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巴族生活方式
门巴族生活方式
门巴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门隅和上珞渝的墨脱及与之邻近的东北边缘地区。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门巴语,但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藏文。门巴族人主要信仰苯教(一种原始的巫教)和喇嘛教。门巴族有丰富的民间文学,民歌曲调优美、流传久远,其中以“萨玛”酒歌和“加鲁”情歌最为奔放动人。门巴族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也兼营畜牧业和狩猎,擅长竹藤器的编织和制作各种木碗。门巴族人民与藏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互相通婚,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都有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
门巴族的生活方式在服饰和习俗上深受藏族影响,尤其是在门隅地区。男女皆着土红色氆氇袍与红黑色软底长筒靴,头戴具有民族特色的褐顶桔黄边小帽,帽子前方留有缺口。女子会围白氆氇围裙,背披小牛皮或山羊皮,佩戴松石、珊瑚玛瑙等饰品。墨脱地区女性的服饰则以白色短衣或宽大褂子及花色长裙搭配,脚穿绣花毡靴,并佩戴各类饰物。
门巴族的服饰具有地区差异,门隅男子的典型装扮是藏式赭色氆氇长袍和束腰带,头戴镶有桔黄色边的褐色小圆帽。妇女会在袍外加系白色圆筒围裙,同时佩戴宝石镶嵌的银饰品。饮食上,门巴族以大米、玉米、荞麦和鸡爪谷为主,烹饪方法丰富,如烙荞麦饼,喝酥油茶,偏爱辣味。在饮食禁忌上,西部门巴族与墨脱门巴族有所不同,前者如不杀牛,后者则较开放,食用肉类更为广泛。
珞渝地区因气候和地形特点,种植玉米和鸡爪谷,成为墨脱门巴族的主要食物。他们用玉米制作面团和白酒,鸡爪谷则用于酿制甜酒。门巴族的烹饪以豆酱为重要调料,如荞麦饼的制作,以及汤菜中不可或缺的豆酱。饮食中,酥油茶和自制酸奶是日常饮品,饮酒也是他们的喜好,招待客人时尤其注重礼节。
民居方面,门巴族多居住在木顶、竹顶或草顶的两三层小楼中,墙用石块、木板或竹篱搭建,屋顶为人字形,底层通常用于圈养牲畜。室内简朴,夜晚则在地板上铺毯子或兽皮,形成独特的睡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