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飞机C919,产业链上下游及产能分析
国产大飞机C919,产业链上下游及产能分析
国产大飞机C919在2023年5月28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至今已满一年。从2008年立项启动,到2017年首飞成功,再到如今的批量生产,C919的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与汗水。本文将详细梳理C919的技术特点、国际适航证进展、最新订单及产能情况以及产业链分布等关键信息。
一、国产大飞机C919概述
作为中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C919不仅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里程碑,更是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象征。其名称中的“C”代表China(中国)和COMAC(中国商飞公司),“9”寓意长长久久,“19”则代表最大载客量为190座。
这款飞机的设计理念先进,采用了大量新材料、新技术,具备高安全性、高经济性、高舒适性、高环保性的特点。它的问世,填补了中国民航市场的空白,为中国航空产业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二、C919飞机的主要技术特点
C919飞机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喷气式客机,它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展现了中国航空工业的整体科技实力。以下是C919飞机的一些主要技术特点:
先进的气动布局和新一代超临界机翼:C919采用了先进的气动设计,包括翼型、机身和尾翼等部件的合理化设计,以实现最优的气动性能。这种设计使得C919在巡航时具有更好的气动效率,并与市场上的竞争机型具有相当的性能。
复合材料和铝锂合金的广泛应用:C919在机身、翼面和尾翼等多个部位使用了复合材料,这不仅降低了重量、提高了机动性能,还延长了飞机的使用寿命。同时,铝锂合金的使用也提高了飞机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先进的航电系统:C919配备了高度集成的航电系统,包括飞行控制系统、导航系统、通信系统等,这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较高,能够自主进行飞行参数的监控和调整,提高了飞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高效的动力系统:C919搭载了国产的涡扇发动机,这些发动机具有低噪音、低燃油消耗等优点,为C919提供了可靠的动力支持。
舒适的客舱设计:C919的客舱设计注重乘客的舒适体验,采用了宽敞的座椅布局和先进的噪音控制技术,提供了更加安静和舒适的飞行环境。
强大的适应性:C919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使其在全球范围内都能够进行商业运营。
自主研发的完整准备系统:C919配备了自主研发的完整准备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在飞机即将降落时通过飞机自身的气压系统,进行自主准备,从而减少了降落的冲击,提高了客舱舒适性。
三、C919获得国际适航证的进展情况
C919在22年9月获得国内适航证后开启了正式的商业化,而要走出国门必须在国际适航证方面下功夫,目前的进展情况如何?
欧洲适航认证进展:据最新消息,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官员和技术人员计划于2024年7月初访问中国,对C919进行现场检查并正式启动认证程序。这标志着C919客机国际化之路的重要里程碑,也预示着中国航空工业的又一次飞跃。
中欧合作:中欧双方已经进行了多次高层交流,共同推进C919飞机的国际认证工作。2024年5月29日,由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和EASA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欧航空安全年会在厦门召开,双方官员就统一监管框架交换了意见,并讨论了适航审定领域合作的问题。
商业运营情况:自2023年5月开始商业运营以来,C919已经向国内多家航空公司交付了六架飞机,并成功承担了30万乘客的运输任务。这一成就不仅展示了C919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为其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市场前景:国产大飞机C919的未来市场空间广阔,根据中国商飞的预测,到2040年全球客机规模将达到45397架,中国将占其中的22%,成为全球客机需求规模最大的地区。中国商飞预计,到2040年全球新机交付的71%将为单通道客机,其中交付中国的全部新机中,近六成为以C919代表的160座级单通道客机,中国三大国有航空公司已经订购了各100架C919,显示了市场对这型飞机的强烈信心和需求。此外,C919的许多关键部件都来自欧洲供应商,这可能会在认证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C919大型客机在国际适航证方面的进展顺利,预计将在不久的将来获得欧洲适航认证,从而进一步拓展其国际市场。
