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篇长文带你读懂中国星官体系之“三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篇长文带你读懂中国星官体系之“三垣”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01/22/8180336_1138250251.shtml

中国星官数量大约是300个,是西方星座数量的3倍多(目前国际通用的星座数量为88个),如果不系统的分类就太凌乱了。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把全天星官划分为五组,称为“五宫”,为突出北极的重要性,将北极附近的星官归属于中宫,而赤道附近的星官被分别划入东、南、西、北四宫。隋唐时期的《丹元子步天歌》将全天星官分归“三垣二十八星宿”统辖,此后一直沿用千余年。

三垣,指的是北天极附近三个较大的天区,分为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这里的垣,是城墙、城池的意思。每一垣都有左右两道宫墙环绕,它们就像是星空帝国中的三座城池。

紫微垣

又叫紫微宫,古时人们用紫草的根部染制织物,需要多道工序才能保持紫色不褪。所以紫衣非常贵重,紫色成为象征尊贵的颜色。紫气也是古人眼中的祥瑞之气,是帝王、圣贤出现的征兆。所以人们把神仙的住所称为紫府,那象征天帝的北极星所在区域自然就叫紫微垣了。

从星图可以看到,在北斗七星东北方,有15颗星星,呈东西排列,以北极星为中枢,成屏藩形状。东藩八星,由南向北依次为:左枢、上宰、少宰、上弼、少弼、上卫、少卫、少丞。西藩七星,由南向北依次为:右枢、少尉、上辅、少辅、上卫、少卫、上丞。左右枢之间叫“阊阖门”,上丞与少丞之间的门叫“北门”,也叫后门。宫墙主体由枢、宰、尉、辅、弼、卫、丞等官吏构成,负责保卫禁宫安全和处理皇家内外事务。

宫墙内陪伴天帝左右的是他的子嗣和皇后,由南起为:太子、帝、庶子、后宫、天枢等“北极五星”,为“北辰最尊者也”,勾陈六星象征后宫嫔妃。还有“御女”照顾生活起居,“柱史”记录宫中发生的日常大事,“女史”负责漏刻和计时,“尚书”为皇家秘书,大理负责审判刑罚,“天柱”用以张贴政令等。

宫墙外北门有“华盖”和“杠”,是天帝车上的伞盖,门外建有“传舍”,是来朝臣民下榻的馆舍,种有“八谷”粮食作物,“天棓”(bàng)、“天枪”、“玄戈”护卫皇家安全,“内厨”负责后宫饮食,“三师”、“三公”等待传唤,“内阶”连接紫宫与文昌宫,“天牢”监禁违法的贵族等。

紫微垣既是天帝的起居所,也是与近臣议事的地方。古代封建帝王总是喜欢标榜自己天子身份,所以居所的命名也要效法于天,称皇宫禁地为“紫禁”,明清故宫“紫禁城”的名字正是取自这中宫北极紫微垣。

2500多年前,紫微垣和拱极星区(围绕在北天极周围永不落下的恒星区域)完全重合,那时中原地区的北方天空中,不但北斗七星全部位于拱极星区,太阳守、太尊、玄戈等也位于其中。但是现在我们发现由于岁差的原因,紫微垣的范围与北纬35°恒显圈并不完全重合,比如仙后座诸星在恒显圈内,但未被古人划入紫微垣内,相反紫微垣内最重要的北斗七星却有3颗星跑出了恒显圈,时常会落入地平线之下。

千百年来,由于岁差的原因,人们终于知道恒显圈或者说北极点原来一直在星空中悄悄移动,大约25786年一个轮回。我们顺着北天极渐移的路径寻找,就会发现一连串霸气的星名,它们都曾是不同时代的“北极星”。在紫薇右垣的右枢星官旁有两颗暗星,分别为“天乙”和“太乙”。它们在4000多年前最接近北天极,被殷商人当作是北极星。“帝星”从周代起,成为距离北极最近的亮星,因此担当起西周至两汉时期北极星的重任。帝星又叫“太一”、“天一”和“北极二”。

