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O 赛道风云:奥浦迈、雅本化学收购背后的资本棋局
CXO 赛道风云:奥浦迈、雅本化学收购背后的资本棋局
在全球经济波动、医药融资环境收紧以及医药IPO趋紧的大背景下,CXO等生物医药技术提供者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市场环境迫使企业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奥浦迈收购澎立生物以及雅本化学拟并购皓天科技的消息,无疑在行业内投下了重磅炸弹,这不仅是企业自身战略布局的重大举措,更预示着CXO行业整合的趋势。
奥浦迈收购澎立生物:加速培养基+CDMO一体化布局
1月16日晚,奥浦迈发布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并支付现金方式取得澎立生物医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控制权,并同步募集配套资金。公司股票拟于1月17日(星期五)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5个交易日。
2月7日晚间,收购细节进一步披露。奥浦迈将收购包括PharmaLegacyHongKongLimited、嘉兴汇拓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在内的31名交易对方合计持有的澎立生物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值得注意的是,知名私募机构高瓴、红杉旗下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也参与其中。
公司股票拟于2月10日(星期一)开市起复牌。停牌数日后,2月10日9:30分,开盘价40.00元,交易最高价为44.79元,奥浦迈复盘首日股价飙升14%的曲线。
澎立生物是一家专注于临床前CRO领域的企业,自2008年成立以来,业务聚焦于药物及器械研发的临床前研究服务,同时兼有实验用小鼠销售业务。过去几年营业收入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公司营业收入呈现稳步上升态势: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分别录得0.68亿元、1.11亿元、1.93亿元和1.80亿元;归母净利润各为0.08亿元、0.15亿元、0.37亿元及0.40亿元。
然而,近期未审计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11个月净利润分别为5717.09万元、5688.47万元和3530.69万元,呈现盈利能力下滑趋势。
澎立生物曾在2023年3月递表科创板,计划发行25%的总股份募资6.01亿元,彼时公司整体估值为24.03亿元。但在2022年3月完成第八次增资时,估值已达到32.2亿元,而在2019年12月,其估值仅为2.20亿元。可惜的是,其IPO计划在2024年被撤回,这意味着其后续发展路径的不确定性也在加大,正是这种风险与机会的结合,促使奥浦迈做出收购决策。
目前,根据奥浦迈披露的交易预案,因标的资产的审计、评估工作尚未完成,其预估值及交易价格尚未确定,而本次交易也暂未签订明确的业绩补偿协议。
不仅仅是收购标的澎立生物的业绩在下滑,奥浦迈这两年的业绩也表现并不理想。奥浦迈是一家专注于细胞培养产品与服务的科技型企业,主营业务为细胞培养基与CDMO(合同研究生产组织)。不过,公司近年来业绩表现并不理想,处于业绩下滑期。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9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05亿元;到了2023年,营业收入降至2.43亿元,归母净利润也减少至5403.85万元,降幅明显。2023年,奥浦迈的净利润同比下降48.72%至0.54亿元,2024年利润降幅进一步扩大,主要原因在于公司计提了资产减值损失。
今年1月份,奥浦迈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年度归母净利润约2033.22万元,同比减少约62.37%,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约578.91万元,同比减少约83.33%。
奥浦迈与澎立生物均隶属于CXO服务领域,前者以细胞培养基和CDMO服务为主,后者则专注于临床前CRO服务。尽管两家公司近期均面临业绩下滑且规模有限,但此次收购将使奥浦迈实现“培养基+CDMO”业务链的完整打通,借此提升整体服务能力。
雅本化学收购皓天科技:进军医药CDMO领域
2月9日下午,雅本化学(300261)披露计划收购甘肃皓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存量股份和/或认购其一定数量的新增注册资本。完成投资后,雅本化学拟利用包括但不限于表决权委托方式,实现对皓天科技的控制与并表。此次交易拟采用现金方式,不涉及发行股份,也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初步测算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目前双方已签署《保密协议》,但正式投资协议和意向性协议尚未签署。
科创板上市失利后,CXO公司皓天科技再谋曲线上市
皓天科技于2023年科创板上市未果。2024年度,公司曾试图借道莫高股份(600543)曲线上市,但交易也未能成行。
皓天科技成立于2009年,注册资本4500万元,有24名股东,薛吉军持股23.72%为第一大股东,皓元医药持股9.72%为第二大股东。作为一家从事特色原料药及中间体研发、生产和销售,新药合同研发与合同生产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上市之路颇为坎坷。
皓天科技2023年6月申报科创板IPO获受理,拟募集资金8.23亿元用于高活性原料药生产基地、CDMO平台建设及流动资金补充;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皓天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4,089.79万元、24,365.06万元和28,752.86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970.38万元、3032.75万元和4732.62万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稳步增长。
