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中的“北斗”:3.0T术中磁共振系统
手术中的“北斗”:3.0T术中磁共振系统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精准定位和实时监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近年来,3.0T术中磁共振系统(iMRI)的出现,为神经外科医生提供了一套实时更新的脑部“北斗”影像地图,让脑肿瘤无处遁形。
有四十多年脑肿瘤治疗经验的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冯华教授指出:“神经外科手术犹如‘瓷器店里打老鼠’,既要将脑内的病变(老鼠)切除,又要保护好正常的脑组织(瓷器)。”因此,“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病变,延长生存期以及减轻并发症发生率”是国内外神经外科公认的手术原则。
什么是术中磁共振成像?
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 指术前、术中和术后均可进行MRI扫描、采集图像和处理图像,在不结束手术的情况下,手术医生的操作与磁共振成像扫描交替进行,使手术医生能随时了解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手术情况,随时调整手术方案。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能够在手术过程中的任何时刻确定大脑内肿瘤的准确位置,能够克服单纯利用术前神经影像导航定位的局限性及术中脑组织移位的不可预见性带来的盲目操作风险,提供准确的术中实时影像,使术中“实时"成像成为可能,为神经外科医生提供实时更新的脑部“北斗”影像地图,对脑肿瘤进行地毯式搜索,进而一网打尽,斩草除根,以绝后患。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病变,极大程度的保护了神经功能。
术中磁共振成像的应用有哪些?
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在神经外科应用广泛,尤其是脑胶质瘤手术、巨大垂体瘤手术、脑血管搭桥手术、功能神经外科以及脑内定向穿刺活检手术等。在术中还能实现磁共振(fMRI)、磁共振张量成像(DTI)、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灌注成像(PWI)、磁共振波谱分析(MRS)、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磁共振静脉造影(MRV)等磁共振扫描功能,并进行重建和整合。
术中磁共振成像有哪些优势?
- 精准手术计划:术前合理安排手术计划。
- 实时术中导航:实时影像导航,提高肿瘤切除率。
- 精确病变识别: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病变。
- 术中精准定位:降低术后偏瘫、失语等发生率。
- 及时发现意外:及时发现术中危险,如脑缺血及出血等。
- 使用安全高效:无需转运患者,磁体移动进行术中扫描。
脑肿瘤切除“毫米之差”,生存质量“千里之别”,3.0T术中磁共振系统让脑肿瘤无处遁形,让神经外科医生有了实时导航,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病变,造福千千万万的脑肿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