汉以后,北天极与帝星渐行渐远,逐步与“北极五”靠近,也就是北极“天枢”星靠拢。宋代已降(xiáng),天枢星又逐渐退出了星空枢纽的位置。明清至今,“勾陈一”成为新的北极星,到了公元2100年左右,北天极离勾陈一最近,之后逐渐远离。大约公元2500,在勾陈六星旁边的“天皇大帝”离北天极最近,成了新的北极星。

找到了北斗七星,就找到了北极星,跨过勾陈一几乎在与北斗相对的位置上,有5颗组成类似W或M的形状,这就是西方的仙后座。北斗与仙后座之间包括北斗在内的圆形区域,就是紫微垣的大致范围。生活在北纬35°左右的中国古人对这片星空非常熟悉,因为这些星星永远绕着北极星旋转终年不落。

太微垣

除了日常起居的宫殿,古人还给天帝安排了一个专门上朝的地方,形象一点说,就像今天的政府办公地点,或者说天上的议事厅。就在北斗的对面,南方朱雀的翅膀上,这里同样有个被弧形垣墙围着的区域,这便是天帝处理政务的天庭–太微垣。

在太微垣中,大大小小古往今来的官员们拥挤在一起。有“上将、次将”,“上相、次相”,按顺序分列于左右两侧,把整个朝堂包裹起来。中央是代表五方上帝座位的“五帝座”,五帝座北面是“太子”、“从官”以及天帝宠爱的“幸臣”。五帝座东边是“三公”、“九卿”、“五诸侯”等近臣。五帝座前的“内屏”如同一道屏风或影壁,把朝堂内景遮蔽起来。两侧垣墙端头站着的是左右执法,“左执法”就是廷尉,“右执法”就是御史大夫,左右执法守着“端门”,左右垣墙的各星之间又设有8个门,一共9座大门,十分气派。垣墙北面是“虎贲、郎将、郎位、常陈”等侍卫人员。右垣外还有一些建筑设施,“长垣”就是宫墙外的城墙,“灵台”就是观象占卜的天文台,“明堂”就是天帝发布政令、举行祭祀的重要场所。

根据五行思想,古人认为天上有五方上帝,分别为: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纪。五方上帝能称“帝”,但并不能配“天”,因为天帝只能有一位,所以他们的地位低于天帝,是协助天帝统治四方的副手。五方上帝的座位在天庭有两处,一处是紫微垣中的“五帝内座”,一处是太微垣里的“五帝座”。《步天歌》把这两个星官都称为“五帝内座”,需要注意别搞混啦。五帝座星官只有五帝座一较为明亮,它也是太微垣中最亮的一颗星,对应的是中央皇帝。

在太微垣西边,有一个星官叫“少微”,听名字似乎不及太微有气势,但少微四星所代表的都不是凡夫俗子。《晋书・天文志》记载:“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一名处士,亦天子副主,或曰博士官,一曰主卫掖门。南第一星处士,第二星议士,第三星博士,第四星大夫。明大而黄,则贤士举也。”如果少微星明亮并呈黄色,说明朝廷举贤任能,天下安宁。

当然,最有意思的要数位于垣墙外距北斗七星不远的6颗不起眼,但排列规整的星星,它们被叫做“三台”。三台就是3个台阶,但这台阶非同小可,上接紫微垣,下通太微垣,是天帝每天上朝的必经之道。天帝每天上朝先乘坐北斗御车经内阶到达文昌宫,再由文昌宫经三台抵达太微垣。

在古天文星占中,有一家叫“泰阶六符”,这时西汉东方朔所著的占书理论,就是通过占卜三台来预知天下。他把三台称作“泰阶”,分上中下三阶,每一阶上下两星各有所主:上阶上星代表天子,下星为皇后;中阶上星代表诸侯和三公,下星代指卿大夫;下阶上星象征土,下星则代表谁庶民百姓。《三国演义》第104回,诸葛亮病卧五丈原,扶病出帐,仰观天文,十分惊慌。对身边的姜维说:“吾见三台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隐,相辅列曜,其光昏暗。天象如此,吾名可知!”诸葛亮正是发现三台中的中阶上星幽隐,自知大限将至,所以才有了后面的禳星延寿。

