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汉景帝阳陵:暗藏于地下的帝王生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汉景帝阳陵:暗藏于地下的帝王生活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E04PDUH0514D3UH.html

汉景帝阳陵是西汉第四位皇帝刘启与王皇后同茔异穴合葬的陵园,也是迄今发现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帝陵陵园。在这里,不仅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更暗藏着一段关于“文景之治”的辉煌历史。

西安旅游人从众?到哪都得排队?到哪都是人山人海?尤其是每逢大假,如果你想去兵马俑博物馆看小兵,能看到一条腿算你羸!

也有小众又冷门的宝藏——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汉阳陵是迄今发现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帝陵陵园,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如今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在30多年的考古过程中,汉阳陵先后出土陶俑、陶制器皿、陶塑动物等文物约10万件。

汉阳陵是西汉第四位皇帝汉景帝刘启与王皇后同茔异穴合葬的陵园,被誉为东方帝王谷。“同茔异穴”就是指同一陵区,异穴,就是说帝、后分葬在两座墓穴中。

历史课本里的“文景之治”学过吗?汉景帝刘启是位明君,他爸是汉文帝刘恒,两人共同开创了“文景之治”,他儿子是汉武帝刘彻,“文景之治”为汉武帝开疆拓土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前141年),汉惠帝七年(前188年)出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省平遥县西南),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汉文帝刘恒的儿子,母亲是窦氏。

执政期间,汉景帝崇奉“黄老之术”。“黄老之术”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黄老所创立的一种思想体系。这种思想强调“无为而治”,主张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反对强权政治和暴力手段。

汉景帝轻徭薄赋,减笞去刑,和亲匈奴,与民休息,与其父汉文帝刘恒共同开创了“文景之治”,被后世赞誉为中国封建社会早期治国安邦的黄金时代。

通俗易懂地讲,就是减免农业税和田租;对周边不轻易用兵,维护和平,以免耗损国力;重视农业,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生活节俭,让贵族们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负担,恢复了国力。

班固在《汉书》中这样评价汉代的文景之治,他说:汉景帝承袭汉文帝的治国理念,移风易俗,使得汉朝出现了能够媲美周代成康盛世的文景之治。

为什么汉景帝的陵墓叫阳陵呢?在西汉,皇帝的陵称来源大致有:吉祥褒义字;当地地名;地名中的褒义词。

据史记中记载,阳陵陵区在过去的弋阳县内,“弋”的意思是木厥,“阳”的意思是高明。“阳”的含义明显要好于“弋”,所以大家认为,阳陵之名是取自地名中的褒义词。

小兵透露一下,有专家认为,秦始皇帝陵的修建分为两期四阶段,耗时长达近40年。汉阳陵始建于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126年竣工,陵园总面积20平方公里,修建时间长达28年。

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重视祭祀。《中庸》中说: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即父母、祖辈活着的时候,家人怎么侍奉、对待,他们去世以后,仍然怎么侍奉、对待。

中国封建帝王“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就体现在丰富的随葬品。汉阳陵是迄今发现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帝陵陵园。主要由帝陵陵园、后陵陵园、南区从葬坑、北区从葬坑、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刑徒墓地以及阳陵邑等部分组成。

阳陵的陵园极有可能模仿西汉都城长安城的主要结构。皇帝陵、皇后陵、罗经石遗址、嫔妃陪葬墓,分别对应着未央宫、长乐宫、礼制建筑、嫔妃后宫。

汉景帝将自己生前在都城长安拥有的一切复制了一份,暗藏于地下世界,希望死后继续帝王生活。

秦始皇帝陵出土的秦兵马俑和汉景帝阳陵出土的汉俑是中国古代陶俑的典型代表,各具特色。虽然他们同是土与火塑造出的陶质躯体,制作时间相差不到百年,但样貌差别很大。以我小兵为例,秦始皇陵兵马俑一个个高大雄壮,神情肃穆,目光威严,个个都有大战将至之感;汉阳陵的各类陶俑一般仅有真人的三分之一大小,平均身高只有62厘米,面部表情显得平和而从容。

汉景帝阳陵陶俑为何大多是裸露、无臂?其实,在两千多年以前,这些陶俑都穿着丝质或麻质的衣物,肩膀处装着木质的胳膊,所以被称作“着衣俑”。只不过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衣物和木质的胳膊早就腐朽了,出土后就不得不以裸体断臂的形象出现。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镇馆之宝塑衣式彩绘拱手跽坐女俑,昵称“姗姗”。1997年,这件被公认为最漂亮的女俑出土于汉阳陵东区陪葬墓园中的周应墓,是国内目前表现汉代女子形象文物中保存最完整、姿态最优雅、妆容最精致、神情最美妙的一件。

“姗姗”取自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姗姗’高34.3厘米,下摆宽12.3厘米,重2.3公斤,其实是一个塑衣式陶俑,也就是说制作的时候,将衣服、冠、鞋子等都做出来,烧制、彩绘而成。

敲黑板、划重点!汉景帝阳陵博物院馆藏文物——陶仓入选了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人教版)教科书,这件陶仓出土于阳陵陪葬墓园为随葬用的模型器。这种陶仓形制独特,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高基础、上大下小的斜腹既能防潮隔潮、通风散热,又能防蛇虫鼠蚁,保证了粮食的安全。这种构思精巧的粮仓体现了中国古代民众非同一般的生产生活智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