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木瓜:从中药材到药食两用的全面解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木瓜:从中药材到药食两用的全面解析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116/15/39836657_1144688447.shtml

木瓜,又称木瓜实、铁脚梨,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兼具药用和食用价值。它具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暑湿吐泻等症状。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木瓜的特性、功效及应用。

基本信息

木瓜(Common Floweringqince Fruit)是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木瓜果实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木瓜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用于治疗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暑湿吐泻等疾病。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木瓜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即食药物质,在民间简称为“药食同源”),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

主要药性为味酸、性温,归肝、脾经。全国均有种植,主要产于安徽、湖南、湖北、浙江、四川。产于安徽宣城的木瓜最佳,称为“宣木瓜”。夏、秋两季,待木瓜外观呈绿黄时采收,采收后于沸水中烫至外皮灰白色,再对半纵剖以晒干,并切薄片。以外皮抽皱、色紫红、味酸者为佳。







性状特征

木瓜为长圆形,多纵剖成两半,外表面颜色为红棕色或紫红色,长有不规则的、较深的皱缩纹路。剖面边缘向内卷曲,中心部分为棕黄色,凹陷,果肉为红棕色;种子为扁长三角形,多脱落,质地坚硬。木瓜气微清香,味酸。

储存方法为储存在干燥容器内,密闭,放在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古籍记载

《名医别录》记载:“主湿痹邪气,霍乱大吐下,转筋不止。”
《本草衍义》记载:“益筋与血,病腰肾脚膝无力,不可阙也。”
《本草纲目》记载:“木瓜所主霍乱吐利转筋、脚气,皆脾胃病,非肝病也。肝虽主筋,……腓及宗筋皆属阳明。”

治疗功效

木瓜的主要功效为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主治病证

用于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暑湿吐泻,转筋挛痛(肢体拘挛),脚气水肿等。

作用分析

  • 舒筋活络:本品味酸入肝,具有较好的舒筋活络作用。能用于治疗风湿阻络所致之痹痛,即风湿病引起的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筋脉拘挛。
  • 和胃化湿:本品具有调理脾胃,除湿浊,化饮食的作用。能用于治疗湿邪停滞在脾胃引起的糖尿病,胃脘部胀满不适感,因吐、泄而导致的小腿肌肉抽筋、水肿等病证。

临床应用

  • 风湿痹证,脚气肿痛:木瓜味酸入肝,功能舒筋活络,又可祛风湿、止痹痛,是治疗风湿病的重要中药,常与羌活、独活、千年健等同用。木瓜也可用于腰膝关节的酸重疼痛。如治疗颈部的僵硬、紧束感,可与乳香、没药、地黄同用。如治疗脚和膝部的疼痛,可与羌活、独活、附子同用。
  • 吐泻转筋:本品既能调理脾胃,除湿浊,又可以舒筋活络,是治疗因吐、泄而导致的小腿肌肉抽筋的常用药。常与薏苡仁、蚕沙、黄连、吴茱萸等同用。
  • 脚气浮肿:木瓜性温,可以祛风湿、通经络,是治疗水液代谢障碍引起浮肿的常用药。常与吴茱萸、槟榔、紫苏等同用。
  • 消化不良:本品味酸能生津而开胃消食,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和津液损伤引起的口渴。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木瓜具有抗炎、保肝、镇痛、抗菌、松弛胃肠道平滑肌、降血脂、降血糖等作用。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用法用量

木瓜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6~9克。除消食药、镇静安神药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取原药,洗净,润透或蒸透后切薄片,晒干。

常见配伍

  • 木瓜配吴茱萸:两药配伍应用,有调和脾胃,祛除湿气,舒筋活络,温中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寒湿侵犯人体引起疼痛,因吐、泄而导致的小腿肌肉抽筋,或下肢软弱没有力气,疝气疼痛等病证。
  • 木瓜配秦艽:两药配伍,常用于风湿病引起的关节疼痛,自觉肌肉收缩、紧张等病证。
  • 木瓜配五加皮:两药配伍可增强祛风除湿,舒筋通络的功效,也可以补益肝肾,强壮筋骨,有助于提高疗效,常用于风湿病引起的关节疼痛,主要用于腰膝、下肢疼痛较重的患者。

组成方剂

  • 实脾散:药物组成包括木瓜、附子、干姜、茯苓、白术、厚朴、木香、大腹子、草果、甘草、生姜、大枣。功能与主治为温阳健脾,行气利水。适用于下半身肿,手脚冰凉,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稀溏。
  • 鸡鸣散:药物组成包括木瓜、吴茱萸、槟榔、陈皮、桔梗、生姜、紫苏。功能与主治为行气降浊,散寒祛湿。适用于感受风湿邪气,导致体内水湿聚集,引起水液代谢障碍出现肢体浮肿、疼痛的病证。
  • 六和汤:药物组成包括木瓜、缩砂仁、半夏、杏仁、人参、炙甘草、赤茯苓、藿香、白扁豆、香薷、厚朴。功能与主治为祛暑化湿,健脾和胃。适用于霍乱引起的呕吐、泄泻,乏力嗜睡,前胸和胃脘部的胀满不适。

