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玛纳斯古城遗址的发现始末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玛纳斯古城遗址的发现始末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622A06ZLS00?media_id=&suid=

玛纳斯古城遗址位于新疆玛纳斯县,是唐代北庭大都护府治下的一座重要军事重镇。这座古城遗址不仅见证了唐代在西域的军事布局,更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对玛纳斯古城遗址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成果,为我们揭示了这座古城的历史面貌。

《新唐书·兵志》载:“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唐辖西域后,在伊州、西州、庭州、焉耆、龟兹、疏勒、于阗境内驻有军、守捉、城、镇、戍堡、烽铺、馆驿等众多军事机构,仅守捉就设有23个。“守捉”,汉语,意“守卫”、“捉拿”,为唐朝独有。公元648年,唐攻灭龟兹国,迁安西都护府于龟兹,设立龟兹、于阗、疏勒、焉耆四个军镇。并在北庭大都护下分军、镇、守捉、烽戍四级管理。公元866年(唐咸通七年),张义潮联合北庭回鹘首领仆固俊攻克西州、庭州、轮台、清镇一带,在庭州设11个守捉城。即庭州东的独山守捉、沙钵城守捉、冯洛守捉、耶勒城守捉、俱六城守捉、张堡城守捉、乌宰守捉、叶河守捉、黑水守捉、东林守捉、西林守捉。玛纳斯境域内之乌宰守捉城是最大的一座守捉城。

玛纳斯古城遗址的最早发现

唐之乌宰守捉城,本地老百姓称为楼南古城,或称为破城子。位于玛纳斯镇楼南村东北方向,距县城3.5公里。古城平面呈长方形,东墙长620米,西墙520米,南墙约500米,北墙520米,周长2160米,超过了4里,是塔西河古堡的3.5倍。城墙建造方法为夯筑。这里曾是丝绸之路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军镇。由于历史原因,古城内有部分土地被开垦为耕地,甚至古城的西城墙遗址还被碾压成了当地农民耕种机械通行的便道。

乌宰守捉城是唐朝在西域一带设置的众多军事防戍建置之一,此乌宰守捉城据考为唐代618-907年的遗址,属唐代北庭大都护府治下的一座重要军事重镇。据《绥来乡土志》记载,今天的玛纳斯古城遗址,“谨考汉时之叶密城即今安集海是也,距城一百七十五里之破城子,在本境东北隅距城三里许,周围十里许,旧迹犹存,或云唐时之沙壓之城,也考西域图考阳巴勒噶逊城也”。武周长安二年(702年),武则天在庭州(今吉木萨尔县)设北庭都护府,在玛纳斯境内修筑乌宰守捉城,属北庭都护治下的清镇军管辖。唐代军事建制,都护府下设军,军下设守捉,守捉下设烽、戍。乌宰守捉城是唐代西域守捉城之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据《中国名胜词典》记载:“城垣残存,土筑呈正方形,有东西两门,相互对称,旁有高大烽燧遣迹,传为唐代遗址。”

同时,因为玛纳斯河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一条内陆河,岸高地险,夏季水盛流急,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唐称之为白杨河。白杨河东之楼南古城,即为唐乌宰守捉城。丝绸古道必须渡河而过,为了丝路畅通,建有辅助军事设施,河东内侧两处巨大土阜遗址。这几个建筑,都是以乌宰守捉城为核心而构成的军事防御体系。

玛纳斯古城遗址的考古挖掘

据《西域图志》记载:“至于唐朝政治之在边疆自高宗、太宗二帝时,已逾葱岭而西及波斯,据考当时新疆政治机构之设,一为安北都护府,治金山,领碛北诸府州;一为安西都护府,治龟兹,领天山南路所有地区;一为北庭都护府,治庭州,领天山北路所有地区。是全新疆以及外蒙古均已入大唐之怀抱里,成为一大家庭组织,此则靖远关是属包括在北庭都护府之内矣。”

事实上,早在1990年玛纳斯古城遗址就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10月5日至13日,按照自治区文物局安排,玛纳斯县文物局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对玛纳斯古城进行了实地调查勘测工作。

