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涛团队揭示癌症免疫治疗新靶点:核磷蛋白NPM1
曹雪涛团队揭示癌症免疫治疗新靶点:核磷蛋白NPM1
近日,曹雪涛院士团队在《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期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揭示了核磷蛋白(NPM1)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关键作用,为癌症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肿瘤细胞为了促进自身进展,会通过多种策略逃逸免疫识别和抑制抗肿瘤反应。这些策略包括降低肿瘤免疫原性、丢失抗原呈递分子、干扰素信号传导缺陷以及实现免疫逃逸致癌信号通路等。同时,外部因素也在逃逸宿主免疫系统监视、促进肿瘤进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激活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肿瘤微环境(TME)可以提高肿瘤的免疫原性,改善T细胞浸润或反应,提高肿瘤的免疫治疗效果。因此,破译支持肿瘤免疫逃逸和重编程免疫抑制TME的隐藏机制,对于理解肿瘤-宿主相互作用和提高免疫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发现:NPM1抑制抗原呈递促进肿瘤免疫逃逸
曹雪涛院士团队的最新研究发现,肿瘤固有的NPM1通过抑制IRF1介导的抗原呈递,损害肿瘤免疫原性并重编程免疫抑制性的肿瘤微环境,从而促进肿瘤免疫逃避。这一发现为改善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核磷蛋白(NPM1)是核仁中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其基因突变与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相关,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此前研究表明,NPM1在多种实体瘤中高水平表达,且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的致癌作用。然而,也有研究表明NPM1通过与肿瘤抑制因子ARF相互作用来抑制肿瘤生长。
研究方法与结果
研究团队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在各种人类肿瘤中,NPM1基因的高表达预示着低生存率。NPM1的缺失可以抑制肿瘤进展,提高荷瘤小鼠的生存率。具体来说,Npm1缺陷肿瘤显示出CD8+ T细胞浸润和活化增加,同时免疫抑制细胞的存在减少。Npm1缺陷还增加了MHC-I和MHC-II分子以及特异性T细胞杀伤。
从机制上讲,NPM1与转录因子IRF1相互作用,阻止IRF1与Nlrc5和Ciita的启动子结合,从而抑制肿瘤细胞中IRF1介导的MHC-I和MHC-II分子的表达。
结论与意义
该研究揭示了肿瘤固有的NPM1通过抑制IRF1介导的抗原呈递促进肿瘤免疫逃逸,从而损害肿瘤免疫原性和重编程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肿瘤微环境。这一发现为癌症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免疫治疗策略。
论文链接:
https://jhoonline.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045-024-01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