鲜度。

自然环境基础

  1. 盐湖形成条件:通常出现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量大的地区,如中国的柴达木盆地。其湖水盐度较高,可能是由于周边岩石的风化、地表径流携带盐分汇聚等原因,经过长期的积累和蒸发浓缩形成。
  2. 可利用的盐湖资源:部分盐湖蕴含丰富的卤水资源,除了常见的氯化钠外,还含有钾、镁、锂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为调配适合海鲜生长的人工海水提供了物质基础。

技术条件

  1. 盐碱水调配技术:科研人员需分析盐碱水和海洋水的成分差异,通过添加微量元素和益生菌等,将盐碱水调配成适宜不同海产品生长的“人工海水”。
  2. 养殖环境模拟技术:采用恒温系统保持适宜的水温,利用先进的循环水处理技术,将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过滤和分解,保持水质稳定,满足海鲜生长需求。

区位优势

  1. 资源优势:新疆、宁夏等地区盐碱地广布,盐碱水资源丰富,为海鲜养殖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水体资源,降低了养殖成本。
  2. 气候优势:一些地区跨越多个气候带,多样化的气候条件适合养殖不同种类的海鲜,如冷水性三文鱼、温水性的南美白对虾等。
  3. 市场优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海鲜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内陆地区距离部分消费市场较近,能够降低运输成本和损耗,提高海鲜的新鲜度和市场竞争力。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 经济影响:发展盐湖海鲜养殖产业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如饲料加工、物流运输、餐饮服务等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 生态影响:合理的海鲜养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盐碱地生态环境,减少土地盐碱化的危害,同时通过生态养殖模式,实现养殖废水的循环利用和达标排放,降低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污染。
  3. 社会影响:丰富了当地的农产品种类,满足了人们对海鲜的需求,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为其他内陆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借鉴和示范。

可持续发展措施

  1. 生态保护措施:在养殖过程中,要合理规划养殖规模和区域,避免过度养殖对盐湖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加强对养殖废水的处理和循环利用,减少对周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2. 科技创新措施:加大对盐碱水养殖技术的研发投入,培育更多适应盐碱水环境的海鲜品种,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养殖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和监控。
  3. 产业发展措施: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高内陆盐湖海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发展冷链物流和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实现海鲜产品的远距离运输和销售。

新疆海鲜养殖

  1. 自然条件
  • 盐碱地资源丰富:新疆地区有大量的盐碱地,其水质与海水成分相似,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经过科学改良和调配,能够转化为适合海鲜生长的水体。
  • 气候适宜:新疆部分地区水温常年较低,适合三文鱼等冷水性海鲜生长;同时,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海鲜的生长和品质提升。
  • 水资源充足:高山融雪和地下水资源丰富,为海鲜养殖提供了必要的水源保障。
  1. 技术支持
  • 人工调制海水技术:养殖户根据海鲜的生长需求,精确调配海水中的盐度、温度、pH值等参数,还会添加微量元素和益生菌,将盐碱水改良为“人工海水”。
  • 循环水养殖技术:通过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排放和污染,实现了高效、环保的海鲜养殖,同时可以有效地控制水质和温度等生长条件,提高海鲜的产量和品质。
  • 先进的养殖设备和技术:引进高科技水族箱、环境控制系统和水质监测设备等,使海鲜养殖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提高了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1. 主要养殖区域及品种
  • 红旗农场:位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以东,利用盐碱水模拟海水环境,成功养殖了罗非鱼、南美对虾、斑节虾、青蟹等海鲜品种。
  • 尼勒克县:天山的冰雪融水为三文鱼提供了纯净、冷凉且富氧的生长环境,这里采用抗风浪网箱技术养殖三文鱼。
  • 阿拉尔市: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利用盐碱水域开展水产养殖,试验养殖的鲈鱼、南美白对虾等品种取得了巨大成功。
  • 麦盖提县:其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基地,养殖的澳洲淡水龙虾由山东引进试养,经过海水淡化逐渐适应了淡水条件,并实现人工繁殖种苗。
  1. 产业发展模式
  • “公司+集体+农户”模式:如阿图什市哈拉峻乡的养殖基地,以该模式吸引周边群众参与海鲜养殖,带动更多人就业和致富。
  • 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一些大型养殖企业建立了集饲料生产、规模养殖、产品加工、市场销售为一体的海鲜养殖产业链条,提高了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1. 政策支持
    新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技术培训、市场开拓等方面,为养殖户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加强对海鲜养殖业的监管和管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碳汇渔业