此次玛纳斯古城的调查队伍由玛纳斯县文物局的文博工作人员和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师生组成,使用GPS定位、RTK测点和洛阳铲打点勘探的方法,结合20世纪60年代卫星图,对现存的玛纳斯古城进行了实地勘测,从考古学的角度较客观地对该城址的形制、年代、性质做出判断与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玛纳斯古城平面呈长方形,略呈东北—西南走向,南北长约570m,东西宽约480m,总面积约273600平方米。城垣保存于地面之上,西、南、东三墙正中设城门,未设北门,西门和东门外仍残存有瓮城。四面墙体均残存有马面。城内东北角角台仍可辨识。城中心为十字街,连接东、西城门,贯穿城的南北。城中部偏北似有建筑遗迹,需进一步发掘清理。古城墙体保存状况参差不齐,城墙东、西、北三面保存较好,南墙南部建有鱼塘,对南墙破坏严重。城墙外护城河流经城的西北部,宽约15m。

城内地表可见大量文物,此次采集遗物具有代表性,多为大型器物,有缸、盆、桥形耳等,陶质有泥质陶、夹砂陶,陶色有灰色、红色、黑色,纹饰有水波纹、漩涡纹等。此外,还包括建筑构件如砖等。根据古城内出土文物,初步判断此城始建于唐,沿用于西辽及元。调查队通过一周时间实地调查勘测,基本弄清了古城的初建年代,规模和形制以及城内主要道路走向等问题。绘制了城址遗存示意图、城址复原图、以及城址考古工作规划图,编写详细的考古发掘计划,对此后的挖掘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也是基于此次考古挖掘成果的展现,2019年,玛纳斯古城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3年玛纳斯县对古城遗址进行了再次考古勘探,此次勘探总面积28万平方米,重点勘探面积约2万平方米。经过勘探发现城墙4处、道路2条、房址1处、夯土区5处、灰坑1个。通过此次考古探勘,摸清了玛纳斯古城遗址城址整体结构和内部文化遗存的分布情况,确认了城址城墙、城门、街道等主要框架架构的位置和形制,为开展大规模有针对性的考古发掘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玛纳斯古城遗址的历史意义

著名史学家崔伯欧在他的《靖远关怀古》一文中写到“贞观元年至十四年间,太宗专为安定西北之内乱,颇尽心力于塞外,至二十二年而全部之和平始克构成。故遂设安西、北庭两都护府以维护治安之永久者,而绥来地当庭州之门户,为期维护北庭都护府之安定,应设靖远关以达成之。白杨河又或玛纳斯河,其在当时之障碍位置较今日为大,若益之以边城,更得安于太石,唐代靖远关之由来在是。”同时结合于整个城内发现有来自中原的瓷器、陶器等物品,也有来自西方的铜器,通过这些瓷陶器皿,一方面反映出丝绸之路上东西文化交流的一个繁盛的历史景象。另一方面根据城的整体规模和近些年对整个天山北麓庭州下辖的军政建制设置的城址的总体调查研究,总体上判断玛纳斯古城可能比守捉城的规格更高,很有可能是唐代在天山北麓设置的青海军所在地。这为讨论玛纳斯古城的行政建制、历史沿革和营建形制,提供了更多的历史线索及研究资料,更能够显著地推动对北庭的军政体系、西域地区不同等级层次城址的营建形制与制度的研究。

回顾历史,在汉唐时期,中央政府分别以西域都护府、西域长史府、安西大都护府、北庭大都护府为中心,在新疆设置了一系列相应的军事和政治机构,管理西域事务。玛纳斯作为庭州之门户,为期维护北庭都护府之安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玛纳斯古城遗址的考古挖掘,对于证实玛纳斯作为丝绸之路新北道的重要节点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再次证实了玛纳斯县是新疆自古以来的“商贾名驿”。

同时,对玛纳斯古城的考古挖掘,也对于探讨唐代在天山北麓设置的军政建制和中央王朝对西域边疆的经营治理有着重要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于认识古代大一统政治格局方面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为今天进一步夯实铸牢各民族共同秉持的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认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和谐并存,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贡献美好和平的丰富内涵都提供了重要的史实依据。

来源:玛纳斯县零距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