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杨槱:船舶设计学家的辉煌人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杨槱:船舶设计学家的辉煌人生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jlhs.net/DisplayInfo.jsp?menuID=303&pageID=7664

船舶设计学家杨槱院士,1917年出生于北京,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不仅在船舶设计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还积极推动了中国造船史研究的发展。

学术背景与早期职业生涯

杨槱于1930-1932年在南京金陵中学初中学习,1932年考入广州培正中学。广州作为中国南大门,南北来往的船只众多,这激发了他对船舶的浓厚兴趣。1935年,他在培正中学毕业后赴英国留学,就读于格拉斯哥大学造船系。1940年3月,他以优异成绩获得一等荣誉学士学位。

回国后,杨槱先后在昆明同济大学造船组任讲师,在重庆民生机器厂任副工程师,并在重庆商船学校任教。1943年,重庆商船学校解散后,他转入国立交通大学造船系任教授。1944年,他作为中国海军造船人员赴美服务团成员赴美学习考察。

职业生涯与主要成就

1946年,杨槱回国后在上海海军江南造船所任工程师。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大连、上海等地的造船厂和高校工作,担任过工程师、教授、教务长等职务。1955年,他出任交通大学副教务长。1957年,交通大学上海部分与上海造船学院合并成立上海交通大学,他任副教务长。1964年,他任上海交通大学教务长兼造船系主任。1978年,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及海洋工程研究所成立,他任所长。1990年,他任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及海洋工程系教授。

在学术研究方面,杨槱主持并参与了多个重要项目,包括“瀛州”号巡逻艇、15000吨自卸运煤船、5000吨近洋干货船、15000吨经济型远洋干货船等多型船舶的设计工作。他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海船稳性规范》,推动了船舶稳定性的研究工作。他还指导研究生对被动式减摇水舱进行了大量系统的研究,研究成果被广泛采用。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杨槱是我国造船专业各学科中率先招收研究生的导师之一。60年代初,他选择“被动式减摇水舱”这一课题,开始招收研究生。1963-1965年,他指导研究生建立了减摇水舱的模型试验设备。1965年,由他的研究生完成的“被动式减摇水舱的模型试验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毕业论文,成为船舶设计部门的重要参考资料。

在人才培养方面,杨槱培养了5名博士研究生和20名硕士研究生。他不仅注重学术研究,还积极培养接班人,为学科发展储备人才。

科技创新与学术贡献

杨槱是我国应用电子计算机辅助船舶设计的积极倡导者和组织者。70年代以来,他带领科研小组编制了一系列计算机程序,包括货船主要尺度要素计算程序、船体线型设计程序等。1985年,他与两位青年教师合编了《电子计算机辅助船舶设计》一书,被评为优秀教材。

在船舶技术经济论证方面,杨槱率先开展相关研究,编写了《工程经济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教材,并招收相关领域的研究生。他指导的科研小组应用现代预测技术、运筹学和系统分析方法解决了水运系统中的船型分析和船队规划等问题,多项科研成果被同行专家评为国内首创。

造船史研究与学术交流

杨槱是我国造船科技发展史研究的奠基者。1962年,他撰写的“中国造船发展简史”在第一届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学术年会上宣读,引起较大反响。在他的积极推动下,1984年成立了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会,1985年创办了《船史研究》杂志,他是船史研究会的名誉主任委员。

杨槱多次赴日本、英国、德国和美国参观访问或参加学术会议,推动了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他分别于1962年、1979年和1986年当选为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海洋工程学会和太平洋历史学会的副理事长。

社会职务与荣誉

杨槱曾任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八届上海市人大常委,第六、七、八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他还担任过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和上海市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

学术精神与品格

杨槱不仅在学术上追求卓越,还注重品德修养。他好学不倦,悉心追求;服从需要,发挥专长;艰苦朴素,谦虚谨慎;精心育人,为人师表。他的学术精神和品格,为后辈树立了榜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