但2023年7月收到首轮上市问询后,12月基于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和经营情况主动撤回IPO申报。2024年8月末,莫高股份筹划以支付现金及增资相结合方式获取其51%股权,因市场环境变化及核心事项未达成一致,10月终止交易。莫高股份在2024年9月披露的重组进展公告中曾披露皓天科技2023年度营业收入较2022年度有所下滑,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经营亏损。
雅本化学的战略考量
雅本化学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9.4亿元,同比下降14.59%,归母净利润亏损5671.97万元,同比下滑173.99%。1月21日晚间,雅本化学披露2024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85亿元至2.65亿元,上年同期亏损8229.38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2.07亿元至2.87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05亿元。此次拟收购CXO公司皓天科技,旨在拓展医药创新领域业务布局,尤其是高端药物原料药及其关键中间体的CDMO和CRO服务。此次收购或将助力公司改善业绩,提升市场竞争力。
雅本化学主营创新农药与医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雅本化学表示皓天科技专注于医药创新服务的皓天科技合作,在高端原料药、关键中间体及佐剂的设计与合成方面提供CDMO/CRO服务,与公司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
在雅本化学看来,此次拟对外投资是公司聚焦创新农药、创新医药双主业的重要举措,符合公司相关战略定位。雅本化学希望借此完善创新医药业务布局,丰富产品线,增强研发实力,培育新的增长极。
收购潮背后:行业整合与破局
从行业角度审视,这两次收购均发生在CXO行业,清晰地反映出当前行业正处于整合阶段的趋势。在IPO收紧的大环境下,奥浦迈收购澎立生物与雅本化学并购皓天科技这两起事件,只是CXO行业并购浪潮的缩影。这一浪潮正深刻重塑着行业格局,成为企业突破发展的关键路径。
被收购方如皓天科技和澎立生物,因上市受挫,面临资金短缺和市场认可度不足的问题,选择被收购以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收购方如奥浦迈和雅本化学,则希望通过并购实现业务拓展,增强市场竞争力。
IPO收紧,并购或成破局之道
随着IPO难度不断攀升,众多CXO企业难以通过传统上市方式获得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与品牌背书,并购逐渐成为破局的重要手段。
2023年科创板医药企业过会率非常低,这使得中小CXO企业纷纷寻求并购之路。例如,皓天科技在2023年6月申报科创板IPO并获受理,但此前冲击上市失败,资金短缺和市场认可度受限成为其发展的阻碍。澎立生物同样冲刺科创板IPO折戟。
并购为这类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通过并购,企业能够快速整合技术、人才、客户等资源,实现规模与实力的双重提升。奥浦迈收购澎立生物后,可以整合临床前CRO业务,弥补自身在研发前端的不足,快速拓展业务版图;雅本化学并购皓天科技,有望借助其功能性分子设计技术,优化自身业务布局,增强市场竞争力。
CXO小规模企业开始“抱团取暖”
激烈的行业竞争也是推动并购潮的重要因素。随着市场参与者不断增加,行业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通过并购,大型企业能够凭借资金、技术和品牌优势,整合小型企业的特色业务,实现协同效应;小型CXO企业则通过“抱团取暖”,在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实现资源共享,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创新能力,从而在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空间。
以奥浦迈为例,2022年在科创板上市时,仅有一条200L/500L的GMP原液生产线,能提供临床前至临床早期阶段的中试生产服务,尚未布局临床III期及商业化项目。但该业务连年攀涨,2018年至2021年,分别创收3250.05万元、7160.06万元和8488.47万元。这为公司继续押注CDMO业务增加了信心。
收购澎立生物后,奥浦迈的服务链条向前延伸,澎立生物丰富的CRO项目有望为奥浦迈闲置的CDMO产能输送项目。澎立生物专注于临床前药效学研究评价领域,参与的药物研发项目中,IND申报项目超过600件,与近千家国内外制药企业、生物科技公司、科研单位等达成合作,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此外,奥浦迈在拓展培养基产品海外市场方面,澎立生物也能提供助力,其创新研发队伍中有众多海外资深临床医学博士、海归药理专家等。奥浦迈表示,双方在业务和客户、海外战略布局、运营管理体系等方面可形成显著协同效应,实现优势互补。完成交易后,上市公司“产品+服务”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将进一步完善,深化为生物医药客户提供一站式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提升盈利能力并强化客户粘性。
结语
从行业发展阶段视角来看,CRDMO相关行业长期前景广阔。不过在2023-2024年,由于投融资热度降低、医药市场增速未达预期等因素,行业短期内竞争愈发激烈。在此形势下,仅有综合型龙头企业如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凭借稳健盈利与较强抗风险能力领先市场,同时部分优质专业性企业依靠高创新和服务质量也保持良好业绩。
当前行业已步入转折期,迎来了并购整合的新发展机遇。企业通过适时开展并购重组,完善业务链条,构建更综合全面的创新药服务版图,打造“产品+服务”并行的CRDMO服务平台,不仅能有效提升核心竞争力,还能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这不仅是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更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龙头企业的必由之路。
参考来源:
[1]各公司官网,公开资料
[2]中国基金报
[3]药融圈
[4]新浪财经
[5]证券时报
[6]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