碳汇渔业指利用水生生物吸收转化水体中碳元素,移出并储存,从而发挥固碳作用的渔业活动。碳汇渔业是近年来高考地理关注的新兴领域。

概念

指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收获将碳移出水体,以实现固碳的渔业模式。水生生物经光合作用、摄食代谢,将水体中游离碳转化为自身生物量。如藻类和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贝类、滤食性鱼类摄取含碳有机物,将碳固定在体内或转化为惰性碳长期储存。

主要方式及原理

  1. 水生植物种植:如藻类、海草,经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合成自身物质,将碳固定在体内。像海带生长迅速、生物量大,固碳效果显著。
  2. 滤食性贝类养殖:例如扇贝、牡蛎,它们通过滤食水中浮游生物,使水体中悬浮有机碳转化为贝体生物碳,部分以贝壳形式长期储存,部分在收获后从水体移除。

类型

  1. 增养殖碳汇:养殖贝类、藻类及滤食性鱼类,像海带、扇贝,通过生长吸收、转化碳,收获后碳从水体移除。
  2. 捕捞碳汇:合理捕捞大型肉食性鱼类,减少其对小型生物摄食,使小型生物增加,更多吸收水体碳。

地理分布特点

  1. 沿海地区:近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适合贝类等养殖,且便于产品运输加工。像山东、浙江沿海是贝类养殖集中区。
  2. 湖泊、水库等水域:有丰富水资源和适宜水生植物生长条件,可开展水生植物种植与滤食性鱼类养殖。

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1. 环境:有效固碳,缓解温室效应;滤食性生物可净化水质,改善水域生态。
  2. 经济:提供丰富水产品,增加渔民收入;推动相关加工、运输产业发展,创造新就业与产业机遇。

考点分析

碳汇渔业是将渔业与碳减排相联系的新兴考点,在高考地理中可能涉及以下方面:

  1. 碳汇渔业原理与方式
  • 考点:考查对碳汇渔业概念、固碳原理及主要方式(如藻类养殖、贝类养殖固碳等)的理解。
  • 分析:需掌握不同水生生物固碳机制,像藻类光合作用固碳,贝类通过滤食转化碳,理解其对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作用。
  1. 碳汇渔业的分布
  • 考点:分析碳汇渔业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 分析:要考虑气候、水域条件、技术等因素。热带、亚热带光照热量充足,利于藻类等快速生长;沿海地区适合贝类养殖;科技发达地区,碳汇渔业技术更先进,分布可能更集中。
  1. 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
  • 考点:碳汇渔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自然环境对碳汇渔业的限制或促进作用。
  • 分析:碳汇渔业可固碳、净化水质,但过度养殖可能破坏生态。自然环境方面,水质恶化、极端气候会影响碳汇渔业发展,而适宜的水温、盐度等利于其发展。
  1. 碳汇渔业与可持续发展
  • 考点:从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分析碳汇渔业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 分析:经济上,提供产品、增加收入;社会上,创造就业、保障粮食安全;环境上,助力碳中和、改善水域生态。
  1. 其他高考考查方向
  • 分析某区域发展碳汇渔业的条件:涉及气候、水域面积、水质等自然条件,及技术、市场、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
  • 探讨碳汇渔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固碳、水质改善等正面,及养殖密度过大可能带来的负面进行分析。
  • 比较不同地区碳汇渔业模式的差异:如比较沿海与内陆水域碳汇渔业在种类、规模、技术等方面的不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