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第一支流"汉江源头的生态守护:从湿地公园到水源涵养
"长江第一支流"汉江源头的生态守护:从湿地公园到水源涵养
汉江,这条蜿蜒流淌的河流,不仅滋养了汉中这片土地,更以其清澈的水源,为南水北调工程提供了重要保障。近年来,汉中市在生态环境水利整治方面投入巨大,致力于构建健康绿色的生态体系,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同时,也为当地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天汉湿地公园:市民的"幸福园"
位于汉江汉中中心城区段的天汉湿地公园,是汉中生态保护的重要成果之一。这座全长10公里、水域面积达6平方公里的湿地公园,以"两闸蓄水、三桥贯连"为特色,集汉江度汛、生态修复、休闲观光于一体,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理想去处。
在公园中心,一尊汉白玉女神塑像静静守护着这片水域。周边,市民们或漫步跑步,或驻足拍照,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我们现在最大的幸福就是在美丽的汉水边锻炼身体,欣赏美景。我快退休了,这样的环境简直是我们老年人的福地。"一位女士开心地说道。
生态保护的成效
红嘴鸥,这种原本生长在西伯利亚的候鸟,如今已成为天汉湿地公园的常客。从2008年的十几只,到如今的四千多只,红嘴鸥数量的显著增长,见证了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此外,燕鸥、棕鸥、三趾鸥等物种的加入,进一步丰富了这里的生物多样性。
汉水源头的守护
汉水的源头位于陕西省宁强县境内,由漾水、沮水、玉带河三源汇成。其中,玉带河被认为是最大的一股源流。记者们顶着烈日,在高山上徒步四五公里,终于追溯到了这处被誉为"汉水之源"的玉带河。
源头的水清澈见底,捧起一股泉水即可直接饮用,清爽凉冽。汉江源头气候湿润,空气清新,风光旖旎,山峻谷狭,两岸青山掩映,奇峰怪石点缀,飞瀑流泉高悬。河水顺山势泻下,溅珠喷雪,声若琴筑,形成了"三瀑"、"三潭"的奇观景观。
守护者的坚守
汉水的保护离不开一代代人的默默奉献。汉水源头第一家的张邦富老人,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捡拾垃圾;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们定期打捞水中漂浮物;幼儿园教师赵雪带着两个女儿参与环保行动,希望能让更多人喝上更清澈的水。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宁强县坚持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并重,通过打造汉水源湿地公园、实施河湖长制等一系列举措,有效提升了水源涵养能力。如今的汉水源已建成国家湿地公园,不仅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更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据统计,近年来汉水源的旅游观光客流量逐年增加,真正实现了"生态生财"。
在山下的汉水源博物馆,汉水的历史脉络、高山茶、羌族的服饰编织文创产品,乃至果茶饮料,都印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显著提升,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结语
在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理念下,汉江源的生态保障不仅确保了北上清水的永续,更让汉水周边的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一幅生态宜居、经济健康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为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