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浙江东部的海洋明珠
象山县:浙江东部的海洋明珠
象山县,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东南部沿海,是一个兼具海洋文化和现代发展的县级行政区。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古老的渔村到现代化的港口城市,象山县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名称来历
象山县由山而得名,因建县时,县治西北一山形似伏象,故名。此山古称蓬莱山,其支脉称丹山,故县城也称丹城。
历史沿革
象山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塔山遗址表明,象山最早的聚落依山面海。从夏朝的堇子国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争霸,再到秦汉时期的郡县制,象山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隋唐时期,象山县正式设立,隶属台州。明清时期,象山县成为重要的海防重地,设有1卫8所,象邑卫所官兵总数近万人。民国时期,象山县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象山县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调整,最终于1983年实行市管县,属宁波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2X年10月31日,象山县辖3个街道、10个镇、5个乡;下设355个行政村、33个社区;县人民X驻丹西街道象山港路300号。
象山县地图
自然地理
象山县地处浙江东部沿海、宁波市东南部沿海、长三角经济区南翼,介于东经121°51'48″122°34'05″,北纬28°45'22″29°45'11″之间,东、南濒临东海,西南与台州市临海市、三门县海域相连,西与宁海县毗邻,西北与奉化区、北与鄞州区、北仑区、东北与舟山市普陀区隔象山港、磨盘洋相望,具有“三面环海,一线穿陆”的地理特征。陆域面积1415平方千米;海岸线长988千米,海域面积661X千米。
象山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冬长。春夏多盛行东南、南风,秋冬多盛行东北、北风。多年平均气温17.2℃,1月平均气温6.0℃;7月平均气温28.2℃;生长期年平均245天,无霜期年平均257天,最长达305天,最短为20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731小时,年总辐射106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65天。年降水量平均在1250毫米以上。49月较为集中,约占全年的60%以上;常出现“梅雨”现象,即56月(梅雨),8~9月(台风雨)各有一个降水高峰。
人口
截至202X年末,象山县户籍人口有538839人;全年出生人口2170人,出生率为4.02‰;死亡人口3942人,死亡率7.3‰;自然增长率-3.28‰。截至202X年末,象山县常住人口有57.6万人,比202X年末增加0.2万人,城镇化率为62.5%。
经济
象山县是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产业结构以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传统制造业为主,优势产业有渔业、船舶制造业。202X,象山县地区生产总值720.04亿元,比202X增长5.2%;GDP在宁波市管辖的10个县(市、区)中位列倒数第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8.45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73.75亿元,增长0.1%,二产中的工业增加值205.71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347.84亿元,增长9.4%。三次产业之比为13.7:38:48.3。按常住人口计算,象山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5224元。
社会事业
象山县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截至202X年末,象山县有普通高中5所,中职学校3所,初中24所,小学24所,幼儿园59所。主要学校有象山中学、象山二中、象山三中,其中象山中学为浙江省重点中学。
象山县形成了科技创新“一基地二中心三院所”格局,主要科研机构有象山县科创中心、半岛星创天地、浙江理工大学象山针织研究院等科研机构。202X,象山县全年获得授权专利1888件,比202X增长7.2%,其中发明专利236件,增长29%;入列了中国科技创新县市50强,居第49位。
截至202X年末,象山县共获得市级以上体育赛事金牌80枚,获得国家级奖牌6枚、省级金牌39枚。主要文化场馆有象山县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象山县体育馆、象山县游泳馆等。
截至202X年末,象山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16个,其中综合医院5个、中医医院2个、专科医院8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602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1996人,注册护士1823人。
截至202X年末,象山县全年完成国土绿化造林7434亩,森林抚育6120亩,义务植树68.7万株;森林覆盖率为51.07%。全年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1平方千米。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5.6%,PM2.5年平均浓度值为19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保持象山县X,全省排第17位。截至202X,象山县拥有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花岙岛国家级海洋公园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地。
交通
象山县交通运输已形成由公路、水路、航空3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一轴二环三纵四横”干线公路网基本形成。至202X底,象山县公路网通车总里程达到1508.159千米;其中高速公路45.705千米,占比3.03%;一级公路155.96千米,占比10.34%;二级公路35.485千米,占比2.35%;三级公路376.793千米,占比24.98%;四级公路894.216千米,占比59.29%;路网密度达到109.13千米/百平方千米。有象山港大桥及接线、三门湾大桥及接线、沈海高速连接线新桥至石浦段过境;象西线、盛宁线、茅石线3条省道过境。其中象山港大桥及接线是象山县境内X条高速公路,也是沿海高速公路(甬台温复线)的组成部分,全长46.9千米,于2008年12月30日开工仪式,2012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象西线境内长33.33千米,双向4车道,通往宁海西山;盛宁线境内长50.63千米,双向2车道,通往宁海城关;茅石线境内长51.8千米,双向2车道,从茅洋乡通往石浦镇。
象山县公共航空运输主要依靠宁波栎社机场。但也建有一机场——象山机场。象山机场为浙东综合保障机场,位于象保航天智慧科技城组团,为二类通用机场等级,可停放14架B类飞机。开通了浙江省内通用机场及运输机场短途航线。2023年3月8日起,开通直达舟山普陀山航线。
石浦港、象山港为象山县境内主要海上航运交通港口。其中石浦港为国家二级开放口岸,通达沿海各大港口与台湾、港、澳等地,航线达1050千米,定期航班有石浦至三门、椒江,石浦至鹤浦、高塘,西泽至鄞州区咸洋等。象山港港区大中庄可停靠5000吨级船舶。
截至202X年末,象山县城乡公交有车辆运营365辆,其中新能源85辆;运营线路108条,其中主线31条、支线18条、区间线59条,运营线路总长度达1844.96千米;县城城区公交车辆有225辆,其中新能源165辆,运营线路35条,运营线路总长度459.15千米。
人文
象山县是一个典型的海洋文化大县,秉持地处东海“蓬莱”、海道四达的文化传统和观念;渔民有开洋节、谢洋节等传统活动,祈求平安、丰收、感恩大海;有一些特色的民俗文化村,如象山民俗文化村、石浦东门渔村等;有象山海八珍、鲍鱼焖全鹅等特色食品。
象山县是中国国家级渔文化生态保护区。截至202X,象山县拥有徐福东渡传说等国家级非遗项目7个、省级非遗项目15个;市级、县级非遗项目51个、176个。
象山县主要特产有梭子蟹、象山大白鹅、象山红柑橘等。象山县是“中国梭子蟹之乡”,该地产的梭子蟹以形得名,一年一熟,一般体重在250克左右,雌蟹红膏透亮,肉质细嫩鲜美。梭子蟹产业位居象山县“7+1”农业龙型产业之首,梭子蟹养殖面积5.7万亩,占中国梭子蟹养殖面积的1/6、浙江省的1/3、宁波的2/3。
风景名胜
象山县是浙江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县,拥有AAAX景区4个;有以半边山为代表的古渔村景观,有花岙石林火山原生地貌景观,松兰山旅游度假区、象山影视城景区等休闲度假区。人文景观有梁代陶弘景循迹徐福的丹井遗址,明代抗倭军事遗址花岙岛兵营遗址等,自然景观有花岙石林、红岩长廊、渔山列岛等。
象山影视城,坐落X波市象山县大塘港生态旅游区,是集影视文化与旅游休闲功能与一体的景区。景区占地面积1091亩,始建于2005年,主要由大门广场区、村街作坊区、墓府山洞区等五大景点区域组成。有唐代到清代不同历史时间的影视题材拍摄场景。2012年,象山影视城被评为AAAX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