在早春的夜晚,我们面朝南方星空会看到一个巨大的反问号,它是西方狮子座的头部,也是中国轩辕星官的主体。然后顺着轩辕星官往东,在狮子尾巴尖上找到一颗亮星,为“五帝座一”。再顺着狮子尾巴往东,能看到一团模模糊糊的暗星聚在一起,这实际上是一个疏散星团,称为“后发星团”,是郎位诸星聚集地。若继续向北,在北斗七星的斗柄下不远处有一颗亮星“常陈一”,它就是太微垣的最北端。这样就确定了太微垣的主体范围。

天市垣

表面上看就是天上的街市,其实它有两层用途:一是天帝接受各路诸侯朝拜的地方。所以就有天帝的龙椅“帝座”,有“七公”和“天纪”代表三公九卿,“宗星”为天子的亲戚,“女床”为后宫御女侍从,围绕帝座一圈的是天帝身边的太监叫“宦者”,边上站着一位叫“候”,是天帝迎送宾客的官员,同时也负责观察天象。天帝每年都会选一个时间巡游四方,这时各路诸侯就赶来朝拜,两侧垣墙就像各地的诸侯,左右各11位,一共22位,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周围。

二是天上最热闹的贸易市场。正是这样,天帝才会每年巡游到此,可以说天市垣是星空帝国中最繁华的集市。这里有买卖绫罗绸缎的“帛度”,有宰牲卖肉的“屠肆”,有沿街叫卖的移动摊位“车肆”,还有专门卖珠宝古玩的“列肆”,各路商贩云集于此,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为保证公平交易,打击奸商,在这里设有“斗”和“斛”作为集市上的公平秤,”市楼“执掌市场规范,就像现在的工商局,“天牟”相当于工商局的局长,主管物价、税收、办理执照等事务,它们一起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很奇怪,天牟却被安排在天市垣的左垣外,《步天歌》也没有把它划入天市垣里。

天市垣的北墙外,还有一串像项链一样的小星围成一圈,古人称之为“贯索”,其有两个意思,一是绳索。古代对于罪行较轻的囚犯,不用镣铐,而“只用贯索束颈”。二是钱串。“贯”本意是穿钱的绳子,后引申为钱币单位,“索”也是基于同样原因也成为货币单位。每千文为一贯,也叫一索。北宋末年,吏治腐败卖官鬻爵明码标价,民间有歌谣为证:“三千索,直秘阁(秘书省或尚书省);五百贯,擢通判”。所以贯索二字连起来表示钱串,古人由此想到犯罪,由犯罪再联想到监狱,贯索因此也代表天牢,不仅关押市井毛贼,还掌管天下的刑罚大事。

明朝建都南京后,朱元璋改南京为应天府,开始营建都城,把朝中各重要机构都安置在城内,唯独把极为重要的三法司(即刑部、督察院和大理寺)转移到了城墙北门外的玄武湖畔。为啥要舍近求远呢?原来,老朱为了凸显自己是真命天子,就按照天市垣的形制来建造都城,“贯索”就在天市垣的北城墙外,所以对应的三法司就只能建在此处啦。

这种象天法地的都城规划手法,从春秋战国就开始了,秦朝的咸阳城就是依照天象来建的。以天为景象,以地为法则,这正是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

天市垣在青龙的背上,要想定位天市垣,就要找到春季夜空最亮的大角星,然后再找到夏季夜空最亮的织女一、河鼓二和大火星,这四颗星所围成的巨大四边形内就是天市垣的主体所在。

参考资料:《星空帝国 中国古代星宿揭秘》作者:徐刚/王燕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