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康有为上书——书生和皇帝的对话
清史:康有为上书——书生和皇帝的对话
国家存亡危机之际,正是能人志士发光之时。在清朝末年,已经是民不聊生,再加上其他国家的侵略,导致不少有才能的人奋起反抗,促使清朝变强。
起因
1894年,日本蓄意挑衅中国,最后爆发了甲午中日战争,但是可惜的是,中国战败。
结果
礼部尚书等六个人开始阻挠国家变法,阻止学子上书,为此皇帝罢免了他们的官职
始末
康有为上书
1895年,康有为曾经组织过一起浩浩荡荡的公车上书,联合众多的学子一起写文章,准备呈给皇帝,希望皇帝能够听从他们的意见改革国家。但是他们人多却势力单薄,他们的上书很快就被政府的人拦截下来了。但是康有为并没有气馁,他这一年准备科举考试,只能进入朝廷为官,才有可能接近皇帝,提出他们之前的想法。
果然康有为很快就考中进士,随后进入朝廷为官,成为了工部主事。康有为虽然已经为官,但是现在的他依旧没有忘记自己曾经提出的改革方法。
恰巧的是,德国通过武力占领了胶州湾,这件事引发全国轰动,这让远在广州的康有为明白,这次就是上书的好机会。现如今的康有为有身份有地位,自然没有人会阻拦他,于是康有为从广州专门跑到北京,随后递交了《上清帝第五书》。
康有为本以为这一次没有人会阻拦,但是没想到,因为他的言语过于激烈,最终还是被拦下了。
光绪的想法
对于中国的现状光绪也有所改变,但是现在朝廷的大权全部掌握在慈禧的手中,他就是一个傀儡皇帝。光绪不满足这样的生活,同时光绪的老师翁同龢也看到康有为的才华,身为老师自然明白光绪的苦楚。看到康有为以后,翁同龢就准备拉拢康有为,壮大自己的势力,对抗慈禧,同时改变清朝现状。
为此翁同龢极力推荐康有为,而这个时候康有为看自己的上书石沉大海,都已经心灰意冷,准备收拾东西回到广州,结果这个时候皇帝传旨,想要和他见一面。这个消息无疑是震惊的,康有为知道自己的上书还是起到作用了,而光绪看到自己的老师这么努力推荐一个人,也非常有兴趣,准备见一见。
于是两个人最终还是相见,面对国家变法康有为说得头头是道,他认为国家应该进行改革,否则很容易被人侵略。面对这次变法的言论,光绪不仅仅是找康有为一个人,还有李鸿章等大臣都在,虽然他们有一定的才能,但是他们的思想还是比较顽固的。
康有为提出变法以后也受到很多大臣阻止,他们的嘴中张口闭口就是“祖宗礼法”,但是康有为立马驳回,他认为祖宗是的办法是治理土地的,但是现在土地都快被人抢走了,还顾及着祖宗礼法,容易导致清朝覆灭。
筹划变法
他们这段对话全部都被翁同龢告诉了光绪皇帝光绪皇帝听说以后还是比较着急想要看到康有为的,不过翁同龢还是拦下了,因为最近有人给他一封信,在信封中全部都是康有为推荐自己的言论。
在书信中,康有为表示自己算是旷世奇才,有着非同凡响的能力,而且通过上次的公车上书,康有为的名声在京城也算是家喻户晓。
为此这让康有为更加认为自己的能力,所以在书信中,康有为毫不夸张地表扬自己,甚至认为自己的能力出众,官职也应当较大。而经历这次谈话以后,康有为甚至都推荐到了翁同龢的身边,翁同龢认为康有为的想法是想要顶替他的位置,于是渐渐的和康有为疏远了但是皇帝急于见康有为,所以并没有在乎翁同龢和康有为之间的隐晦矛盾。不过光绪皇帝和康有为见到以后,就谈论变法而言,光绪皇帝和康有为谈论就不是很畅快。
因为康有为是广州人,说的话都是广州话,光绪皇帝根本听不明白,所以这一次的谈话,光绪皇帝根本就没有听懂不过光绪皇帝对于变法这件事也是非常重视的,虽然这次听不懂康有为说的话,但是后来光绪皇帝召集大臣,对变法和康有为有了新的定论。最终光绪决定让康有为筹划变法,只不过官职不高,类似秘书一职。
小结
戊戌变法的重要一步,就是康有为公车上书,正是因为这件事,让康有为进去清朝政治的核心。
【参考资料】《光绪朝东华录》、《戊戌变法档案史料》、《力挽狂澜戊戌政变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