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长江文脉的诗与远方——三游洞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长江文脉的诗与远方——三游洞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tuanjiewang.cn/m/2024-07/08/content_8994450.htm

三游洞,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峡口,因唐代白居易等三人和宋代苏氏父子三人的游览而得名。这里不仅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长江三峡地区的重要文化地标。

“夷陵有夷山,夷山多名洞,三游最著名,喧传自唐宋。”清代龚绍仁曾有诗这样赞三游洞。在浩渺的长江之畔,著名的三峡西陵峡谷口,隐匿着一处古朴而神秘的自然奇观——湖北宜昌三游洞。踏足此地,仿佛穿越千年时光,与历史对话,与自然共鸣。唐代诗人白居易题句,宋代文豪三苏留诗,一处处石壁上斑驳的字迹诉说着过往的文人墨客留下的诗篇与足迹。三游洞,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的集大成者,更是文化的积淀与传承之地,可谓“江风拂面过三游,碧水青山映眼眸。古洞幽深藏岁月,清泉潺潺绕山流。文人墨客留佳句,石壁诗词韵味悠。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游。”

三峡锁钥“三游洞”

“名峡荟萃聚西陵,西陵山水天下佳。”长江,这条浩渺的巨龙,穿越千山万水,滋养了中华大地。而在其波澜壮阔的旅程中,长江三峡以独特的山水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人熟知,而三峡门户西陵峡,景色尤为壮观。西陵峡位于长江三峡中的西段,地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是长江三峡中最长、最深、最美丽的峡谷之一,这里山峰险峻,峭壁耸立,江水湍急,形成了壮观的自然景观。欧阳修曾赞这里是“此地江山连蜀楚,天钟神秀在西陵”。而三游洞,就位于西陵峡谷口之处,为长江三峡的锁钥要地。


三游洞,位于西陵山下

从宜昌市内到三游洞,也就是不到十公里,过了南津关,就是三游洞景区大门,先乘船绕岛一周,可亲身沉浸感受身处长江三峡的壮丽与秀美。一进入西陵峡,就被那壮丽的山色所吸引,两岸青山如黛,绿树成荫,仿佛是大自然用绿色的画笔勾勒出的一幅幅山水画卷。这里既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长江三峡唯一没有被淹没的三十公里,有着原汁原味的峡江风光,因而也被称为“老三峡”。

“前三游”与“后三游”

白行简、白居易、元稹的雕像

“三游洞前碧波荡,壁上题诗万古芳。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赏。”不仅是自然风光奇绝,西陵峡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位于西陵山北峰峭壁上,有一巨大山洞,谓“三游洞”。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清流涵白石,静见千峰影”的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矗立的山体,布满先人的石刻传记,洞内呈不规则长方形,深约30米,宽约23米,高约9米,是古代地下水沿岩层岩面不断溶蚀,并经塌陷而形成的石灰岩溶洞。三游洞得名,距今已有近1200年的历史,颇具传奇色彩。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和其弟白行简,与元稹在各自奔赴新任驻地的途中偶然相遇于夷陵(今宜昌)。亲友挚友相逢,分外高兴,相邀同行,前往风景秀丽的西陵山。三人攀悬崖,登峭壁,无意间发现一奇洞,洞景奇特别致,幽趣无限。因留恋此洞,便留居数日,由元稹提议:“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写在洞壁上,供后来者登临观赏,尾言道“以吾三人始游,故为三游洞”,史称“前三游”。到了宋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东坡)、苏辙父子三人,由四川眉州(今四川眉山)赴汴京(河南开封)应试,路过夷陵时,慕名游览此洞,又各赋诗词。苏洵《题三游洞石壁》: “洞门苍石流成乳,山下长溪冷欲冰。天寒二子苦求去,我欲居之尔不能。”苏东坡《游三游洞》: “冻雨霏霏半成雪,游人屐冷苍苔滑。不辞携被岩底眠,洞口云深夜无月。”盛赞三游洞景色之佳而不愿离去,史称“后三游”。

“至喜亭”与“陆游泉”

经唐宋时代前后三游,三游洞名声大噪,文坛佳话,千古流芳,后世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吟咏留墨,赞江山俊秀,抒人生感怀。而前来探幽寻胜者更是络绎不绝,或题写诗文、或刻碑记事,镌刻于石壁之上,共作100多件。至今洞内外尚存有宋代欧阳修题记、明代重刻之《三游洞序》等各种壁刻和碑文近60件,楷、隶、篆、行、草各体皆备。三游洞前,是清澈碧透的下牢溪,水石相击,飞珠溅玉。沿洞旁曲径通幽的小路可登上山顶的至喜亭。

至喜亭,始建于宋代,因为小船在三峡中历经千难万险,出峡到达宜昌,至此江宽阔已无险而喜,故得名 “至喜亭”。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宋代文豪欧阳修贬任夷陵县令,上任后为此亭写了《峡州至喜亭记》。

站在亭中,但见群山万壑,草木森森。西眺可见大江雄姿,滚滚长江水奔腾汹涌穿过西陵峡口,在那峰峦叠嶂之中,辟开一线通道,激流咆哮,破门而出。流经三游洞后,则水势转平,江面豁然开阔,又呈现险夷交替的奇观。出三游洞沿石阶下行到下牢溪畔,悬崖腰畔有一方形石井,细泉涓涓流入,长年不歇,潭边草茂竹翠,宋代诗人陆游于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入蜀任夔州(今奉节)通判,路经夷陵游览了三游洞,在此取水煎茶,感气香味甘,赞赏之余赋诗一首,其中两句为:“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后人为了纪念陆游,便把此泉称为“陆游泉”。 陆游写的这首诗,如今就镌刻在岩壁上。依山面溪而建的陆游泉石亭,泉口外围砌上雕花栏杆,并依山傍壁,用青石雕凿具有宋代风格的半壁亭一座,雅致绰约,如“天堕地出”,虽由人作,宛自天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此处泉、亭、诗、景融为一体,不失为一处幽雅佳绝之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