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用知识拓宽思维的维度,是摆脱困苦的唯一解药
《骆驼祥子》:用知识拓宽思维的维度,是摆脱困苦的唯一解药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北平一个年轻车夫祥子的故事。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旧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更通过祥子的命运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思维的局限往往成为人们摆脱困境的最大障碍。
著名学者许子东曾说:"看《骆驼祥子》,第一遍看的是斗争,第二遍看的是老舍,第三遍看的是自己。" 纵观全文,我认为,是思维的局限,使祥子错过了五次逆风翻盘的机会,从而跌落人生谷底,造成了悲剧的一生。
错过的第一次机会:缺乏商业思维
祥子在逃出兵营后,非常幸运地得到了三匹骆驼,他将骆驼卖掉后,得到了三十五块钱。这是非常好的资金基础,他本可以用这笔钱,去租一辆更好的车,或者长期为固定的商家或富人包车。然而,祥子缺乏商业思维,没有采纳高妈的建议,去集资起会或将钱放出去,让钱下钱;也婉拒了东家方太太的建议,把钱存银行拿利息,仅仅是把这笔钱和自己之前攒下的钱放在罐子里,像以前一样盲目地拉车攒钱,认为只要不停地拉车,就能攒够再次买车的钱,没有用这笔"巨款"来深入规划布局收入渠道,利用这笔资金进行合理投资,让钱生钱,只想通过出卖自己的体力拉车来攒钱,为他的悲剧人生埋下了伏笔。
错过的第二次机会:缺乏求助思维
曹先生可以说是祥子人生中的"贵人",他是一个有文化又非常善良的雇主,对祥子也比较照顾。在曹先生家拉车时,祥子过的生活是惬意幸福的。当祥子在面对孙侦探的敲诈时,只是害怕和懦弱地顺从,没有想到向曹先生求助,依靠曹先生的社会地位和力量,他本可以能保护住自己的财产。在他遭遇虎妞死、小福子亡时,祥子也没有去找曹先生,请求曹先生提供长期的雇佣,或者帮助他学习文化,或者利用人脉给介绍他其他工作机会,或帮忙管理简单的事务等等,增加经济收入,从而助他跳出灾难的火坑。与虎妞结婚后,虎妞劝他与刘四爷多走动,关系搞好了,刘四爷总会愿意帮助他们的。但祥子在思维上缺乏求助意识,认为自己就是一个车夫,没有勇气也不懂得在遇到困难时,向周围人求助,通过借力借势来保护自己,无助和被动,为他的悲剧人生埋下了隐患。
错过的第三次机会:缺乏经营思维
虎妞用自己积攒多年的积蓄为祥子买了一辆车,祥子本可以利用这辆车进行业务拓展,和其他车夫合作,共同经营拉车生意,与一些顾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供稳定的包车等服务。但祥子因对虎妞的强势而有抵触情绪,对妻子带来的经济支持漠然处之,没有从积极主动经营的角度去思考"借鸡生蛋",利用这辆车获取更多的经济收入。如果他听从虎妞的建议,把车租出去,学习经营车行的知识,若干年后,可能已经是一个车行的老板了。"他的理想是买一辆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妻子为他实现了理想,于是他心满意足地每天一门心思低头拉车,为他的悲剧人生埋下了阴影。
错过的第四次机会:缺乏韧性思维
虎妞死后,如果祥子和小福子在一起,小福子成为祥子精神上的动力源泉,可以激励他更加努力地拉车赚钱,一起规划未来,租一个更好的房子,做其他一些小生意,与小福子一起共同奋斗,乐享未来。然而,祥子缺乏面对挫折后的韧性思维,选择了自我否定和逃避,为他的悲剧人生埋下了导火索。
错过的第五次机会:缺乏合作思维
祥子本可以与车夫们联合起来,和车行老板谈判,争取更好的租车优惠条件,共同开拓新的拉车业务,承包固定工厂、固定客户的包车业务等。祥子作为有经验又身体强壮的年轻车夫,可以站出来,做为领头羊带领大家运筹谋划在这些合作,但他孤僻、单打独斗,没有尝试组织参与车夫们的群体活动,进行合作合作共赢、逆盘翻身,为他的悲剧人生埋下了种子。
《骆驼祥子》的故事,从希望开始,以绝望结束,让人感叹唏嘘。电影《教父》里有句台词:用一秒钟内看清本质的人,和半辈子也看不清事情本质的人,注定是不一样的命运。祥子的思维认知局限性导致他失去了五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他认为靠卖力气就能发家致富。殊不知,个人想要成功,努力是基本要素,认知和思维才是关键。祥子的身上,是否也有我们大多数人的影子?在年复一年的内卷忙碌中,我们是否反思过自己的生活状态和方向?
罗振宇在《跃迁》的序言中写到:选择决定命运,认知决定选择。只有梯子搭对了墙,努力爬才有意义。在如今的社会里,能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从来不是单纯的个人的勤劳勤奋努力,而是思维认知的高度和内心的坚韧选择。人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思维认知买单。命运的每一次选择,都是认知的博弈结果。唯有不停步自我学习,不放弃自我提升,才能不断拓宽思维的维度,才能在面临人生的重大决策时,行得更正、走得更远。
认知决定命运,别让局限的思维,困住你我本该灿烂的人生。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