制成中成药

  • 颈通颗粒:药物组成包括白芍、威灵仙、葛根、党参、黄芪、丹参、川芎、木瓜、桂枝、香附、地黄、甘草。功能主治为补益气血,活血化瘀,散风利湿。用于颈椎病引起的颈项疼痛,上肢麻木或肌肉萎缩等症。
  • 金乌骨通胶囊:药物组成包括金毛狗脊、乌梢蛇、葛根、淫羊藿、木瓜、土牛膝、土党参、姜黄、威灵仙、补骨脂。功能主治为滋补肝肾,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用于骨质疏松,骨质增生引起的腰腿酸痛,肢体麻木等症。

药膳食疗

  • 消渴:木瓜(干)、乌梅(打破,不去仁)、麦蘖(炒)、甘草、草果(去皮)各15克。各味药均研磨为粗末。每服12克,水半盏,加生姜5片,煎七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 筋脉拘挛疼痛:大木瓜1个。将木瓜与酒和水一起,煮烂后将其研磨成膏状,趁热将其敷在肢体疼痛处,等膏体冷却后更换即可,每日3~5次。
  • 吐泻转筋:木瓜1枚(大者),陈仓米150克。以水400ml,煎至300ml,去滓,100ml温服。

使用注意事项

  • 有木瓜过敏史的人群禁用,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特殊人群(如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 体内热邪郁积,小便量少、颜色黄的患者谨慎使用。
  • 胃酸过多者不宜使用。
  •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鉴别用药

  • 木瓜与蚕沙:木瓜与蚕沙同属祛风湿药,均能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和胃化湿,故常相须为伍用于治疗风湿病引起的肌肉疼痛、紧张,湿邪停滞在脾胃,引起的水湿停聚、肢体浮肿以及因吐、泄而导致的小腿肌肉抽筋等病证。木瓜擅长于舒筋活络,又能调和脾胃、祛除湿气,为治疗风湿病引起的肌肉疼痛、紧张的重要中药,也常用于暑邪侵犯人体引起的呕吐、泄泻,水湿停聚引起的肢体浮肿。蚕沙既能祛湿,又善于祛风,止痒,故常用于治疗风湿病引起的疼痛以及风疹遍身瘙痒等症。
  • 木瓜与白芍:木瓜与白芍都能柔和肝气,缓解疼痛,可用于治疗因吐、泄而导致的小腿肌肉抽筋、肌肉紧张等病证。木瓜擅长化湿气和疏通筋脉,常用于治疗湿邪较重引起的风湿疼痛,关节屈伸不利,因霍乱吐、泄而导致的小腿肌肉抽筋,水液停聚引起的肢体浮肿等。白芍养血,收敛阴液,柔和肝气,疏通筋脉,故主要用于肝血不足,筋脉失去滋养所导致的腹痛,肋骨痛,四肢痉挛疼痛等。

特点介绍

木瓜药食两用性质的双重性决定了其用途的多样性,其使用根据不同用途有所区别。木瓜作为食品使用时,它的用法用量可能与作为药品使用时有所不同。比如,药用时可以生用,可以经炮制后(如蜜炙等)使用,其使用量严格按照组方的要求,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而作为食品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烹饪方式(如煮汤、煮粥、泡茶等),而其使用量也可根据个人的需要或增或减。食用药膳前应先咨询专业医师。

吃法用量

木瓜作为中药时,成人每天用量为6~9克。木瓜作为食物时(与我们日常所说的水果“木瓜”不是同一个植物),每天用量为6~9克,可煮汤、煮粥、泡茶等。

药膳应用

  • 汤类:木瓜汤,材料包括木瓜4个(蒸熟、去皮研烂如泥)和白沙蜜100克。做法是将二者调和均匀,放入干净容器内。每天晨起空腹,用开水冲服1-2匙。功效为通络止痛。
  • 粥类:木瓜粥,材料包括木瓜1个、大米50克和少许白糖。做法是先将木瓜煮汁去渣,水开后,再加入洗净的大米,小火熬煮,煮熟后加入少许白糖即可。功效为疏通筋脉,调和脾胃,祛除湿气。
  • 泡茶:养真茶,材料包括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羌活、天麻、木瓜、菟丝子各等份和适量蜜。做法是上述材料各用50克,研成粗末。每次取30-40克,放在保温瓶中,倒入适量开水浸泡,约30分钟后,去沉渣后兑入适量蜂蜜饮用,1日分2-3次服完。功效为补益肝肾,通经活络。

营养成分

木瓜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葡萄糖、胡萝卜素、维生素、钾、钙等营养成分。

食用注意

  • 孕妇、对木瓜过敏者慎食;体质虚弱以及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冷冻后的木瓜。
  • 体内热邪郁积,小便量少、颜色黄的患者谨慎使用。
  • 胃酸过多者不宜使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