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下一代坦克性能对比:99A全面领先,四代坦克各展风采
中俄下一代坦克性能对比:99A全面领先,四代坦克各展风采
1991年海湾战争中,伊拉克装备的T72坦克被美军M1A1/HA坦克以34:0的悬殊比例击败,几乎退出历史舞台。本文将对比分析俄罗斯T90M与中国的99A主战坦克的性能优劣,并探讨俄罗斯T14阿玛塔与我国正在测试的第四代坦克在设计理念和性能上的差异。
T90M与99A主战坦克对比
从纸面数据来看,我国的99A主战坦克在多个方面领先于2017年首次亮相的俄罗斯升级版T90M,特别是在信息化、传动系统、观瞄系统及装甲防护等方面。
传动系统对比
T-90M仍使用传统三板三杆系统,这是T-72B坦克传动系统的升级版。这种设计要求驾驶员在换挡时手脚并用,对新手来说操作难度较大,且坦克的灵活机动性也受到影响。此外,从驾驶舱内部可以看到各种电子设备布置较为密集且凌乱,未能实现各分系统的整合,操作较为复杂,反映出俄罗斯在电子技术方面落后于中美。
图:T-90M驾驶舱
相比之下,99A主战坦克的驾驶舱设计简洁宽敞,设备集成度高,液晶显示器取代了传统的仪表盘。车长战位配备了集成了热成像的独立周视观瞄装置、信息化显控终端、战术网络终端和数字化调频电台等,并可与友军共享数据。99A的观瞄系统配合火控系统,确保了高命中率。
图:99A坦克内景
防护装甲对比
99A正面防护装甲采用复合材料,厚度相当于1000毫米均质装甲。在正面0-20°角度有重点防护设计。在计算机模拟实验中,美军M1A2与我方坦克面对面冲锋时,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命中99A要害。M1A2正面防御厚度相当于960毫米均质装甲,两者实力相当。
动力系统对比
T90M的动力系统是V92S2F型柴油机搭配行星齿轮变速箱,有7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最大功率1130马力。而99A搭载国产1500马力的150HB发动机和CH1000综合液力传动系统,有5个前进档和2个倒档,使55吨重的99A坦克能够达到超过70公里的时速。99A的改进型动力系统输出功率更是高达1800马力。99A动力变速箱比俄式产品多一个倒档,目的是增加中央转向功能。
图:被乌军击毁的T90M
从俄乌战场的表现来看,T90M的正面防御能力仅相当于600毫米至800毫米均质装甲,尤其在面对顶攻击和无人机攻击时显得力不从心。在后勤维护方面,T-90M发动机的拆卸和组装大约需要3.5小时,而我国99A型坦克发动机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在45分钟内完成更换。在实战中,T90M被乌军击毁的数量较多,且几乎不可能进行现场维修。
中俄四代坦克对比
俄罗斯的T14阿玛塔主战坦克原型车于2013年6月下线,2015年5月9日在红场阅兵亮相,并于同年开始量产。其最大的革命性变化在于首次采用了无人遥控炮塔设计,3名成员集中在车体前部,呈品字形布局,有效避免了殉爆,大幅提高了乘员的生存性。
图:T14
T14主战坦克配备混合燃料X型发动机,最大功率1500马力(未来计划增加到1800马力)。配备125毫米2A82-1M式滑膛炮,弹药基数45发,比西方传统坦克多出10发。采用主动防御系统,炮塔和车体连接部位至少有五个发射器用于拦截来袭穿甲弹,在炮塔四周配有主动毫米波雷达,提高了预警能力。
图:T14设计图
2024年5月下旬,互联网上出现了疑似中国第四代主战坦克的测试照片。从照片可以看出,车体仅有两个舱盖,炮管呈现棱形设计。西方媒体推测,我国四代坦克可能采用两人制乘员配置,装备无人炮塔、遥控武器站、一体化信息作战系统和全维综合防护系统,综合作战与生存能力已显著提升。
图:我国四代坦克原型车
国外媒体认为,我国四代坦克更加注重主动防御系统,而非传统的重装甲被动防御路线。研发人员计划安装反制巡飞弹、自杀式无人机、火箭发射器等软硬杀伤装置,以拦截和欺骗来袭目标,实现类似360度无死角的防护效果。
图:我国四代坦克测试中
根据央视节目《大国工匠》的多次暗示,我国下一代主战坦克的研发进展顺利。据军迷分析,新式坦克样车早已下线,重量在33至36吨之间(装甲减重明显),正在进行各种测试。
官宣进展
参考消息援引香港媒体报道,我国下一代坦克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吸取了俄乌冲突中坦克受到“标枪”等反坦克武器顶攻击的教训,我国将无人机整合到坦克中,增强了对敌方目标的打击能力。新一代坦克配备105毫米新型线膛炮,采用隐身炮管设计(可升级为105毫米电热化学炮)。
我国工程院院士臧克茂曾在军事栏目中谈到,电磁装甲或将改变坦克的发展方向。第四代坦克通过电磁技术增加装甲防护力,可以大幅减重,有效避免了重装巨炮与机动实用性的矛盾。
图:我国四代坦克内部模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