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取得显著进展
内蒙古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取得显著进展
内蒙古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从库布其沙漠的光伏"骏马"到遍布全区的风电项目,内蒙古不仅成为了全国首个新能源装机并网规模突破1亿千瓦的省区,更在向着2024年底前实现新能源装机突破3亿千瓦的目标迈进。
实现"双碳"目标,不仅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坚定承诺,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近年来,内蒙古依托其丰富的资源优势,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立志在新能源领域实现"两率先、两超过"的宏伟蓝图,即率先形成新能源产业新体系、率先构建新能源技术新模式,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和发电量双双超过火电。目前,内蒙古已迈出了坚实步伐,成为全国首个新能源装机并网规模突破1亿千瓦的省区,预示着其正加速向提前一年实现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越火电的目标挺进。
站在400米的高空,库布其沙漠腹地的一番景象令人震撼:一匹由6万块光伏板组成的蓝色"骏马"在黄沙中昂首奋蹄,象征着内蒙古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这个场景,正是鄂尔多斯市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的真实写照。自2017年建成以来,该基地已成功治理沙漠6万亩,每年产出20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同时节约标煤6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5万吨,为内蒙古乃至全球的环保事业贡献着重要力量。
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一幅壮观的景象展现在眼前:6万块光伏板巧妙地组合成了一匹蓝色的"骏马",象征着内蒙古在新能源领域的蓬勃发展。这一基地不仅展现了内蒙古聚焦绿色低碳转型、努力在新能源领域重塑工业辉煌的雄心壮志,更成为全国新能源发展的领头羊。
2021年,内蒙古提出了"两率先""两超过"的宏伟目标,旨在率先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体系和电力系统,并在2025年前实现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越火电,2030年前新能源发电总量超越火电。这一系列举措,彰显了内蒙古在新能源领域的坚定决心和雄厚实力。
截至2024年3月,内蒙古的新能源装机并网规模已突破1亿千瓦大关,成为全国首个达到此成就的省区。沙漠之上,光伏板纵横交错,熠熠生辉;群山之巅,风机高耸入云,气势磅礴。内蒙古正以领跑者的姿态,引领全国新能源发展的潮流,构筑世界新能源产业的高地。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分别约占全国的57%和21%,为其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国家"双碳"战略的引领下,内蒙古紧紧抓住历史性机遇,新能源建设进展迅速,势如破竹。
内蒙古能源集团在化德县打造的100万千瓦风光储项目,展现了新能源发展的蓬勃活力。该项目自2023年底并网以来,已累计发送绿电15亿千瓦时,为当地绿色低碳转型贡献了显著力量。而在更广阔的内蒙古地区,新能源的开发已成为该集团的"头号工程"。目前,该集团在建新能源项目多达20个,总装机规模高达2010万千瓦,遍布内蒙古8个盟市、16个旗县,横跨东西近3000公里。这一系列大规模新能源项目的建设,不仅彰显了内蒙古能源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的雄厚实力和坚定决心,也为推动地区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注入了强大动力。
中广核集团在兴安盟打造的国内最大陆上风电基地,展现了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内蒙古的能源产业发展优势和潜力,吸引了众多能源头部企业纷纷进驻,共同推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
在内蒙古东部,中广核集团在兴安岭上建成了国内领先规模的风电基地;中部地区,三峡集团则在乌兰察布市布局了多个创新型新能源项目,装机规模近800万千瓦;西部地区,国华、国电等企业在巴彦淖尔市的沙漠中打造了大型光伏产业园。
2024年1至10月,内蒙古全区新能源项目投资高达1479亿元,同比增长11%,占能源重大项目投资比例达到49%。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内蒙古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此外,内蒙古在能源领域还取得了多项全国第一的佳绩,包括新能源总装机、新能源新增装机和新能源发电量等。为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内蒙古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倍增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十四五"后三年新能源规模、质量和效益要实现"翻倍"增长的目标。
在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的推进过程中,内蒙古自治区的领导亲自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参战督战。通过将风电光伏与防沙治沙相结合的创新方式,内蒙古致力于实现"1+1>2"的绿色发展成果。
9月的库布其沙漠,骄阳似火,黄沙漫漫。然而,在这片看似荒凉的土地上,却上演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建设大戏。打桩机的轰鸣声打破了沙漠的沉寂,一根根光伏桩在沙土中稳稳扎根,形成了一道道壮观的风景线。这里正是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的施工现场,该项目不仅是国家首批首个千万千瓦级大型风光基地的核心区域,还是鄂尔多斯"光伏长城"的重要一环。其总装机容量高达1600万千瓦,预计每年能向京津冀地区输送40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
沿着库布其沙漠的狭长地带,鄂尔多斯"光伏长城"的宏伟蓝图正在逐步展开。东起准格尔旗,西至杭锦旗,这条长达400公里、平均宽度5公里的光伏带,覆盖了约2000平方公里的场址面积。这不仅是一条蓝色的新能源长城,更是一条绿色的生态屏障。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光伏治沙300万亩、生态治沙900万亩的宏伟目标,为内蒙古乃至国家的能源转型和生态建设贡献力量。
在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数百台大型机械正在忙碌地施工作业。这里汇聚了众多新能源项目的建设力量,成为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自2022年以来,内蒙古已成功获批多个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并在库布其中北部、库布其南部、乌兰布和及腾格里等地建立了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推动了防沙治沙与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的快速发展,还为新能源领域的产业升级和生态改善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据统计,目前内蒙古已实施一体化工程新能源项目达2727万千瓦,治沙面积也已扩大至238万亩。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彰显了内蒙古在新能源领域的雄心壮志,更为全国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榜样。
在达拉特经济开发区,增量配电网绿色供电项目的施工现场正忙碌地进行着场平施工作业。该项目是内蒙古首批工业园区绿色供电项目之一,目前已经进入了冲刺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将具备并网条件。项目建成后,50万千瓦的光伏发电将直接供应给工业园区,实现绿色电力的就地消纳。
自2022年以来,内蒙古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创新推出了6类新能源市场化消纳模式,包括源网荷储、风光制氢、园区绿色供电等,旨在促进绿色电力在当地的消纳。截至今年10月底,内蒙古已累计批复市场化并网项目超过200个,配建新能源规模超过7000万千瓦,成为全国市场化项目建设领域的先行者。
在锡林郭勒盟,一架架风机巍然耸立,它们正全力以赴地助力内蒙古绿色电力的外送工作。同时,包头达茂零碳园区也在积极规划新能源项目,力求在5年内实现园区绿电的100%消纳。此外,乌兰察布市也在大力推动大数据、铁合金等关键领域对绿色电力的消纳,绿能替代工作正全面展开。
然而,要实现高水平绿电消纳,必须破解"储能"难题并优化"输送"环节。为此,内蒙古将储能电站建设和装备制造发展作为重要战略,实施新型储能发展专项行动,力图在2024年底前将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扩大至1000万千瓦。同时,内蒙古还在积极推进绿电外送工作,例如,锡林郭勒大草原的1亿多度绿电就成功点亮了杭州亚运会的赛场。
尽管如此,内蒙古仍面临外送通道建设与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不匹配的问题。针对这一挑战,内蒙古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建议鼓励可再生能源就近就地消纳,支持先进绿色高载能产业与可再生能源电源侧的布局优化,以及实施跨地区合作新能源消纳项目。
在创新与挑战中不断前行,内蒙古正力争在2024年底前实现新能源装机突破3亿千瓦,提前一年达成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越火电的目标。这匹蓝色的"骏马"正以冲刺的姿态,奋蹄疾驰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