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离线脉冲除尘器结构设计详解
纯离线脉冲除尘器结构设计详解
纯离线脉冲除尘器是一种高效的除尘设备,其设计特点在于能够实现彻底的离线清灰和在线检修。本文将详细介绍其各个部分的结构设计,包括箱体、进出风口、净气室及提升阀、密封及锁风、控制系统和滤袋等关键组件。
箱体结构设计
离线脉冲布袋除尘器的箱体一般为矩形结构,它与一般袋式收尘器的不同之处,主要是固定滤袋的多孔板在箱体的上半部,且收尘处于负压运行状态,在滤袋内装设防止滤袋被负压吸瘪袋笼。我们根据设备承受压力大小,确定箱体钢板厚度及加强筋的布置形式和密度。设备承受的负压根据使用工艺确定,一般小于7500Pa,为了安装及更换滤袋方便,滤袋的形状设计成单筒圆形。要把滤袋安装在箱体内,首先要在箱体内设置一块多孔花板,即根据滤袋直径的大小在一块钢板上开数个大小相同的孔。孔中心距也很讲究,过小,造成收尘器内部气体嵌速度过高,易造成设备阻力大,不可避免滤袋之间的相互摩擦;过大,使设备体积增大,造成浪费。多孔花板的结构是确定收尘设备尺寸的关键。另外,多孔花板既要承受系统负压,又要承受滤袋及袋笼的重量,稍有变形可能影响袋口处的密封效果,我们设计时对多孔花板已做了加强处理。
进出风口设计
进出风口及风道风速降低,设计中应以降低风速为首选,进出风口及风道风速不超过10m/s为佳。同时进风道应考虑防积灰结构设计。既可降低阻力又能更好的均风,有的设计者在风道中设计挡流板(或叫均流板)以达到均风目的,笔者认为这样会增加阻力损耗。
进出风道底部设计
含尘气体经风道进入灰斗,灰斗的溜角应大于60℃,这样不容易积灰。此设计扩大灰斗上口尺寸,消除积灰面,同时增大了风道与灰斗间的通风截面,使风道与灰斗间的气流速度降为1.58m/s。
净气室及提升阀设计
阀口气流速度对设备阻力有影响,一般为8~10m/s较为合理。经过运行数据比较,我们认为阀口气流速度应不大于6m/s。
密封及锁风设计
设备的漏风主要来自顶部检修门和灰斗的卸灰装置。顶部检修门采用橡胶密封条,其镶嵌在门板与角钢的沟槽内,两垂直方向的密封条采用45℃对接,接缝设计成曲线。依据多年的使用经验,大灰量且锁风要求较高的场合不宜采用卸灰翻板式阀,为此我们设计了分格轮卸灰阀。该阀结构简单,卸灰量大,密封效果好。与卸灰翻板式阀相比,采用这种卸灰阀,可靠性更高。依据除尘器运行时进出口温差(8~10℃)计算,整机漏风率<1%,密封及锁风设计较为合理。
控制系统的研制
高压行喷袋式除尘器的控制系统是用于除尘器的喷吹清灰系统的自动控制以及系统参数检测。本控制系统采用现场和中控结合的控制方式,控制箱采用PLC控制系统,对除尘器配置的所有电气设备如电磁阀、脉冲阀及卸料装置进行程序逻辑控制。根据粉尘浓度随意调整清灰周期和脉喷时间,使收尘器保持在一定的阻力范围内运行,又尽可能地降低压缩空气消耗量,并且减少收尘器内部外界空气的带入量,降低了除尘设备的结露的危险性。以保证除尘器的处理能力和收尘效率,实现除尘设备的清灰和自动控制。控制面板箱设置转换开关,用于“现场自动-现场手动-远程控制”三种控制模式的切换,以及“正常-停止-检修”三种状态的选择。
滤袋设计
根据确定的清灰方式和箱体结构,采用外滤式圆形滤袋。滤袋的长度决定收尘器箱体的高度,也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做决定。
纯离线脉冲除尘器采用先进的灰斗单独进风,装有锁风阀装置进行锁风,清灰时真正实现了不进风“静态”状态,离线脉冲清灰,除尘效率高达99.99%以上,粉尘无二次吸附,使清灰阶段更加彻底,达到环保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