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一首《弹琴》托物言志,抒发自己无人赏识的孤寂之感
刘长卿一首《弹琴》托物言志,抒发自己无人赏识的孤寂之感
七弦琴,又称瑶琴、玉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古代文人雅士讲究琴棋书画兼修,抚琴是极其风雅之事,讲究净手焚香,郑重其事。古琴一般弹给自己或知音人听,而非在大庭广众之下演奏。
刘长卿,字文房,今安徽宣城人,中唐时期诗人。他少有才名,曾多次参加科举应试,在士子中颇有声望。开元年间进士,仕途坎坷,宦海两遭贬谪,享年七十二岁。他是大历时期的重要诗人,与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并称为“钱刘”。
刘长卿恃才傲物,对自己的才能充分自信。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言,无论是五言绝句,还是五言律诗,他都进行了精深的探索,使之更加精圆自然,更加符合或具有五言绝句和五言律诗的特点,并自称为“五言长城”。
刘长卿刚中进士不久,还没来得及出任官职,就赶上了安史之乱。于是,他逃至江苏一带,在这里短暂地分别任职长洲尉和海盐令。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一首《弹琴》。
泠泠七弦上,
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
今人多不弹。
这首诗的大意是:
清脆激越的琴音,发自七弦琴上。
静静地聆听,好似是风撼松林的声音,十分凄清。
这清幽高雅的古时曲调,虽然我很喜爱。
但是,只可惜现今人们大都不再弹奏了。
刘长卿这首《弹琴》是一首托物言志五言绝句。
整首诗首先着墨描写琴声的悠扬、起伏,通过“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以“七弦”指代古琴,既具体又富有象征意味。而“松风寒”则暗示琴声的凄凉,与“泠泠”形成对比,进入美妙的音乐意境,表现出自己对古调的独特感受。
然后,由描写音乐的意境,转为议论性抒情,写出了由听弹琴而引发的感慨,感慨古调虽然自己深爱,但在今人中已经很少有人弹奏了。既表达出自己对古调的执着喜爱,也反映出时代变迁中传统文化的失落。
全诗语言简洁,语意直白;夹叙夹议,重在抒怀;借物自喻,托物言志;委婉含蓄,一语双关;语浅意深,含义深蕴。
突出特点是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琴声为主题,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展现出自己对古调的热爱,同时也表达出对时代变迁中传统文化逐渐失落的感慨,借弹琴来抒发自己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的情操,以及对世无知音的感伤。
总起来看,刘长卿这首小诗,表面上写弹琴,实则是表达自己内心世界,通过感叹古琴调不为当今世人所看重,来感叹知音难寻,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以及无人赏识的孤寂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