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产业助力广东佛山明城跻身全国千强镇
新材料产业助力广东佛山明城跻身全国千强镇
广东佛山明城镇凭借新材料产业的蓬勃发展,成功跻身全国千强镇。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发展龙头企业和推进产城融合等措施,明城镇不仅实现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央视网消息(记者 魏鑫)“政府审批速度很快,当年拿地当年投产,为后面企业上市打下很好的基础。”广东中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勇所指的这宗地块,如今已建成广东中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旗新材料”)在佛山高明区明城镇的第二座生产基地——中旗新材二厂。两大生产基地年产石英石板材近400万平方米,在绿色环保人造石材的研发、制造与综合服务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中旗新材二厂外景
中旗新材料是中国首家A股主板上市的人造石材企业,旗下品牌“赛凯隆(sinostone)”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中旗新材料也是佛山明城镇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经过多年沉淀,明城镇逐步形成以新材料、现代包装、智能家居、装备制造、现代化工、新型建材、新能源为主的七大支柱产业。其中,新材料产业2023年的产值占全镇工业产值比例超过52.6%,成为当地第一大支柱产业。
2023年,明城镇上榜全国千强镇。在特色产业带动下,明城镇的高质量发展正从“蓝图”逐渐变成“实景图”。2024年1至11月,明城镇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588.7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77亿元。
接下来,明城镇抢抓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建设、“百千万工程”全面推进、“西进计划”深入实施三大机遇,全力以赴拼经济、促融合、抓改革、惠民生、提效能,迈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明城步伐”。
以“诚”促成:建设优质营商好环境
在中旗新材料二厂内,多条全自动作业流水线正如火如荼地开动着。一车车看似“碎石头”的石英砂不用2个小时就会变成一面面石英石板材,陆续封装打包后发往全国各地。这些石英石板材外形与天然大理石无异,价格却只有天然大理石的三分之一,且几乎不需要支付额外保养和维护费用,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厨房、卫生间、公共餐厅等室内装饰装修领域。
工厂内展示着的石英石板材
2019年总部入驻明城镇后,稳健的经营策略让中旗新材料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经营业绩和利润指标均高速增长,成为当地“纳税大户”,为明城镇解决上千个就业岗位。
“高明区和明城镇政府大力支持制造业发展,给予了新材料产业非常大的支持和众多的优惠政策,这也是我们选择继续将总部留在明城镇的原因。”李勇说。
当前,明城镇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推行“综合查一次”策略,解决“多头执法、多次执法”问题;为促成企业抱团发展,建立《产品及需求名录》,推动镇内企业达成合作25宗,九大园区企业合作超53宗;做实“明警联防”,建成多个警民平安服务站和最小应急单元,实现“1、3、5”分钟快速响应,2024年镇内工业园区共接各类警情125起,同比下降11%,社会治安环境明显改善。
“针对个别企业反映的执法简单粗暴、生硬机械等老大难问题,我们坚持软硬兼施,构建‘大执法、大服务、大平安’体系,全力提升企业、客商满意度。”明城镇镇长宗黎明表示。
“龙头”引领:打造镇域经济新优势
为什么选择将企业落户在明城?李勇将原因总结为“软硬兼具”。软件上有良好的营商环境,硬件上完整的产业链可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比如,石英石板材的原材料——石英砂,产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云浮市等地,原材料通过西江水运可以直抵位于明城镇的工厂进行加工制造,依托佛山发达的家居建材行业和产业基础,能更方便地与客户合作开发新产品。
区位优势和上下游密切关联只是明城镇其中的加分项。新材料之所以成为明城镇的支柱产业,离不开明城镇以“龙头引领”为导向布局招商引资工作。
高端新材料产业园一角
近年来,明城镇“搭台”给企业“唱戏”,打造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通过引进优质企业和项目,使其成为产城融合发展试验区的产业依托。高端新材料产业园总面积35579亩,园区以新能源、新材料、化工包装、装备制造产业为主导,现有企业446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01家,高新技术企业65家,“专精特新”企业16家,形成产业集聚效应。2023年规上企业总产值达到448.63亿元。其中,盈富片区作为新材料产业园的“心脏”,引入多个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元。
走进中高端新材料产业园,仿佛走进一幅从1到10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新图景。如今,借势园区支柱产业的辐射效应,明城镇构建起独特的产业优势,现代化产业群初步形成。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交通及配套设施的逐渐完善,区域内引领项目投资、企业聚集的“磁吸效应”将进一步释放。
产城融合:聚力谋划3.0版本园区图景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空间载体来支撑。走进明城镇,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产业园区分布在崭新的道路两旁,绘就明城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园区、建设城乡融合全域和美名镇的生动画卷。
曾几何时,“低效用地”成为制约明城镇发展的头号难题。土地资源转化为强劲动能,既要让土地“活”起来,也要注入“养分”让其蓄力引势。
作为广东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2024年,明城镇担起“领头羊”角色,持续把工业园区环境品质综合整治提升作为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首要任务,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全面提升园区发展能级。
围绕为企业进驻提供优质载体,明城镇将工业园区整治提升作为主战场。2024年完成阶段性整治7宗共1015.48亩低效用地,盘活闲置厂房21.35万方;共签约工业项目48个,预计达产后产值约53.9亿元,税收173亿元;在环境卫生整治和绿化美化提升方面,通过企业捐建、政府兜底的模式,从“门前三包”到“厂边美化”,利用路边荒地、厂中空地改造建设了30个口袋公园、28个“厂中园”,初步实现“园中有景,景中有园”“厂在园中,人在景中”。此外,园区内还建成全科服务站与环境品质综合治理智慧化系统,带动企业、商协会、基金等多方投入,已累计撬动社会资金超1000万元。
针对园区“缺核少链”的实际问题,明城镇推进园区建设向更高形态的园区迭代升级,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产业特色鲜明、上下游集群集聚发展的现代化园区。通过聚力做大园区发展新增量,实现招商提效。2024年全年累计签约工业项目48个,协议总投资金额70.67亿元,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同比翻番。
园区一角
“开展园区整治提升,根本目的是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我们坚持一切围着产业转,一切为了产业干,切实提升园区发展增量。”宗黎明透露,要想方设法破解明城镇“无地可供”困境,下阶段谋划8宗约2744亩;化解因土地权属不清、利益分配不均等原因引发的矛盾,推动300亩留用地集中兑现、整体开发。
“打造‘未来’园区、打造‘零碳’园区、打造‘创新’园区。”宗黎明表示,接下来明城镇要抢抓广州新机场动工、大湾区西部航空物流中心建设等重大机遇,打造更高能级的产业平台,使园区真正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平台载体,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发动机。
本文原文来自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