四、C919最新订单及产能情况
事件驱动上,2024年4月26日,中国国航(601111.SH)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中国商飞公司签订协议,向后者购买100架C919飞机,基本价格共计108亿美元。
2024年6月21日,南方航空(600029.SH)发布公告称,与中国商飞公司签署C919飞机买卖协议,南航将购买100架C919STD飞机,总价约99亿美元。
早在2023年9月10日,中国商飞就已确认,收到的C919订单总数已攀升至1061架。随着东航追加100架订单,此次国航、南航也纷纷跟进,分别订购了100架,标志着中国三大航均已成为C919的大客户。不仅如此,金鹏航空、乌鲁木齐航空也各自订购了30架,西藏航空则订购了50架。
面对越来越多的C919订单,中国商飞面临着极大的交付压力。根据中国商飞制造中心发布的RFP方案,C919项目二期产能扩建项目的总预算接近120亿元,为119.55亿元人民币。该项目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预计可新建四条C919总装线。
此次扩产增能,将主要建设C919 飞机的总部装厂房、零部件仓库、室外道路、园林绿化和停机坪,以及更多的总装线和配套设施等。新增的总装线将使得C919的产能得到显著提升,有望满足国内外用户的庞大需求。
据悉,新建的总装线将采用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生产技术,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制造质量。这意味着中国商飞将以更高效率和更卓越的制造质量来提升其在民机制造领域的竞争力,并更快的速度向用户交付产品。
随着第二条C919总装线的初步投产,中国商飞在2024年的产能将达到50架,全年实际生产数量约为30架。很快,在第三、第四条总装线陆续投产后,C919的产能将在2025年达到75架,生产数量54架。2026年产能达100架,产量为84架。2024年到2026年这三年的总产量为168架。
根据标准的产能爬坡模式和中国商飞的计划,预计C919项目将在2027年达到全年所需产能,即年产能150架,当年实际生产数量约为110架;2028年的生产数量则为126架。从2027年起,将维持数年150架的年产能,直至2031年再跃上200架的年产能。
五、C919的产业链分布
C919产业链的上中下游涵盖了从原材料供应、零部件制造、机体制造、动力装置和机载系统供应,到最终的运营维修服务等各个环节。产业链的建设和发展对中国航空工业的整体实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上游产业链
上游产业链主要包括原材料供应和零部件制造,如铝合金、钛合金、复合材料等高性能材料的研发与生产,以及发动机、航电系统、飞行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的制造。这些领域的突破,为C919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原材料供应商
中国铝业、南山铝业:作为C919项目的铝材供应商,为飞机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支持。铝合金占C919飞机总净质量的65%,是制造飞机用的主要材料。
楚江新材、应流股份:作为其他原材料供应商提供复合材料、钛合金、高强度钢等原材料的供应商,这些原材料在C919的制造过程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
零部件制造商
爱乐达、中航重机、三角防务:这些公司在零部件领域有着较强的实力,为C919提供了高质量的零部件产品,如航空锻件、锻件+部段总装、零部件等。
中游产业链
中游产业链则是飞机的总装集成,包括机身组装、系统集成、试飞验证等环节。这一环节的技术含量极高,对工艺水平和质量控制有着严格的要求。正是由于中国商飞公司的不懈努力,才使得C919能够顺利完成总装并投入使用。
机体制造商
中航西飞:作为C919的主要机体制造商,直接受益于C919项目的推进。其承担了C919飞机机体结构部件的研制工作,是C919项目的重要参与者。
中直股份:参与了C919的垂尾、襟缝翼等部件的制造,同样是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中航沈飞:负责后机身、垂直尾翼、发动机吊挂、APU舱门等部件的供应商资格。
动力装置供应商
航发动力、航发控制:虽然C919的动力装置目前主要由国外企业配套,但国内企业也在积极布局该领域。随着未来国产发动机的研发成功和应用,这些公司将有望受益。
机载系统供应商
中航电子、江航装备、博云新材、中航光电、安达维尔、中航机载等:为C919提供了控制板组件与调光控制系统、智能断路器板组件、机轮及刹车系统等关键机载设备。这些机载系统对于C919的性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下游产业链
下游产业链主要包括运营维修服务提供商。目前尚未有明确的上市公司作为主要的C919运营维修服务提供商,但随着C919商业运营的规模化,这一领域将出现更多的机会和潜在受益者。
随着C919的商业化进程加速和产能的爬坡,多个上市公司通过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参与其中,并有望从C919项目的成功中受益,这些公司的业务也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